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2篇
  23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为制备双峰驼Toll样受体3(TLR3)的抗体,分析其在肾脏中的表达特征。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方式,分析、表达和纯化了双峰驼TLR3重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利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LR3在双峰驼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得到的目的蛋白大小与预测结果相符,为74 ku, 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0.2 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6 h,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抗体效价达1∶64 00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TLR3蛋白和双峰驼肾脏组织中表达的TLR3蛋白均能被该抗体特异性识别,TLR3在双峰驼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均有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双峰驼TLR3在肾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502.
2017-2018在陕西长武选择渭北旱薄地主栽品种晋麦47,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施肥水平提高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11.5%~27.4%,可显著提高成穗数10.2%~29.8%和穗粒数9.3%~22.9%,千粒重指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施肥处理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时也影响稳定时间,分别提高0.0%~10.0%和3.7%~22.2%;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19.2%~39.6%。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各方面因素,晋麦47的最高施肥量纯氮不超过225 kg·hm-2,磷肥(P2O5)不超过180 kg·hm-2,钾肥(K2O)不超过150 kg·hm-2。  相似文献   
503.
【目的】为了阐明吲哚丁酸(IBA)诱导青榨槭不定根发生的激素调控机制。【方法】依据青榨槭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学观察,分别于对照期和4个生根关键时期采集插穗生根部位树皮组织进行IBA处理下的比较转录组学研究和生理指标检测。【结果】4个对比组分别鉴定到6 774、6 256、4 522、4 571个差异基因。GO(Gene ontoloy)富集分析发现,碳水化合物代谢和不定根发育等条目在不定根表达和伸长阶段高度富集。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显示参与玉米素、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差异基因发挥着重要作用。激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参与了不定根的诱导过程,而相对低水平的生长素有利于其后期发育;细胞分裂素和玉米素均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出现转运峰;油菜素内酯在生根初期被显著诱导。【结论】IBA刺激青榨槭不定根启动与增强生长素运输相关,不定根形成早期需要一定水平的细胞分裂素积累才能促进生根,玉米素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促进了不定根原基的诱导和启动。  相似文献   
504.
目前,在氢能储运技术中,利用现有天然气管网以掺氢天然气的形式输送氢气最为经济,掺氢天然气输送技术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然而,管线钢在输氢过程中因氢与基体接触,可能发生氢脆现象,导致其力学性能发生劣化,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以天然气管道典型用钢X52、X8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气相氢环境下的原位拉伸实验和断口形貌分析研究其在实际掺氢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氢分压对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及氢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氢天然气随氢分压增大,X52、X80钢的塑性逐渐下降,氢脆程度加剧;与X80钢相比,X52钢更适用于掺氢天然气输送。研究成果可为未来掺氢天然气管道的设计选材与安全运行提供参考。(图14,表1,参63)  相似文献   
505.
控释掺混肥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肥料被广泛用于大田生产。为阐明不同用量控释掺混肥对单季稻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和田面水磷流失风险的影响,以水环境敏感的沿江地区单季稻-休闲的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总磷量108 kg·hm-2)、控释掺混肥减磷30%(CMF1)、控释掺混肥减磷40%(CMF2)和控释掺混肥减磷50%(CMF3)对沿江单季稻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和田面水磷形态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MF1、CMF2和CMF3处理均不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减产,并能减少单季稻田生态系统磷素盈余量,其中以CMF3处理效果最佳。与NPK处理相比,CMF1、CMF2和CMF3显著减少田面水中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的浓度,田面水总磷降低的比例分别为38.6%、47.9%和50.4%,可溶性总磷降低的比例为42.6%、45.9%和50.8%,颗粒态磷降低的比例为32.4%、58.6%和43.8%,且CMF1和CMF3处理减少了可溶性总磷和磷酸盐的占比,增加了颗粒态磷和可溶性有机磷的占比,改变了田面水磷素分布形态。整体而言,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能在保障水稻产量的情况下,节本增收,减少稻田磷盈余量,从而降低田面水磷素浓度,对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农业非点源磷污染防控具有显著效果,其中以CMF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适宜在沿江单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6.
不同生育期喷灌对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喷灌对旱作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中麦175为材料,在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进行喷灌处理,比较了喷灌处理与对照(未喷灌)间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越冬期和拔节期喷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产量增幅为9.7%~36.3%,其中越冬期喷灌24mm+拔节期喷灌24mm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喷灌显著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喷灌对小麦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显著增加了籽粒硬度、吸水率、最大拉伸面积和沉降值,但对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等其他指标影响较小。说明合理的喷灌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旱地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507.
针对在山区采用固定高度航摄得到的影像分辨率不一致、重叠度差异大、生产的地形图精度难以满足项目要求的问题,深入分析倾斜摄影和仿地飞行技术,提出采用倾斜摄影和仿地飞行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山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生成。首先,采用固定航高,搭载单镜头相机进行航空摄影作业,得到高精度数字地表模型(DSM);其次,基于DSM成果,搭载5镜头相机,采用仿地航线进行倾斜影像采集;然后,利用瞰景Smart3D软件生产实景三维模型,采用EPS软件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最后,采用实地采集的特征点,在EPS软件中对地形图精度进行检测。由检测结果可知:采用该方案生成的地形图其平面位置中误差可达到±0.231 m,高程中误差可达到±0.264 m,满足1:500地形图精度要求,可为山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8.
根据1986~2005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统计数据,并对由于我国耕地面积统计滞后使得在机耕水平计算中存在误差进行了合理分析和修正,结合数据平滑处理,建立了基于灰色GM(1,1)的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预测模型。通过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模型拟合精度较好。采用模型对2006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值进行预测,结果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进一步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运用该模型对我国2007~2020年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8%左右。通过定性分析及与其他预测结果比较,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09.
为明确农药施用对石榴果园传粉蜜蜂的影响,本研究对蒙自市不同农药施用情况的石榴园,展开传粉蜜蜂种类及分布调查。实验采取马氏网、黄盘和网捕法,收集不同施药情况样地中的传粉蜜蜂标本,共发现蒙自石榴果园传粉蜜蜂4科10属15种,整理了蒙自石榴果园传粉蜜蜂名录,编制了分属检索表,对已知种进行了主要鉴别特征描述。结果显示,石榴果园农药施用对传粉蜜蜂种群结构影响显著,样地A中传粉蜜蜂种群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均为最高,样地C中传粉蜜蜂种群优势度最高;随时间变化,样地A种群结构较其他样地稳定,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农药对传粉蜜蜂种群结构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