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11.
为了构建一种胞内表达人溶菌酶(hLZ)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此研究以人工合成人溶菌酶基因序列,通过酶切位点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获得pPICZαA-hLZ。线性化该表达载体,电转化并筛选阳性克隆,甲醇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后,进行纯化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亲和层析树脂(Ni-IDA)从培养液上清纯化目标蛋白,SDS-PAGE表明目标蛋白为14.7 kDa左右,Western-blot结果表明目标蛋白即为带有6个His标签的重组人溶菌酶,BCA法测定表明纯化后的蛋白浓度为0.121 mg/mL;溶壁微球菌抑菌试验表明该重组人溶菌酶具有部分生物活性。此研究成功地获得了胞内表达且具有部分生物活性的人溶菌酶毕赤酵母工程菌,为重组人溶菌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拮抗水稻纹枯病菌有益真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从腐烂稻草上获得6 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经室内初步筛选鉴定属于木霉、类木霉,对防治稻纹枯病具有一定潜能  相似文献   
13.
对进口粮食(玉米、大豆)从到港至入浅圆仓过程中各环节分别增加的破碎粒率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检测,并开展高位落料模拟对比分析试验。通过该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改进提升目前输送设备、入仓工艺及装备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为浅圆仓减碎防分级设备选型及工艺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进口玉米不完善粒、水分、杂质含量均高于国产玉米,储藏难度高。通过严格把控入仓环节、静态保管及出库环节中的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制定进口玉米储藏管理措施,加强管理,确保进口玉米储藏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原高大平房仓的密闭性能改造,提高仓房气密性,并合理充氮补气,调配浓度,进行稻谷充氮储粮杀虫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粮堆中保持96%~98%的氮气浓度,密闭储藏30d可有效杀死绝大多数储粮害虫,避免使用化学药剂杀虫,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高产广适杂交种川油3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油36(03杂-14)具有杂交优势强,综合农艺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等优点,分别于2008、2009和2010年通过了国家长江上游组、下游组和中游组审定,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高产广适双低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水分稻谷的袋式干燥工艺,降水效果以及爆腰情况。结果表明,袋式干燥作为两步分段干燥技术的第一步是可行的,在干燥的过程中不需倒袋就可获得好的降水效果,干燥品质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开花调控转录因子CONSTANS(CO)同源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表达特征。【方法】以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系D626-6和晚熟甘蓝型油菜品系D125-5为材料,依据甘蓝型油菜CONSTANS同源基因Bn1CON19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CO基因全长编码区,并根据获得的cDNA序列设计实时荧光定量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CO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在整个生育期内,早熟和晚熟甘蓝型油菜品系的CO基因以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花蕾和茎中表达量次之,且早晚表达量高于中午时分;在不同生育时期内,抽薹期表达量最大,且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系CO基因在叶片和花蕾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晚熟甘蓝型油菜品系。【结论】CO同源基因在甘蓝型油菜成花过程中以及生育期的长短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川西平原秋季多绵雨,为避开播种期湿害影响,筛选适合川西平原生态区免耕晚直播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10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免耕晚直播,稻草覆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川油58’、‘华油杂10号’和‘宁杂11号’产量高,折合单产3 000 kg/hm2以上,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生育期短、抗性好、品质优;‘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有高产潜力,单产2 775 kg/hm2以上,抗性好、品质优、生育期适中;其他品种较对照减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较差,抗性较差。[结论]‘华油杂10号’、‘宁杂11号’、‘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等长江中下游优异品种可以成功引种并在川西平原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广适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早熟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早熟新品种川早油1号,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扩区登记。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双低品质、株高适中、抗倒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早熟油菜地区、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江西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早油1号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缓解我国长江流域两熟或三熟地区油菜与后茬作物的茬口矛盾,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