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温室内冬小麦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室栽培条件下,通过对14个属于多种生态类型区的冬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发现小麦的许多农艺性状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中穗长、株高、穗下节间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高,基本可以作为选择单株生产力水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冀中南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河北省小麦的品质遗传基础,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2000~2003年度参加冀中南优质区试和普通区试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品系中,G lu-1位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22种亚基组合类型;各年度普通区试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4.5%、66.7%、65%、100%,平均为71.4%,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优质区试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平均为159%,显著高于普通区试。试验还鉴定出一批含优质亚基的品系。  相似文献   
13.
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差异与杂交组合配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选用216个不同基因型F1进行花药培养,研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花药培养力反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花药培养力差异很大,高培养力及低培养基因型各占1/4左右,而中培养力基因型占1/2左右,不花培育种中的桥梁亲本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筛选出具有高培养力和高度,优质基因的花培桥梁亲本。  相似文献   
14.
蜡质小麦研究进展及其育种途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绕影响小麦品质的蜡质基因 ,展开分析了国内外小麦蜡质基因突变体筛选、蜡质基因对淀粉合成的影响、电泳检测技术的发展、蜡质基因的分子遗传研究和蜡质小麦的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近况 ,并对培育蜡质小麦的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常规育种、单倍体育种、反义基因转移等 5种途径的 7种方法进行了逐一分析和列表类比。  相似文献   
15.
一个带有杂种致死基因的普通小麦种质鲁资35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杂种致死是杂种植株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遗传紊乱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小麦本身存在的杂种致死基因互补的作用,或者是远缘杂交导致的基因缺失或突变而造成的.杂种致死基因在很多小麦品种中多有分布,只是常常单独存在而不表达.在我国的小麦品种里杂种致死基因分布的研究只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有极少量报道,但是对于近期培育的小麦品种和种质,有关杂种致死基因的研究报道很少.带有杂种致死基因的报道比较少.作者在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T.Durum-Dasypyrum villosum amphidiploid)杂交创造小麦新种质的研究中,发现一个普通小麦品系鲁资357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无论是实生苗还是幼胚培养的再生植株都出现杂种致死现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麦幼胚无性系麦谷蛋白亚基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通过辐射诱获得的323个无性系进行了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储藏蛋白变异几率随愈伤辐射剂量的增强而增加,但是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愈伤存活率,绿苗再生率了随这剧烈降低。同时分析了麦谷蛋白变异类型及其与植株形态变异的关系,提出了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辐射诱变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中南优质区试小麦HMW-GS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2000~2003年度参加冀中南优质区试的小麦新品系的HMW-GS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在这些品种中,Glu-1位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15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评分大部分在6~10之间,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强弹亚基出现的频率有显著提高。并鉴定出一批含优质亚基的品系。  相似文献   
18.
用黑麦总基因组DNA做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小黑麦×普通小麦3个衍生系930553、930560和930612的黑麦染色质。荧光原位杂交显示这3个品系中都有1RS染色体臂与一小麦染色体臂发生易位,易位的断点在着丝点附近。在体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都可见到明显的杂交信号。1RS染色体臂在间期表现为线状杂交信号贯穿细胞核。C-分带表明3个受检易位系为1BL/1RS易位。  相似文献   
19.
卡那霉素筛选转基因小麦种子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影响小麦卡那霉素筛选效果的培养基质和药剂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吸胀阶段进行充分有效的卡那霉素浸种处理是提高卡那霉素筛选效果的关键技术;种子不经卡那霉素溶液浸种吸胀而直接在蛭石基质上,或用水浸种吸胀后再在蛭石等培养基质上进行卡那霉素处理,会降低小麦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的效果.小麦种子幼苗的卡那霉素筛选,可用100 mg/L卡那霉素浸种至露白后再放到装有蛭石的培养皿上浇水即可,不需要再浇卡那霉素溶液.  相似文献   
20.
从玉米种质资源扩增、外来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和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现状,指出玉米种质资源狭窄的危害及扩增种质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