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林业   482篇
农学   265篇
基础科学   281篇
  248篇
综合类   1972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816篇
园艺   268篇
植物保护   14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在我国南方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多为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雨热同期。这一方面有利于放牧草地牧草的生长,牧草产量得到提高,供应变得丰富;另一方面,由于夏秋季节雨水过分集中,不利于牧草的管理,给过剩牧草的收贮带来极大不便。当牧草生长量大大超过家畜采食量,遇上连绵雨季时,则无法制作青干草,大量的剩余牧草因过度生长导致腐烂变质,降低了适口性和牧草利用率。若不采取办法对夏秋牧草进行刈割存贮,而冬春季节却花重金购买饲草用  相似文献   
72.
73.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的大田定位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栽培技术(两种垄规格)和垄厢栽培技术(3种厢规格)对水稻产量和根系性状的影响。与平作栽培(T0)相比,窄垄作梯式栽培(T1)和垄厢栽培(T3)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T1的产量最高,比T0平均增产22.2%(17.1%~27.2%),其次T3平均增产10.4%(5.8%~15.0%),但随着垄宽或厢宽的增加,产量增幅逐渐下降。较高的穗数和每穗粒数、良好的根系特性(根系氧化力、根表面吸收面积、根系孔隙度)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是上述两种栽培技术增产的重要原因。同时,根解剖结构表明垄作梯式栽培的根皮层减小、中柱和导管面积增大,增强了水分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74.
75.
诱导轮与叶轮匹配不合理,是影响微型离心泵运行稳定性的原因之一。为了研究诱导轮与叶轮之间的轴向距离(简称为轴向距离)的匹配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该文以一台前置诱导轮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轴向距离对离心泵能量特性、汽蚀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选取5种轴向距离,分别为0.1S,0.5S,1.0S、1.5S和2.0S(S为诱导轮轴向长度与叶栅稠密度的比值),对离心泵进行三维流场数值预测。结果表明,轴向距离增加后,扬程和效率均有所增加,汽蚀余量降低,但叶轮内压力脉动幅值升高。其中,在额定工况下,当轴向距离增大至1.0S时,扬程提高了0.61m,效率提高了5.8%,临界汽蚀余量降低了0.4m;轴向距离继续增大后,各项性能变化不大。综合分析认为,轴向距离为1.0S时,诱导轮与叶轮的匹配性能最佳,有利于离心泵稳定运行。研究结果可为微型离心泵诱导轮与叶轮的匹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77.
在过去的2013年,猪病的肆虐让本市养猪业遭受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猪场损失惨重,存栏量急剧下降,养猪业面临“三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养猪风险高)的局面。所以,本人通过对养猪场、散养户的走访调查到的发病猪只的剖检、诊断、治疗情况与有关专家的探讨,对本市2013年生猪常发、高发、暴发的一些主要疫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如下,以期对今后的养殖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8.
草地贪夜蛾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为了弄清其入侵生物学特性,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内设置6个温度(17、22、27、32、37、42℃)饲养草地贪夜蛾,测定其不同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体重及繁殖力等,探究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2℃条件下仅能短暂存活,在17~32℃范围内可正常生长发育,其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条件下世代历期和幼虫期分别为(58.73±1.46)d和(21.79±1.03)d,37℃条件下则分别仅为(22.57±0.84)d和(11.12±0.31)d。成虫寿命在17~27℃范围内差异不大,之后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7℃下成虫寿命仅为27℃下的1/4左右,且在该温度下成虫无法正常羽化,雌成虫不产卵。17~32℃下雌成虫产卵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期则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延长,平均单雌产卵量在27℃下最高,为(565.50±143.40)粒。说明温度升高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缩短,年发生世代数增加,幼虫取食量增大,对作物的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