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林业   89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花序桉种源木材纤维特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年生大花序桉(Eucaplyptus cloeziana)种源试验林的纤维特性进行研究,从树干方向和径向上分析纤维特性的变异规律,为该树种林木改良,定向培育和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花序桉种源纤维长度在沿树干高度上相差不大,规律不明显;1.3 m高度纤维长度与长宽比随生长轮呈递增趋势,而腔径比则...  相似文献   
12.
对18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lla×E.grandis)无性系木材纤维特征与基本密度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木材基本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壁厚、壁腔比在树干径向方向由髓心向外有逐渐增大的规律。纤维长度与基本密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纤维宽...  相似文献   
13.
研究巨尾桉木材的干燥特性并制定干燥基准,为实际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巨尾桉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部裂纹、截面变形、扭曲变形和干燥速度分别为1级、2级、3级、2级和2级;体积干缩率为19.04%,弦向干缩率为9.60%,径向干缩率为6.65%,纵向干缩率为0.33%.巨尾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6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3~5℃,干燥终期温度为75℃.厚度为25 mm的巨尾桉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所需的时间为10(8)天(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巨尾桉试件主要缺陷是内裂和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调湿处理.  相似文献   
14.
雏鸡绿脓杆菌病主要由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cruginosa)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鸡感染后往往引起严重的死亡,对养鸡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该病在广西尚未见报道,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在1990年6月上旬,广西某鸡场发生一种雏鸡疾病。该场饲养的一日龄本地三黄鸡1535只,出雏时都接种了马立克氏弱毒疫苗,但24小时开始发现病死雏鸡,计24小时  相似文献   
15.
以桉树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dNTP浓度、Mg2+浓度及退火温度对桉树随机引物PCR反应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0μL的PCR反应体积中,10×Buffer2.0μL,Mg2+(25 mmol/L)1.28μL,dNTP(10 mmol/L)0.4μL,Primer(10μmol/L)2.0μL,Taq(5 U/μL)0.2μL,DNA2.0μL;最优扩增程序:94℃预变性2 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94℃变性30 s,36℃退火30 s,72℃延伸2 min),最后72℃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尾巨桉无性系10种不同造林措施组合林分43个月生林分生长量及经济效益分析发现,组合间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4个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单株生长量最好的造林组合是Ⅲ-1(造林密度1 300株/hm2、施肥量3 650 g/株),其次是Ⅳ-1(造林密度1 43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Ⅴ-1(造林密度1 36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而林分蓄积量最大的组合是Ⅳ-2(造林密度2 00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其次是组合Ⅴ-2(造林密度2 33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经济效益上看,10种措施组合中最好的3个组合分别是Ⅲ-1、Ⅰ(造林密度1 200株/hm2、施肥量1 750 g/株)、Ⅵ-1(造林密度1 630株/hm2、施肥量3 650 g/株),林分43个月时的纯利润分别达7 300、4 600、3 700元/hm2。而造林措施组合Ⅴ-2、Ⅴ-1、Ⅳ-2则是亏本的组合,尤其是组合Ⅴ-2亏本最大,亏损达9 800元/hm2。  相似文献   
17.
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人工林隔行间伐和不间伐(对照)处理下的植株树冠和木材物理材性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间伐后第3年,尾巨桉无性系的树冠高度、冠幅半径、FAKOPP应力波速度、生长应变和Pilodyn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冠幅半径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间存在显著差异,方向间的差异性受间伐影响;2个营林处理下的冠幅均向西、南2个方向间的区域偏移;FAKOPP应力波值在4个测定方向间无显著差异;对照和间伐处理下的生长应变各测定方向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测定方向间的Pilodyn值无显著差异;各测定性状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说明,隔行间伐措施可调节树冠空间分布,但不影响林分树冠大小和主要木材物理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大花序桉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花序桉群体资源的保存和育种潜力的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14个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大花序桉4个主要分布地区进行变异检测,分析位点多态性和群体多样性,计算地区间的分化系数和遗传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和地区内的分子方差分量,基于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4个SSR标记共检测到249个等位片段,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18个等位片段。基于所有标记,大花序桉各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1.785 4,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510 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788 2,表明遗传多样性较高。地区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71 6,分子方差分析(AMOVA)中群体间方差分量仅为6.8%,表明遗传分化水平中等、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非加权分组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大花序桉4个主要分布地区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大类。[结论]种质资源保存要优先考虑多样性较高的地区。大花序桉遗传多样性较高,进一步选育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低毒、环保、高效的木材防腐剂,采用室内抑菌圈法测定10种单一药剂对5种木材真菌的抑制能力,将抑菌效果明显的铜化物作为主剂,混合复配14种配方并测定抑菌能力,初步筛选出抑菌性能较好的配方。结果表明:以8-羟基喹啉铜为主要配方,加入助溶剂冰乙酸,添加戊唑醇和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混合复配,余量为水,该复配型防腐剂对木材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尾叶桉造林密度与配置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年7个月生三种密度(1666/株hm~2、2222株/hm~2和3333株/hm~2)两种配置(1666株/hm~2,株行距分别为2m×3m、1m×6m)尾叶桉试验林的分析结果是:密度越大的林分,,其冠幅、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就越小。方差分析表明,密度间除保存率、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生长量均有显著的差异,每公顷3333株的林分生长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种密度。在每公顷同时是1666株的情况下,株行距2m×3m的配置明显优于1m×6m的配置。本试验结果以每公顷1666株,株行距2m×3m的密度配置最好,4年7个月生每公顷林分蓄积量达107.024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