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169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140篇
  116篇
综合类   857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503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为了探讨原位状态下不同增殖方式得到的绿潮藻浒苔生物体的差异,通过原位围隔实验,分别获取漂浮浒苔释放的孢子萌发形成的藻体(ST)和浒苔自身营养增殖得到的藻体(VT),通过比较这两种浒苔的生长、光合作用和荧光参数的不同,来估测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ST的生长速率比VT显著高出61.27%,并且ST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光合效率(α)和光合活性(P/R)比VT分别显著高出25.33%、14.93%和134.69%,而呼吸作用速率和光补偿点比VT显著低了45.7%和52.2%,这表明ST与VT相比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另外,VT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显著高于ST,在高光下尤为显著,并且VT在高光下具有更高的非光化学猝灭(NPQ)能力,这说明浒苔通过自身营养增殖产生的藻体对高光的适应能力比其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藻体更强。  相似文献   
72.
根据2016年5月葫芦岛市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表层营养盐类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葫芦岛市近岸5月份海水水质较好,溶氧充足,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等营养盐含量较低,水体未呈富营养化状态,未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73.
本文阐述了刀具半径补偿的作用和意义、刀具半径补偿的建立过程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如何正确编制加工程序。  相似文献   
74.
为了筛选出有利于荔枝贮藏的复合保鲜剂,以‘井岗红糯’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和曲酸(kojic acid, KA)配比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5 ℃贮藏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最佳保鲜配方为:油菜素内酯40 μmol/L、曲酸35 mmol/L,浸泡时间为3 min,该复合保鲜剂配方能较好地抑制荔枝果实褐变和腐烂,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果皮pH和果皮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含量,延缓果肉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和维生素C(vitamin C, VC)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果皮色度L *值、a *值、C *值和花色苷含量,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及漆酶(laccase, Lac)的活性。  相似文献   
75.
以甘肃、新疆2种不同种源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种子为材料,将2种中性盐(NaCl、Na_2SO_4)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保证各盐溶液pH值均为7.0的条件下,模拟出5个浓度梯度(0、50、100、150、200 mmol/L)盐胁迫;另将2种中性盐(NaCl、Na_2SO_4)和2种碱性盐(NaHCO_3、Na_2CO_3)分别按照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不同pH值的混合盐溶液,比较不同盐碱胁迫处理下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状况。结果表明,在中性盐的胁迫下,低浓度的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项萌发参数随着中性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高浓度胁迫对种子具有一定的迫害性。在不同pH值的盐碱胁迫下,2个种源种子萌发的变化趋势相同并具有显著差异,各项萌发参数随着pH值的增大而降低。甘肃种源在盐、碱胁迫下的发芽参数基本上高于新疆种源,相对盐害率低于新疆种源,表明甘肃种源种子具有较强的抗逆与抗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76.
高晨曦  任晓萌  胡潇  黄艳 《中国茶叶》2020,(4):19-23,35
抹茶,起源于中国,兴于唐而盛于宋,在中国茶文化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简要介绍抹茶的定义、抹茶的保健功效、历史沿革,以及我国抹茶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研究利用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抹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葛晓萌 《中国饲料》2022,1(18):139-142
财务共享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为中大型企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服务。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控能力,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饲料企业需要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契机,谋求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本文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饲料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和面对的挑战,对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对于黄土丘陵区的生态修复和物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是影响植物护坡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黄土丘陵区植物根系抗拉特性,以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物种群[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苔草(Carex lanceolata Boott)]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试验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3种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表明:(1)根长一定时,3种植物的最大抗拉力随着根径的增加而增加,单根极限抗拉强度随着根径的增大而减小;而根径一定时,根系的最大抗拉力和极限抗拉强度随根长的增大而减少;弹性模量值随着根径和根长增长呈下降趋势。(2) 3种植物根系平均最大抗拉力关系为狼牙刺(12.135 N)苔草(11.194 N)铁杆蒿(9.168 N);平均极限抗拉强度为铁杆蒿(15.718 MPa)苔草(15.486 MPa)狼牙刺(6.457 MPa);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铁杆蒿(2.900 N/mm)狼牙刺(1.698 N/mm)苔草(1.003 N/mm)。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中铁杆蒿根系的固土能力最好,在选择最为适宜的水土保持物种时可以优先考虑。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形成作用机制研究回顾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土壤水力侵蚀的微观描述即为土壤团聚体的破裂过程。研究表明:植物根系可以改变土壤的力学以及水文特征,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因此,对近20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从根系对土壤团聚体的物理、生物、电化学作用3个研究视角,分析了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这对深入认识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展根-土相互作用的土壤侵蚀过程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洛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中国实施的重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对区域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产生重要影响。以洛河流域(陕北黄土高原部分)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结合流域降雨、土壤类型、DEM、植被覆盖等数据,定量分析了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洛河流域2000—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2005年;(2)洛河流域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植被NDVI平均值增大,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值增加幅度高于耕地未变化区域,表明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增加对耕地区域总体植被NDVI值增加贡献较大;(3)降雨侵蚀力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影响。受降雨侵蚀力增大影响,2000—2010年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增加趋势;不考虑降雨侵蚀力变化情况下,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减少趋势,反映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