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38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69篇
  75篇
综合类   296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水分条件(75%、65%、55%田间持水量)下无覆盖(CK)、地膜覆盖(PM)和秸秆覆盖(SM)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处理夏玉米籽粒增重进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相对于无覆盖处理,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中水分(65%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幅最大,增产率分别为21.99%和35.86%,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分别为16.41%和16.79%;其次为低水分(55%田间持水量)处理,高水分(75%田间持水量)处理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582.
豫北地区冬小麦滴灌灌水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豫北地区冬小麦在滴灌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2.0,4.0,6.0 L/h)和滴灌带间距(40,60,80,100,120 cm)对灌溉水在土壤中分布、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灌水均匀度而言,缩小滴灌带间距和增加滴头流量可以提高灌溉水在冬小麦根区的分布均匀度;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带铺设超过80 cm,会影响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滴灌带间距相同时,冬小麦产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就水分利用效率而言,适宜的滴灌带间距及滴头流量组合能在同一灌水条件下,有效减小耗水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带间距60 cm、滴头流量2.0 L/h的参数组合的产量最高,达到10 626.4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42 kg/m3。综合分析灌溉水均匀度、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滴灌带间距60 cm、滴头流量2.0 L/h,以及滴灌带间距80 cm、滴头流量6.0 L/h的参数组合是适宜的冬小麦滴灌灌水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83.
水分胁迫下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河南中部地区冬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对水分亏缺响应的差异, 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6个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 采用测坑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品种在不同水分胁迫(CK: 充分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85%; MD: 轻度干旱, 田间持水量的60%~70%; SD: 重度干旱, 田间持水量的45%~55%)下干物质生产与积累转运特性的演进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品种改良协调了干物质在各生育阶段的分配, 使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对籽粒的贡献更加平衡。在品种更替过程中, 株高和穗下节降低, 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增加, 干物质积累总量无显著差异, 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提高对产量增加起重要作用。在CK、MD和SD处理下, 20世纪90年代和2002年品种比20世纪50年代品种平均株高降低35.2%、36.2%和38.2%, 平均千粒重比增加31.7%、17.4%和56.3%, 平均籽粒产量增加40.4%、43.0%和52.4%; 20世纪90年代和2002年品种的收获指数比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品种增加31.4%、22.3%和24.6%。CK处理早期品种干物质积累在抽穗至开花阶段超过现代品种。MD和SD处理的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品种花前干物质转运能力高, 茎秆干物质输出率增加, 花后贮藏物质积累降幅小, 干物质贮藏转运分配比例适宜, 对籽粒贡献率高, 是水分胁迫条件下现代品种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84.
通过重庆市800m以上不同海拔高度两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马铃薯播种出苗、产量性状及其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天气回暖,平均气温逐渐升高,马铃薯播种至出苗的时间表现为线性递减。马铃薯出苗率与播种时间的早晚和播种至出苗期的气温均没有明显的关系,出苗至收获期的积温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重庆市马铃薯主产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差异导致马铃薯出苗时间相差很大,但播种的最佳时期均在2月中旬后期。  相似文献   
585.
总结4月桃树生产管理技术,包括土壤管理、疏果定果、果实套袋、春季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桃树春季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6.
奥泉方舟营养水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奥泉方舟营养水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各喷1次奥泉方舟营养水可使小麦株高提高6.98%,有效分蘖提高1.21%,有效穗数提高8.63%,千粒重提高4.73%,增产率为8.53%。  相似文献   
587.
从新建桃园的栽植、休眠期整形修剪、喷洒石硫合剂、树干涂白、追施萌芽肥、防治桑白蚧等方面介绍了桃树1-2月份生产管理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8.
从新建桃园的栽植、休眠期整形修剪、喷洒石硫合剂、树干涂白、追施萌芽肥、防治桑白蚧等方面介绍了桃树1-2月份生产管理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9.
猕猴桃鲜食率较高,但由于采后易发生病害,引起软化腐烂,极大的缩短了猕猴桃的货架期,因此猕猴桃采后保鲜新技术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猕猴桃采后保鲜技术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原理,分析了猕猴桃采后保鲜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猕猴桃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0.
猴腿蹄盖蕨是一种药食兼用植物,作为保健型蔬菜备受青睐。在冬季利用沼液棚栽猴腿蹄盖蕨芽菜苗,植株粗状,色泽浓艳,口感好,商用价值高,且无农药和化肥残留。该文概述了猴腿蹄盖蕨的形态、习性和食用价值,详细介绍了冬季利用沼液进行猴腿蹄盖蕨芽菜棚栽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