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工合成抗菌肽Thanatin基因的3条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扩增技术得到完整的Thanatin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出pIRES2-EGFP-Thanatin重组表达载体。然后与脂质体混合,采用睾丸打点注射将新构建的抗菌肽基因注入小鼠睾丸内,共注射公鼠5只。6周后与雌鼠交配,对新生仔鼠进行断尾,提取尾尖基因组DNA,利用PCR和Southern印迹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得到的52只新生仔鼠中PCR检测阳性率为38.46%,Southern印迹检测阳性率为30.77%;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转基因小鼠呈现绿色荧光表达。通过睾丸注射法使Thanatin基因在小鼠的基因组中得到整合,为进一步研究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培育抗病动物品种以及通过建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进行抗菌肽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株经鸭胚传递的鸭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症状的1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和病毒中和反应鉴定为副黏病毒,命名为SDFCH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H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6 h、1.78和2.59,鸭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5,表明SDFCH株为副黏病毒强毒株。用分离病毒对11日龄鸭胚和7日龄雏鸭攻毒,孵化出的雏鸭和攻毒的雏鸭均出现明显的剖检变化。根据GenBank中NDV 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鸭源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SDFCH株的F基因。与已发表副黏病毒F基因相关序列对比结果表明:SDFCH株与鸭、鹅源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6.4%~98.0%之间,而与Lasota株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4.4%和87.9%。表明该毒株相对于传统的Lasota株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迭球螋成虫对落叶松球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表明,迭球螋对落叶松球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Na=a·exp(-b/N)计算出最佳寻找密度22.47头/皿;利用Holling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关系式S=a/(1+aThN)计算了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密度的关系为E=0.189 4P-0.3202;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的关系为I=0.579 7lgP+0.000 8。  相似文献   
14.
脂类是动物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其总能和有效能远比一般的能量饲料高。其能值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假定饲用脂肪的代谢能水平为100%,则其他饲料的能量价值为(%):玉米42,小麦38,高粱和鱼粉34,大麦33,燕麦32,油子粕28—30,肉粉25,草粉14。研究表明,油脂具有额外热能效应和额外代谢效应。额外热能效应是指饲料合成体内脂肪时所需的能量相对较少,而油脂却能提供较高的净能值;额外代谢效应是指添加在日粮中的油脂,其能量并不是简单地和其它养分能量的累加,而是与其它营养成分起协同作用,使油脂自身的代谢能值超过总值。  相似文献   
15.
饲用益生菌是通过改善动物肠道环境维持菌群平衡的有益微生物。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益生菌替代抗生素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已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本文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等常见乳酸菌属中饲用益生菌的生物学特性、益生作用机理与实际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为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8~2011年,在临夏州和政、临夏、广河、康乐和东乡5县21个调查点对皮胎果病虫种类及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清了临夏州皮胎果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和天敌种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皮胎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应用7种杀虫剂对吐伦褐球蚧初孵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吐伦褐球蚧初孵若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1.8%阿维菌素乳油>3%啶虫咪乳油>25%噻嗪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6%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1%杀扑噻乳油>95%机油乳剂。  相似文献   
18.
缓解夏季鸡群热应激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天气炎热,外界气温高,太阳辐射强,温差小,雨多湿度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加快,夏季高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养鸡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鸡群受热应激的影响,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仔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率下降,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暑降温是防治鸡热应激的关键步骤,同时要加强鸡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9.
水热预处理对猪粪厌氧消化及沼液生态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提高猪粪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性和产甲烷性能,同时增加猪粪沼液还田利用途径的生态安全性,该研究采用水热的方式对猪粪进行预处理,探究了不同温度(70、90、120、150和170 ℃)水热预处理对猪粪的理化特性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沼液的生态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水热处理30 min条件下,猪粪SCOD(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增加了3.9%~43.6%;经150 ℃水热处理后的猪粪获得最高的产甲烷量(398±40) mL/g(以VS计算,Volatile Solid,挥发性固体),相对于未经处理猪粪的产甲烷量显著提高了5.6%(P<0.05)。猪粪经150 ℃水热预处理和厌氧消化后的沼液中重金属Hg、As、Pb、Cr和Cd含量均满足《农用沼液(GB/T 40750-2021)》的限量要求;粪大肠杆菌的含量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2012)》;土霉素大幅度降低,恩诺沙星、磺胺嘧啶和诺氟沙星的含量均低于检测限。因此,适当的水热预处理(150 ℃)不仅能够提高猪粪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降低沼液还田利用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0.
云杉树叶象成虫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8种杀虫剂对云杉树叶象成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筛选出5种有效杀虫剂,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48h后,绿色威雷0.125%药液、10%联苯菊酯乳油0.05%药液、45%马拉硫磷0.1%药液和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1%药液,防治效果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