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林业   89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对25个尾叶桉家系试验5年来的结果分析表明家系间,除活枝下高外,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冠幅、干形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家系各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并且遗传比较稳定;多数性状间有密切的正相关;可对家系进行早期选择,选择年龄应达2.5年;应用多维空间(欧几米德)En多向量的理论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对各家系进行多个性状的综合评定,筛选出了9214号等14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它们的遗传增益与参试的25个家系群体平均水平相比,单株材积为7.51%,树高为1.82%,胸径为3.71%,干形为4.89%.  相似文献   
32.
几个桉树无性系造林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桉树无性系3.6年生长观测结果比较发现,各无性系间生长差异不大且都具有较高的生长水平,尤以GU115和DH61—1这2个无性系生长最好,蓄积量分别达137.8305m~3/hm~2和136.2810m~3/hm~2,是生长水平处于末位无性系U110的115.5%和114.2%,可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34.
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未修枝、轻度修枝、中度修枝和重度修枝4种修枝强度,采用裂区设计连续2年度实施人工修枝,研究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和单板质量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龄尾巨桉生长量受修枝强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林龄的增加,胸径生长将在生物量就近分配原则下受到影响,但修枝对树高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主要与修枝后林冠的高度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有关;经2011和2012年连续实施2次人工修枝后,4种修枝强度的2013年双月连续单株材积、2013年定期单株材积基本一致;重度修枝能增加单板单位面积活节和降低单板单位面积死节,提高单板质量等级;重度修枝是综合尾巨桉生长量和单板质量等级前提下的定向培育无节材的最适宜修枝强度。   相似文献   
35.
采用标准地法,对广西南宁市南部丘陵地2.25~2.67年生的桉树无性系人工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平均保存率为89.3%,平均年蓄积生长量达30.0 m3/(hm2.a),林木径阶以10 cm居多,其次是12 cm径阶,二者合计占80%。林分生长量与无性系种类、林地坡位有一定关系,无性系的生长排序为DH33-29>DH33-26>DH33-28,坡位排序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但差异均较小。林地土壤有效N含量对桉树生长影响显著,含量少的林地桉树生长量显著低于含量多的林地。林地土壤有效N、P、K含量普遍不足,林地施肥应充分考虑N、P、K养分,以满足桉树生长对各种元素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6.
通过饲养试验、体尺测定、屠宰试验及品尝试验等探讨了用当地的花生麸、稻糠取代同等外来料豆粕、麦麸 ,饲喂古典型岑溪三黄鸡的饲养效果。舍饲试验选用出壳雏鸡 60 0羽 ,随机分 5个组 ,组内设 1个重复。另外再用 1 2 0羽出壳雏鸡在农户设一个放牧于果园的放养组。经 1 1 5天的试验结果表明 :花生麸和稻糠代替豆粕和麦麸不影响鸡的生长 (P 0 0 5 ) ,经济效益也较优 ;肉质肉味的改善与当地饲料的取代量呈正相关。农户放养的鸡虽然耗料量比舍饲鸡多 1 0 2 0 % ,但体型外貌、肉质肉味明显优于舍饲鸡。  相似文献   
37.
尾叶桉家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5个尾叶桉家系5年来的试验结果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除活枝下高外,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冠幅、干形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家系各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并且遗传比较稳定;单株材积、干形是家系选择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38.
通过菌根接种技术,研究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化香椿幼苗的生长及N、P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化香椿幼苗的苗高、地径与未接种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加了,且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苗木生长增值越大.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香椿幼苗整株N含量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加了全株P含量.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以W1干旱胁迫处理下(田间持水量40%),菌根化香椿幼苗根、茎、叶及全株P含量最高.这说明,接种丛枝菌根能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9.
分子标记技术作为现代育种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桉树育种,常用的标记包括RAPD、ISSR、EST等.我国桉树分子育种在绘制指纹图谱、构建连锁图谱、数量性状定位等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提高桉树育种效率、缩短桉树育种周期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以广西东门林场33株17年生大花序桉为研究对象,测定活立木南北向Pilodyn测定值,生长锥钻取过髓心南北向木芯,木芯分为内部、中部、外部3部分测定木材基本密度,Pilodyn测定值与木材基本密度建立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指数函数方程拟合效果最好;Pilodyn测定值与树干外部基本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树干外部决定系数R2值(0.568)最大,且回归方程拟合度好;Pilodyn测定值与中部基本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内部基本密度负相关关系不显著;南向的回归方程拟合度好于北向。预测模型的建立,为今后快速无损评估活立木木材基本密度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