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冀资麦3号是以漯珍一号为母本、藁890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黑小麦新种质。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6.5%,湿面筋含量为37.5%,吸水量为62%,面团稳定时间为9.0 min。突出特点是富含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硒含量为123.74μg/kg,镁含量为1 428.96 mg/kg,钙含量为441.95 mg/kg。2007~2009年3 a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6 048.3 kg/hm~2。  相似文献   
22.
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对地上部生物产量较Rht10和Rla12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生长发育较早,较接近目前推广种的生育时期,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利于产量性状的形成.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但由于节间缩短太多,造成地上部生物产量明显降低,使籽粒形成时提供营养的"源"太少,不利于高产.Rht12矮秆基因的降秆程度显著高于Rht8,但生物产量亦太低、成熟太晚和对环境条件的不适应,影响籽粒产量的提高,在以降秆为主要目标的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3.
为给小麦株高和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 Rht-B1b Rht-D1b基因的STS分子标记BF/MR1和BF/WR1、DF1/MR2和DF2/WR2,以及 Rht8基因的微卫星标记Xgwm261,对237份不同生态区秋播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分析 Rht-B1b Rht-D1b Rht8对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分布频率方面, Rht-B1b Rht-D1b Rht8在秋播冬小麦中的频率较高,其中携带 Rht-B1b Rht-D1b Rht8的小麦材料分别占比16.5%、47.9%和44.1%;聚合两个矮秆基因( Rht-D1b+Rht8 Rht-B1b+Rht8 Rht-B1b+ Rht-D1b)的小麦材料占比25.4%;聚合三个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的小麦材料占比2.1%;(2)在分布特点方面,不同冬麦区存在一定偏好性: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均以 Rht-D1b Rht8 Rht-D1b+Rht8为主;西南冬麦区以 Rht-B1b Rht-D1b Rht8为主,西南冬麦区以 Rht-B1bRht-D1bRht8为主;(3)在降秆效应方面,降秆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 Rht-B1b+Rht-D1b+Rht8)>( Rht-D1b+Rht8)> ( Rht-B1b+Rht8)> Rht-D1b> Rht-B1b> Rht8;(4)在产量结构特点方面, 携带 Rht-D1b Rht8的材料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携带 Rht-B1b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穗粒数,但矮秆基因本身与产量因子间无显著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蓝粒小麦籽粒色素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来源的蓝粒小麦与白粒小麦杂交,进行色素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偃麦草的D87065和D87089的籽粒色素基因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于黑麦的92-1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不明确的7083L-16由1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5.
不同Rht基因在冬小麦育种中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携带不同的Rht矮秆基因的6个冬小麦近等基因系,进行了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Rht1和Rht2两个半矮秆基因提高了单株(或单穗)粒数和粒重,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产Rht3和高秆系显著降低了千粒重,Rht3矮秆基因对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穗粒数均负向作用,显著提高了千粒重;Rht1+Rht2较高秆系和Rht2+Rht3系比较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Rht2+Rh5  相似文献   
26.
利用2套近等基因系,在人工模拟气候室,研究了不同Rht近等基因系营养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证明: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系不但具有很好的降秆作用,而且可以在生长前期形成较多的干物质和较坚硬的秆子,为后期籽粒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Rht-D1b半矮秆基因根系长度明显长于其它基因系,可能较其它基因系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Rht-B1c基因系的分蘖数量及次生根或总根发生量多于其它基因系,无论苗高或株高均显著低于其它基因系,可在单纯的提高单株分蘖或次生根生长量及降秆为目的的育种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7.
冀紫439是河北省审定的第一个黑小麦品种,具有抑制2型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升高水平的作用。为了明确冀紫439的营养品质,对其子粒的氨基酸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与普通高产类型品种科农199和优质类型品种藁优8901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冀紫439的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19.7g/kg,较科农199高29.0%,其中,半胱氨酸、丝氨酸和缬氨酸提高幅度较大,分别达到了75.9%、43.3%和32.3%;15种矿质元素总含量为2 088.1 mg/kg,较藁优8901 (1 792.6 mg/kg)高16.5%。2个小麦品种除Mo和As含量均未检出外,其他13种矿质元素含量均为冀紫439高于藁优8901,其中,冀紫439的Ca、Fe、Zn、Ni和B相对含量高于藁优8901,而藁优8901的Mg相对含量高于冀紫439。冀紫439的Se含量虽然极低,但与藁优8901相比增幅却高达70.7%。冀紫439的氨基酸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高于科农199和藁优8901,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8.
从小麦中筛选抗白粉病基因,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抗病亲本,为育种后代抗病基因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河北省保存的65份小麦遗传资源为材料,利用STS标记技术,对其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携带Pm21、Pm4a和csLV34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各一个,分别为金禾7178、河农7069和秋麦。这些资源可以作为抗病亲本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  相似文献   
29.
碳源组份及浓度对小麦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麦花药培养基中各种碳源的研究,发现单独使用麦芽糖作碳源的培养基出愈率最高,麦芽糖与蔗糖搭配使用培养效果次之,而单独使用蔗糖作碳源出愈率最低.在整个碳源比较试验中,随着培养基中麦芽糖比例的增加,出愈率随之提高.糖源对出愈率的影响与其水解产物有关.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麦芽糖是最好的糖源,其他糖源经培养未形成胚状体.检查培养3 d后的小孢子活力发现唯有麦芽糖作碳源的培养基有活力;认为高浓度的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与果糖混合糖源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葡萄糖起始浓度达到2.0 mmol/L时,对小孢子有致死作用.当麦芽糖培养1 d后,再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发现小孢子存有活力,而且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小孢子的活力也增加.  相似文献   
30.
利用携带光周期迟钝基因(Photoperiod1简称Ppd1)的6套近等基因系分别与其背景亲本AVALON、BRIGAND、BRIMSTONE、MERCIA、NORMAN及RENDZVOUS相比较,研究该基因在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冬小麦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基因提高了小麦品种在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2)它明显缩短小麦生育期,尤其是缩短拔节到抽穗的天数,使其提早抽穗、开花及成熟。因此认为该基因对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的小麦早熟育种利用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