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72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41.
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转基因唐鱼)为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转基因观赏鱼。结合养殖转基因唐鱼的经验,对转基因唐鱼水质条件、营养需求、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幼体培育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旨在为转基因唐鱼的人工繁育和大规模推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2.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VP5蛋白功能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前期研究中分离到一株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并获得其全基因组序列.该病毒株的M5基因编码VP5蛋白,该蛋白与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μ2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及相似的NTPase结合保守区域,推测VP5蛋白也同样具有NTPase活性.为检测VP5蛋白是否具有NTPase活性及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采用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VP5重组蛋白,通过孔雀绿钼酸铵法检测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的NTPase活性.采用DNAstar软件预测M5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性,综合蛋白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与表面抗原性三项指标,预测编码蛋白可形成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区域数多达86个,提示VP5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用重组蛋白VP5免疫健康草鱼,通过人工攻毒实验检测VP5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VP5重组蛋白具有NTPase活性,且其NTPase活性依赖于Mg2+或Na+/K+,而Ca2+的存在可能抑制其活性;VP5蛋白可诱导草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滴度,并显著提高IgM mRNA的表达水平,但未能为草鱼提供抗GCRV感染的保护.研究首次证实GCRV-GD108株VP5蛋白具有NTPase活性,但不能为草鱼提供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3.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饲料(5、10、30、50、60mg/kg)处理孵化后10d的尼罗罗非鱼鱼苗30d,之后改喂正常饲料继续进行养殖。经过4个月的饲喂后,MT处理组的绝对增长率、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长率和瞬时增重率等参数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雄性率,发现高浓度处理组(50mg/kg和60mg/kg)超过99%,低浓度处理组(5mg/kg和10mg/kg)则低于80%。MT处理30d后,对照组与处理组MT残留量分别为对照组(0μg/kg)5mg/kg组(23.19μg/kg)10mg/kg组(30.82μg/kg)30mg/kg组(37.76μg/kg)50mg/kg组(44.75μg/kg)60mg/kg组(68.41μg/kg)。残留量与MT添加量呈现正相关。继续投喂正常饲料30d后,在各浓度处理组均未检测到MT残留。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T处理30d可提高罗非鱼苗雄性率,促进生长;MT处理后60d,均检测不出MT残留。  相似文献   
144.
大口黑鲈消化道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moides)消化系统组织学和消化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芙(AB-PAS)的染色方法,对大口黑鲈消化道的组成结构及黏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及数量进行研究。【结果】大口黑鲈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组成,管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且通过统计肠道和幽门盲囊的直径、皱襞数目、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发现从前至后管道直径和皱襞数目显著减小(P0.05)。大口黑鲈消化道各个部位均有黏液细胞分布,黏液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组织中,且整个消化道除胃外(仅含有Ⅰ型)均含有Ⅰ、Ⅱ、Ⅲ和Ⅳ型的黏液细胞,食道和前肠中Ⅲ型黏液细胞数量最多,而口咽腔、中肠和后肠,则Ⅳ型黏液细胞数量最多。【结论】大口黑鲈的消化道不同部位组织结构不同,黏液细胞的分布,类型及数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5.
中国养殖大口黑鲈的亚种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微卫星特异分子标记两种方法鉴定了中国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中国养殖大口黑鲈的侧线鳞为58~68片,肋骨数为15对,这与原产地大口黑鲈北方亚种较一致;选择鉴别两亚种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Md06、Msal21)对中国养殖大口黑鲈进行特异性扩增,并以原产地大口黑鲈佛罗里达亚种和大口黑鲈北方亚种样品作为对照,结果为中国养殖大口黑鲈的特异性扩增片段大小和原产地北方亚种扩增条带相同。综合形态学和分子标记两方面的结果,表明中国养殖大口黑鲈应属于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icropterus salmoides salmoides。  相似文献   
146.
根据大口黑鲈IGF-I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克隆IGFI基因内含子核苷酸序列,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在中国养殖群体和美国野生群体中筛选IGF-I基因内含子上的多态位点。应用RFLP、CRS—RFLP和SSCP技术建立多态位点的检测方法,同时比较分析其中4个多态位点在两个群体中基因频率分布。结果表明:(1)IGF-I基因内含子1、3和4序列长分别为1317bp、712bp和1941bp;(2)在3个内含子上共发现7个多态位点,其中在内含子1的208和1070位为G—A突变;内含子3的第40个碱基为一个“A”的插入-缺失突变,第307位为C—T突变,683位是G—A突变;内含子4上的696碱基处有一个20bp的插入-缺失突变,在1563位为G—A突变,表明大口黑鲈IGF-I基因序列上存在较多的SNPs;(3)内含子1上SNPG1070A的A等位基因能为HindIII限制性内切酶识别,采用RFLP技术分型。根据内含子1上SNPG208A侧翼序列,设计错配引物,使错配碱基和A等位基因共同形成TaqI酶切位点,建立CRS—RFLP检测方法。内含子4上SNPG1563A采用SSCP检测方法,同时对内含子4上的插入-缺失突变进行PAGE电泳分型。试验结果显示,RFLP、CRS—RFLP和SSCP三种SNP检测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在水产动物SNP标记研究中推广应用;(4)在中国养殖群体中,只有内含子1上的SNPG1070A具有多态性,其它3个多态位点只在美国野生群体中存在多态,证实中国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7.
