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鳗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实验分为合并感染组和单独感染组,各组在感染后0,6,12,24,48,72,96 h取样保存,观察记录对虾发病及死亡率,并定期检测病毒含量。结果表明:在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束各组累积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分别低于11.1%,1.2×103 copy·g-1。在温度(25±1)℃条件下,48~96 h单独感染WSSV累积死亡率与合并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组不同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最大值为77.8%。在温度(31±1)℃条件下,各组累积死亡率在48 h开始升高,合并感染组死亡率和病毒增殖明显快于单独感染WSSV组。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单独细菌感染组随浓度升高,对虾死亡加快。因此,低温条件下,鳗弧菌和WSSV致病力不高,随着温度升高,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即温度能显著影响鳗弧菌和WSSV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52.
墨吉明对虾幼虾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幼虾(体质量为0.024 g!0.085 g)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进行了盐度和温度的突变和渐变试验。结果表明:将盐度由25突变至15~30时,各盐度组墨吉明对虾幼虾的96 h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盐度由25渐变至2和37时,幼虾仍能正常摄食,其存活率分别为77.67%和80.83%;将温度由29℃突变至24、34℃时,各温度组幼虾的96 h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温度由29℃渐变至17、36℃时,幼虾仍能正常摄食,其存活率均为84.17%。研究表明,墨吉明对虾幼虾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差,但在低盐度水中开展墨吉明对虾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耕水机在日本囊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耕水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日本囊对虾为养殖对象,分析使用耕水机与单纯使用增氧机的日本囊对虾养殖池塘中水体理化因子、浮游生物多样性、池塘有机物积累层厚度及养殖效果等差异,探讨耕水机在日本囊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使用耕水机后日本囊对虾养殖水质明显改善,无机磷和氨氮的最高含量较对照塘分别减少217%和244%.整个养殖周期中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较为稳定.池底有机物积累层厚度减少4.6 cm.[结论]使用耕水机在日本囊对虾养殖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日本囊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和动态.[方法]对日本囊对虾虾池整个养殖周期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研究日本囊对虾养殖水体中的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和动态.[结果]日本囊对虾养殖过程中共观测到浮游植物7门26种.养殖前中期绿藻、硅藻多为优势种,养殖后期蓝藻、硅藻和绿藻多为优势种.养殖初期浮游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养殖后期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达到高峰.浮游动物4类,其中原生动物8种,桡足类3种,轮虫类2种,其他浮游幼虫3种.养殖前期原生动物、桡足类和轮虫类共为优势种,养殖中期原生动物和轮虫共为优势种,养殖后期仅以原生动物为优势种.养殖初期浮游动物种类相对较少,养殖中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达到高峰,养殖后期种类数量下降.整个养殖周期中虾池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9 ~ 1.30和0.25-0.72,但虾池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栖息密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在数量方面呈现密切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2为0.855 3.[结论]该研究可为水质调控及日本囊对虾高产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蛋白分离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理化因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5个关键水质理化因子,研究蛋白分离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使用蛋白分离器后,水体的pH值维持在8.0~8.3,养殖水体中氨氮最高达到0.917mg/L,亚硝酸盐最高达到0.324mg/L,DO含量在3.775~6.300mg/L,COD含量峰值为14.27mg/L。  相似文献   
56.
对虾养殖过程中,白斑综合症、桃拉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很大,常常在极短时间内造成养殖对虾死亡。研究工作者发现:暴发病毒病的虾常常还伴有弧菌类感染。而对虾瞎眼病、对虾红腿病、对虾幼体菌血症和对虾荧光病等疾病的病原体又都是弧菌。所以弧菌在养殖业中的危害不容忽视,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57.
运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高、中、低3种养殖密度(700、300、100尾/m3)下墨吉明对虾肠道和其养殖系统中生物絮团的菌群结构。结果显示:对虾肠道菌群中,高密度组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丰富度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而在生物絮团菌群中,高密度组的丰富度最低;在门水平上,肠道和絮团样本菌群均以变形菌门(相对丰度49.25%~80.33%)、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为主,但丰度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的组成和所占比例明显不同,梭菌属、Spongiibacter、Faecalibacterium、Rhodovulum、Blautia仅在肠道样本中存在,Coccinimonas仅在絮团样本中存在;肠道样本中,中密度组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最小,为5.23%,高密度组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最大,为23.39%,絮团样本中,低密度组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最大,为16.15%,中、高密度弧菌属的相对丰度均较小,分别为5.51%和4.20%;随养殖密度增大,肠道样本中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小,分别为1.36%、0.41%、0.02%,而不同密度絮团样本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明显。可见,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的肠道和絮团菌群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8.
进行5种水产消毒剂:氯氰菊酯、三氯异氰尿酸、高锰酸钾、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对中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出5种水产消毒剂对中华哲水蚤的24 h、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5种水产消毒剂对中华哲水蚤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氯氰菊酯>三氯异氰尿酸>高锰酸钾>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对中华哲水蚤安全质量浓度依次分别为0.02μL/L、0.05 mg/L、0.06 mg/L、0.19 mg/L、0.30 mg/L。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为正确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开展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仔虾毒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3.0%时,氨氮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91.32,53.92,40.70和25.77 mg/L;盐度为2.5%时,分别为91.95,50.05,35.76和33.71 mg/L;盐度为2.0%的条件下,分别为164.46,98.56,71.05和44.13 mg/L;盐度为1.5%时,分别为97.19,63.97,31.83和26.04 mg/L;盐度为1.0%时,分别为74.79,21.89,13.55和10.81 mg/L;盐度为0.5%时,分别为58.17,12.98,10.46和6.01 mg/L;在盐度3.0%,2.5%,2.0%,1.5%,1.0%和0.5%时,氨氮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577,3.371,4.413,2.604,1.081和0.601 mg/L。指出,盐度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增强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毒性。提出,斑节对虾仔虾育苗应在盐度2.0%、氨氮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毒性最小时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