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59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97篇
  87篇
综合类   494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作为解决含氟苦成水农村地区居民饮水问题的有效手段,小规模反渗透式淡化处理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制约这项技术在国内农村推广的一个原因是成本过高、折损过快,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不能兼顾经济效益.结合引进的以色列泰禾集团的设备在天津地区示范研究的结果,对小规模反渗透设备的运行进行了经济分析,得出了在不连续运行时设备的折旧成本大于能耗,有效长期的连续运行更有经济效益的结论;初步讨论了以充分发挥设备经济效益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武汉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有效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区域差异化推广、技术成果有效转化、市场化有偿推广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山区,其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目前尚未系统研究。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其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由28科95属288种(及种下分类单位)组成,优势科有6科,分别为水龙骨科、凤尾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金星蕨科。该区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其中热带性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100%、91.2%、84.7%,显示出该区系明显的热带性质。从种的层次来看,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是五指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的显著成分,该区系尤其与中南半岛的石松类和蕨类区系有密切联系,此外,该区系兼有一定的东亚成分和少量的海南特有成分。与7个邻近地区的石松类和蕨类区系比较,与鹦哥岭亲缘最密切,与尖峰岭的亲缘关系次之,再次为云开山、弄岗、赣江源,而与独龙江地区、麻阳河亲缘较远。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着珍稀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9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为受威胁程度达到极危的植物。  相似文献   
34.
<正>硬壳蛤生长于海水、半咸水中,在含有贝壳的软质底中最多,在沙质洼地、沙泥洼地和泥底也有分布;最佳生长温度在20℃左右,高于31℃或低于9℃时生长停止。我国沿海滩涂养殖面积广阔,沿海养虾池塘众多,开展硬壳蛤的滩涂增养殖或与对虾的混养,对于有效利用滩涂资源、改善对虾养殖池的生态条件、提高池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发展碳汇经济意义重大。2019-2020年,笔者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硬壳蛤与凡纳滨对虾混合生态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期为虾贝混养模式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多年生单子叶植物具有特殊的地下芽、地面芽和地下器官,其越冬休眠特性明显有别于双子叶植物。汇总了环境、激素、碳水化合物调控多年生单子叶植物越冬休眠的机制,比较了多年生单、双子叶植物越冬休眠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并结合研究现状,对未来多年生单子叶植物越冬休眠调控机制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6.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其受到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之前研究多集中在这些因子对表层土壤pH变化的影响,而不同土层pH对这些因子的响应是否一致仍缺乏探讨。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3年对86个样地的不同土层(0-5、5-10、10-20、20-30、30-50、50-70和70-100 cm)土壤pH和相关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容重和土石比)进行测定,并重点分析了地表微环境(凋落物、立枯、覆沙、砾石、风蚀和水蚀程度)对不同土层pH的影响,以及海拔、气候(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和相关理化性质与土壤pH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土层增加,土壤pH呈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2)凋落物、砾石和风蚀对各土层pH均无显著影响(P> 0.05),立枯显著降低了0-50 cm各土层中pH (P <0.05),水蚀仅增加了0-20 cm各土层pH,覆沙则降低了70-100 cm土层中pH。3)各土层pH与海拔以及0-10 cm土层pH与年平均温度之间...  相似文献   
37.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生物循环的重要环节,而分解过程中所释放的CO2是全球碳素收支的重要组分,开展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是充分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研究认为:凋落物分解的预测指标可分为3类,即环境指标(如实际蒸散量)、凋落物物理质量(如叶抗张强度)和化学质量指标(如C/N比、木质素/N比和C/P比等);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机制极其复杂,养分动态模式主要有淋溶—释放、淋溶—富集—释放和富集—释放3种,并因凋落物种类、分解阶段和元素本身性质的不同而异;凋落物混合分解并非单一树种分解的简单叠加,因树种组成和比例不同,基质的化学组成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分解者的多样性、丰富度和生理活性,进而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其分解速率;凋落物混合分解中可能存在无效应、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凋落物混合分解的适宜比例应与群落中不同树种的种群比例相一致;CO2浓度升高不仅影响凋落物的化学性质,而且与分解环境中土壤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但CO2浓度升高并不改变凋落物质量与分解速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CO2浓度升高的环境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对养分循环速率的影响远大于单纯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以大庆返青期羊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羊草地上部分粗蛋白和能量含量可知,其粗蛋白含量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平稳变化趋势;其能量含量随着羊草的生长发育而逐步增长,直至趋向平稳变化;通过对羊草生长高度的测量得出羊草在返青期生长速度呈现加速趋势,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相似文献   
39.
为了研究添加芽孢杆菌对池塘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因子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实验组(添加芽孢杆菌池塘)与对照组(普通池塘)水体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分析了两组池塘的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8、9月实验组池塘水体中TN、NH_4~+-N、NO_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体中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红囊藻(Hedriocystis)、蓝隐藻(Chroomonas)、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真核微生物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池塘水体真核微生物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证实:通过向池塘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改变水体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从而实现对池塘理化因子的调节。研究结果对于降低水产养殖尾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李嵩  韩巍  张凯  依艳丽 《玉米科学》2020,28(6):101-106
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对旋耕、翻耕、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翻耕和旋耕相比,深松显著增加了玉米田土壤耕层厚度和降低了犁底层厚度。在中下层土壤,深松还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改善了土壤的孔隙状况,有利于玉米根系向下生长,使得中下层土壤的玉米根系不仅更丰富,而且占总根系量的比例也更高,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本研究表明,深松耕作有利于改善辽西褐土区土壤结构和促进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