金鱼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对草金(Grass goldfish)、红龙睛(Red dragoneye goldfish)、鹤顶红(Red-head wen goldfish)、水泡(Blisters-eye goldfish)、黑寿(White-head oval goldfish)等5个金鱼代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用14个引物在5个金鱼群体中共检测出11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7个。金鱼群体总的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3.3%。结果表明,5种金鱼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均在0.8759~0.818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群体间遗传相似性度最小的为草金和黑寿(0.8759),其遗传距离最大(0.1241),说明这2种群体亲缘关系最远;鹤顶红与黑寿的遗传相似性度最大(0.9182),其遗传距离最小(0.0818),可推断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UPGMA法和NJ法的聚类分析显示,草金和红龙睛,鹤顶红和黑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与传统金鱼品种演化关系的观点一致。研究金鱼遗传多样性对保护金鱼的种质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通过测定盘丽鱼属鱼类绿盘丽鱼(S.aequifasciataaequifasciata)、褐盘丽鱼(S.aequifasciataaxelrodi)和盘丽鱼(S.disc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cytb)基因全序列,结合对GenBank中蓝盘丽鱼(S.aequifasciataharaldi)该序列的比较分析,共检测到23个变异位点,占全序列的2.02%,其中22个为转换,1个为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三位点。盘丽鱼与其它3种盘丽鱼属鱼类的遗传距离在0.005~0.01之间,而绿盘丽鱼、褐盘丽鱼和蓝盘丽鱼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012~0.014之间,由此推测盘丽鱼似还没有分化到种的水平;本文还在绿盘丽鱼、褐盘丽鱼、蓝盘丽鱼和盘丽鱼4种盘丽鱼属鱼类的cytb基因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49.
为探究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以大口黑鲈为母本、蓝鳃太阳鱼为父本,进行了远缘杂交实验,成功获得了杂交F1群体。大口黑鲈(♀)×蓝鳃太阳鱼(♂)杂交F1的胚胎具有正常的发育时序,在平均水温(22.5±0.5)°C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约49 h,受精率约为65%,孵化率约为21%。室内养殖10周,结果显示杂交F1日均增重1.55 g,饲料利用率为0.75,杂交F1与大口黑鲈(日均增重1.56g)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且显著高于父本蓝鳃太阳鱼(日均增重1.07 g)。杂交F1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杂交属性,可数性状(侧线鳞数、背鳍、胸鳍和臀鳍数)和测量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测量性状)均介于双亲本之间;测量性状比少数偏向于大口黑鲈,多数偏向于蓝鳃太阳鱼,且部分性状比超越了双亲本。5S rDNA基因扩增和分析显示,亲本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各有2种类型的5S rDNA,杂交F1继承了双亲本4种类型的5S rDNA;4种类型的5S rDNA编码区序列(CDS,120 bp)高度保守;杂交F1与大口黑鲈的2种5S rDNA类型的转录间隔区(NTS)均包含1个"GCT"可变区(序列长度186~205 bp),而杂交F1与蓝鳃太阳鱼的2种5S rDNA类型的NTS则高度保守(序列长度分别为86和263 bp)。5S rDNA分析结果证实了杂交F1融合了双亲本的基因组。本研究为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0.
研究采用RT-PCR、RACE和PCR技术从大口黑鲈胃组织中克隆得到ghrelin基因的cDNA。该基因全长434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321bp,编码107个氨基酸的前肽,20个氨基酸的成熟肽位于第27位到第46位氨基酸处。前肽和成熟肽的氨基酸与已报导的舌齿鲈进行同源性分析,相似性分别为85%和90%。为进一步了解ghrelin基因在鱼体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本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ghrelin基因在大口黑鲈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的表达谱。结果显示,ghrelin基因在受精卵时期就有少量表达,但直到体节出现之前表达量均较低。出膜第4天ghrelin基因出现大量表达,第12天ghrelin基因表达量更显著增加,出膜第4天和第12天的表达量分别是受精卵时期表达量的206.77倍和531.20倍。出膜第4天正是大口黑鲈仔鱼开口觅食期,仔鱼消化系统初步发育成型,由完全利用卵黄囊营养转为从外界觅食阶段,到出膜第12天,仔鱼消化系统已发育完善,完全依靠外界营养提供能量,由ghrelin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可推测其可能参与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