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71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12篇
  57篇
综合类   1102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油松、白皮松、华山松和樟子松各种针叶束内源激素与单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BA与单宁含量在树种间、树龄间和针叶束叶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针叶束经低温砂藏处理,其内源激素与单宁水平呈规律性变化,在处理前期,和树种针叶束的LAA、GAs、Z和ZR水平明显提高,然后随砂藏时间的延长而趋于降低;而ABA与单宁水平则呈相反的变化,在砂藏过程中内源激素与单宁的变化规律与前期实验中经砂藏处理的离体针叶束不定根的诱导率紧密相关。结果表明,低温砂藏处理在一定时期可以促使松树针叶束内源激素与单宁水平的协调性变化,这种变化对离体针叶束不定根的诱导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2.
助剂对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叶片表皮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类助剂(矿物油、高级脂肪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非内吸性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叶片表皮渗透性的影响,证明药液的渗透性在一定范围内与药剂中助剂含量和给药后的时间成正相关。助剂间一定比例的配合对该渗透性具有协同作用。通过添加助剂后药液的各种物理性状进行测试及助剂溶液改变甘蓝表面蜡质结构的电镜观察,初步讨论了各类助剂影响渗透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3.
几种鸡胚原代细胞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病毒分离、繁殖,中和试验及药物毒理试验中,细胞培养是经常被选用的技术。本文描述通过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分别对皮肤上皮细胞、肝细胞和肾细胞进行了组织培养,确定了生长所需的培养液要求。认为12日龄鸡胚适于皮肤上皮细胞的制备,17~20日龄鸡胚适合于肝细胞、肾细胞的制备,并确定了细胞生长的pH条件。  相似文献   
54.
彩色棉的研究与产业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彩色棉是一种纤维中含有色素类物质的特殊类型的棉花,原始种多来自美洲大陆和中美洲的短纤维野生彩色棉,栽培的彩色棉大多是利用与白色棉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用彩色棉加工成的纺织品无需漂白、印染、消毒等传统工艺处理,不产生化学污染,衣物中不含有害成分与任何化学物质残留,是典型的环保健康产品,备受消费者的欢迎。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在彩色棉遗传特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产业化的动态,分析了彩色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5.
DPC对棉花叶片发育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中棉所18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DPC(缩节安)系统化控对棉叶发育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DPC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和减轻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提高了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改善了活性氧代谢。DPC具有显著延缓叶片衰老的效应,可能与改变了内源激素系统、改善了活性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6.
距离分析方法在小麦亲本选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中虎 《作物学报》1992,18(5):359-365
作者对距离分析方法在小麦亲本选配中的应用问题做了系统研究,本文是这一研究的总结报告。结果表明:1.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受试验材料的影响。从聚类结果来看,在小麦育种中选择类间亲本进行杂交要优于类内亲本间的杂交。2.就性状选用方法而言,广义遗传力法要优于常规法和权重法。3.距离分析所反映的遗传差异不同于亲缘差  相似文献   
57.
小麦收获前种子发芽敏感性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肖文言  徐风 《作物学报》1993,19(6):501-508
选用5个收获前穗发芽敏感性不同的白皮小麦亲本品种,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了发芽敏感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前种子发芽敏感性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而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亲本品种发芽敏感性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方差则有时显著,有时不显著;白皮小麦杂交当代种子,以  相似文献   
58.
棉花生产管理系统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棉花生产管理系统研究概况,包括棉花生产模拟模型、专家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棉花生产管理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9.
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的分子鉴定,棉花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基础,分子标记在棉花抗黄萎病方面的应用,棉花黄萎病抗性基因的克隆及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组原位杂交是以亲本之一的总基因组DNA做探针,另一亲本的基因组DNA做封阻,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染色体/染色质检测技术。在其发展的十几年里,已在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这一技术可对多倍体中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基因组组成及起源进行研究;对杂交种中染色体组的组成进行分析;对代换系、附加系和易位系进行有效的鉴定,并对其中的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来源、大小、数目及发生位点进行检测和定位。此外,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还有助于确定物种间的同源性;研究杂交种中来源不同的染色质在核中的分布;探索B染色体的起源、染色体间的配对、重组、交换等现象。随着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改进,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植物基因组研究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