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铁、锰和锌丰缺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坝上地区的17个土壤样品中选取养分梯度差异较大的5个地点的土壤,安排全肥(施Fe、Mn、Zn肥)、缺铁、缺锰、缺锌和不施肥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铁、锰、锌丰缺指标。结果表明,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有效铁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范围依次为4.9、4.9~15.1、15.1~35.3、35.3~46.9和46.9mg/kg;有效锰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范围依次为3.3、3.3~13.1、13.1~36.9、36.9~52.0和52.0mg/kg;有效锌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范围依次为0.4、0.4~1.2、1.2~2.9、2.9~3.9和3.9mg/kg。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我国谷子测土施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谷子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谷子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至5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5、14~45、5~14、2~5和<2 mg/kg;当磷肥利用率20%时,目标产量3~7.5 t/hm2籽实谷子第1~5级土壤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15~38、30~75、45~113和60~150 kg/hm2;目标产量6~15 t/hm2干草谷子第1~5级土壤推荐施磷量依次为0、15~38、30~75、45~113和60~150 kg/hm2;目标产量15~45 t/hm2青贮谷子第1~5级土壤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13~38、26~77、38~115和51~153 kg/hm2。初步建立了我国籽实和饲草谷子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我国谷子测土施磷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总结了中国开展的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不同区域之间差异颇大,以缺氮处理相对产量90%指标为例,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动于131~ 248 mg/kg 之间;除辽宁、福建、广东和云南4 省外,中国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研究存在很多空白区域;水稻土壤缺氮较为普遍,第3~5 级为土壤氮素集中分布的丰缺级别,缺氮处理相对产量大多处在60%~9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采用外推数据需谨慎,并应予以注明;适宜施氮量与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线性负相关,与水稻目标产量线性正相关,与氮肥当季利用率线性负相关;当氮肥当季利用率40%、目标产量4.5~15 t/hm2时,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7 级的水稻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3~75、45~150、68~225、90~300、113~375、135~4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6-2015年20年气象数据,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公式法,研究了榆阳区紫花苜蓿需水规律和灌溉定额。结果表明,榆阳区紫花苜蓿第1~4茬、生长季、非生长季和全年需水量分别为249、194、177、199、819、74和893mm,需水强度分别为4.1、4.8、4.3、2.4、3.7、0.5和2.5mm·d-1,灌溉需水量分别为209、143、79、98、529、57和586mm,灌溉定额分别为246、168、93、115、622、67和689mm。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因子和若干自然区域内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其规律。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因子包括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土壤特性、施肥、灌溉、刈割、混播、品种和生长年限。土层越薄、地下水位越高、土壤障碍(酸、碱、盐、粘重和紧实)越重,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浅层的分布比例越高。施(磷)肥会提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深层的分布比例。灌溉对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灌溉定额、灌水定额和灌水频率的不同而异,降低灌溉定额可提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深层的分布比例;降低灌水定额和提高灌水频率则提高其在土壤浅层的分布比例。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浅层的分布比例逐渐提高。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使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表土层的分布比例提高。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比例存在差异。随着生长年限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深层的分布比例提高。一般而言,由浅至深,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逐层递减,而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指数函数规律递减。通常情况下,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0~30cm土层的分布比例在60%~90%之间,0~60cm土层为65%~95%。  相似文献   
16.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7年紫花苜蓿第1茬、第2茬和主生长期(1~2茬)需水量分别为499.5mm、213.3mm和712.8mm,第1茬需水量占主生长期需水量的70%,显著高于第2茬(P<0.05);需水强度分别为7.7mm/d、3.8mm/d和5.9mm/d,第1茬需水强度显著高于第2茬(P<0.05),达其2倍以上.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利用需水量测定值和同期参照作物蒸散量计算了紫花苜蓿的作物系数,其第1茬、第2茬和主生长期(1~2茬)作物系数分别为1.61、0.88和1.29,第1茬作物系数明显高于第2茬,接近其2倍.  相似文献   
17.
对紫花苜蓿的蒸腾系数和耗水系数的影响因子和范围进行了较为详尽地阐述。  相似文献   
18.
孙洪仁 《草地学报》2003,11(4):346-349
探讨苜蓿花前与全生育期蒸腾系数的差异,对苜蓿和玉米经济产量耗水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苜蓿花前蒸腾系数约为全生育期的1/2;苜蓿经济产量耗水系数为400~620,玉米为400~600。据此提出加强苜蓿花前需水规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草地农业及中国草地农业区划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许多草业工作者撰文呼吁大力发展草地农业.但对草地农业的概念和优势、发展草地农业的意义和战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对草地农业的劣势未见论及,区划亦鲜有报道.为了深化对草地农业的认识和促进草地农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西北荒漠绿洲区苜蓿测土施磷系统研究,以期为我国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我国西北荒漠绿洲区苜蓿土壤有效磷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6mg/kg、20~46mg/kg、9~20mg/kg、4~9mg/kg、2~4mg/kg、1~2mg/kg和<1mg/kg;当目标产量为12~27t/hm^2、磷素利用率20%时,第1~7级土壤之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36~81kg/hm^2、72~162kg/hm^2、108~243kg/hm^2、144~324kg/hm^2、180~405kg/hm^2和216~486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