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2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1454篇
林业   860篇
农学   719篇
基础科学   640篇
  1360篇
综合类   7102篇
农作物   1095篇
水产渔业   649篇
畜牧兽医   2372篇
园艺   958篇
植物保护   642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619篇
  2021年   686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673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769篇
  2012年   1217篇
  2011年   1177篇
  2010年   1204篇
  2009年   1003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973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温度和盐度对花鲈胚胎及前期仔鱼发育影响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0~22℃,10℃组中的畸形率偏高,因此最适宜温度为13~22℃。短时期的7℃低温对胚胎发育没有影响;前期仔鱼的适温范围与胚胎的适温范围基本一致。胚胎发育的适宜 盐度为19‰~28‰,以22‰~25‰为最佳;仔鱼对盐度的要求与胚胎期近似。以低盐度和高盐 度相比较,4日龄以后,低盐度似有利于仔鱼存活。  相似文献   
992.
在中华绒螯蟹卵巢快速发育阶段(9-12月初),经三个月饥饿后,卵巢指数从平均3.23增加到8.19,卵巢总脂含量略有增加,绝对脂肪含量每只蟹从开始的191 mg增加到513 mg.但饥饿后的卵巢与正常的成熟卵巢指数及脂肪含量相比,显著降低,这说明饥饿较大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发育和成熟;肝胰腺指数从5.85~7.48降为0.75~4.13,其绝对含量也显著降低,每只蟹平均降低1 270 mg,大大高于卵巢在饥饿时增加积累的脂肪,说明肝胰腺的脂肪除了转运到发育的卵巢中去以外,大部分脂肪应作为能量被消耗.饥饿期间卵巢对来源于肝胰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C20:5 和 C20: 4 优先选择利用,暗示这些脂肪酸是卵巢发育必需的脂肪酸,但对来源于肝胰腺的C18:3利用最低,显示C18:3不是卵巢发育的必需脂肪酸.  相似文献   
993.
程起群 《水产学报》2004,28(3):323-328
和其它脊椎动物一样,在鱼类的生命进程中,某种特定类型的细胞中只有比例约为10%~15%的基因表达.由于这些基因的特异性决定了从受精卵到机体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以这些基因的时空表达是受到严格调控的.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各不相同.因此,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可以探究表型的遗传原因,了解生命过程的基本信息,从而找到与发育、疾病等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994.
以北京部分城市居民为例,对消费者对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消费者关注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其主要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1)不新鲜的菜品原材料;2)就餐环境的不良卫生状况;3)食品添加剂的滥用;4)菜品制作过程中的不卫生环境及操作5)操作人员的卫生健康问题。同时,消费者认为导致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餐饮经营者注重自己的利益从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对食品原材料及菜品成品质量的鉴别能力不高;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等。因此,政府和有关部加强执法力度及监督检查,媒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同时企业能够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是解决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有利举措。同时,提高消费者自身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和增强维权意识也是控制餐饮安全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为紫苏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动态逆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紫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分析和三角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逆流提取法共检测17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集中在后阶段出峰,主要是沸点相对较高的难挥发性成分;微波提取法共检测19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集中在中间阶段,主要是中等挥发性成分;超声波提取法共检测25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比较靠前,主要是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学成分.3种紫苏叶提取物香气类型基本一致,但超声波提取物香气强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超声波提取技术更适合于紫苏叶易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6.
东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海区1956-1995年计40年的海洋捕捞产量统计数据,研究东海区小黄鱼等10个主要种类渔业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东海区主要种类渔业发展过程符合渔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经历未开放、开发中、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且主要种类如带鱼、大黄鱼、马面Tun等渔业大多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从而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必须加强渔业管理、控制捕捞强度等使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膜式氧合器3种不同解吸方式,即:O2对流法、真空抽取法和酸吸收法去除水产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影响因素,并比较对其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氨氮初始浓度和pH是氨氮去除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当pH>9时,O2对流法和真空抽取法对氨氮去除效果比pH<9时要高,而酸吸收法不论pH高低时比其它2种方法都能获得较高的氨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998.
河蟹养殖及蟹文化④一龄蟹种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蟹苗在培育池中蜕完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约2万只/kg)时,即可将其转移到二级培育池中进行一龄蟹种的培育.而如果是5月中旬购入的人工蟹苗,则可培养至Ⅳ期仔蟹(约8000只/kg)再移入二级培育池培育.其目的是提高一龄蟹种(扣蟹)的成活率,保持蟹种的规格均匀,防止产生小绿蟹.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元素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7.5、15、30、45mg·kg-1饲料)的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比较了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对凡纳对虾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虾体铜的影响。添加蛋氨酸铜的各实验组生长速度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硫酸铜的各组,只有铜添加量为30mg·kg-1饲料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成活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了铜添加量为15mg·kg-1饲料的试验组,各试验组对虾血清的酚氧化酶(PO)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铜添加量为30mg·kg-1时最强,在此时蛋氨酸铜添加组的PO活力高于硫酸铜;随着铜添加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在添加量达到30mg·kg-1饲料时达到最大,此时硫酸铜组和蛋氨酸铜组间无差异,都为507。对虾肌肉中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07±1.80)mg·kg-1,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中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1,最低为33.78mg·kg-1(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同硫酸铜相比,蛋氨酸铜没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对肌肉、肝铜含量以及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雌蟹第一次排卵后的16 d内),卵黄生成以卵母细胞内源性合成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参与胞内卵黄物质的合成.内源性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膜形态多样,呈现触手状、波浪状和断裂状,为外源合成期做准备.此期卵泡细胞还未向卵母细胞靠近,两类细胞间存在着由淋巴细胞吐出的絮状物;(3)卵黄发生后期,首先为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排卵后16~21 d),此后,卵泡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内质网囊泡、卵黄颗粒和脂滴,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膜变为链珠状便于物质交换,卵母细胞的卵黄合成能力减少,转由卵泡细胞进行外源性物质吸收和卵黄物质合成(21~36 d);(4)卵黄发生结束后,双层卵膜形成,卵黄体和脂肪滴均匀分布在卵母细胞胞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