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0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研究开发的花生优化施肥计算机决策系统 (OFAS1 1)由VisualBasic高级语言编制而成 ,可对我国北方冬麦花生产区春花生和各种方式的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进行优化施肥决策。经在山东、河南 2省 7县(市 ) 2 93个定点农户试用 ,证明功能全 ,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实用性强 ,增产显著。其中春花生 97个点平均增产 13 4% ,小麦花生两熟制 176个点平均增产小麦 9 1% ,增产花生 12 5 %。  相似文献   
62.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麦田套种条件下,行距对麦油两作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小麦22~40cm,花生20~4cm),随行距的加宽,小麦产量下降,花生产量上升。行距每增加5cm,平均小麦减产70kg/hm2,花生产179kg/hm2。行距与套种期对花生产量互作效应显著,行距每增加5cm,花生最适套种期应提前2.5~3天。兼顾麦油全年总产,该方式条件下,适宜的小麦行距和花生套种期分别为30~40cm和麦收前24~29天。  相似文献   
63.
大田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花生宝可有效控制花生植株地上部生长,促进了光合产物向地下生殖体分配的比例,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双仁果数,提高饱果率,降低公斤果数,一般可增产15%以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抑制型花生增产剂;花生宝适宜用量为3600g/hm^2,适宜喷施时期为7月15日左右。  相似文献   
64.
花生主茎叶片的干物重、叶面积、比叶重及糖氮化合物含量叶位间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也受到叶令的影响。中部叶片叶面积大,叶片薄,干物重及糖氮化合物含量高。衰老的叶片干物重和糖氮化合物含量均有所下降。叶片这些性状的差异与叶片各自所处的生态条件及植株内部代谢有关。用逐步回归对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主茎叶片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5.
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对花生生育以及不同农艺措施对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1)连作对花生生育的影响贯穿了整个生育期,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加重,因此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措施的使用宜早不宜迟。(2)连作明显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病率,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3)不同品种对连作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普通型大花生适应性较好,珍珠豆型小花生适应性较差,中间性品种居中。(4)连作条件下在供试的4个单项强化农艺措施中,有机肥效果最好,较常规技术增产13.3%,随后依次为:加强叶部病害防治、使用生物菌剂和深耕,分别比常规技术增产7.8%、6.7%和4.8%。由上述4种单项措施组成的综合技术较常规技术增产24.3%,产量超过了轮作条件下使用常规技术的产量水平,证明综合技术对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效果显著。但该产量低于轮作条件下使用该技术的产量,说明综合技术仍有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原料花生、加工花生、花生油、花生饼粕、花生酱五个方面回顾分析了我国花生对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并对我国花生对外贸易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花生出口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砂姜黑土和砂壤土两种类型土壤对旱地花生植株的生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两类土壤上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抗衰老酶活性(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面积系数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出苗后60~75d。砂姜黑土花生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面积系数高于砂壤土,而抗衰老酶活性和MDA含量低于砂壤土。砂姜黑土花生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峰值持续时间明显高于砂壤土。砂姜黑土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及单株结果数等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于砂壤土(p < 0.05),总生物产量和荚果产量分别高30%和42.9%。  相似文献   
68.
滇西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鉴定、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f. simpex Sealy)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及接种试验,对腾冲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科)的拟盘多毛孢属茶褐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该菌种在人工针刺接种条件下均能在大棚内表现出典型症状。并将发病叶片再分离,得到同样的病原。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20~25℃,最适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30℃,最适28℃。该病菌在pH4~8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5~6,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最适pH5。该菌对生长势弱或有伤口的植株有很强的致病性,并为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学、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基于多年研究与示范,总结出以"选择适宜土壤和高潜力品种打好丰产基础、因土施肥保障营养供需平衡、精选种子药剂拌种实现苗全苗壮、规范整地适期适墒播种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强化田向管理确保群体稳健生育"等为核心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我国花生持续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估渭河关中段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为渭河关中段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与手段。[方法]根据渭河关中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渭河关中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并分析了面积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1980~2007年渭河关中段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林地面积及建设用地面积均在增加,而未利用地面积在减少,耕地面积变化不大;1980~2007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8.37亿元,主要是由于水域面积减少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引起;林地和草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域最大。[结论]在渭河关中段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林地和水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