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147篇
  135篇
综合类   654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334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细沟形态特征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细沟的形态特征研究可揭示坡面侵蚀发生机理,且细沟形态对坡面径流和侵蚀有重要影响;而现有研究仅用细沟密度和细沟宽深比等指标来表征细沟形态,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细沟的形态特征。为此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和坡度对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和细沟形态特征的综合影响。试验处理包括3种黄土高原有代表性的侵蚀性降雨(50、75、100 mm/h)和3个细沟侵蚀发生最常见的坡度(10°、15°、20°)。试验结果表明,坡面侵蚀速率和细沟侵蚀速率均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试验条件下,细沟倾斜度介于16°~20°之间,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细沟密度、细沟割裂度和细沟复杂度分别为0.74~1.95 m/m2、0.08~0.17和1.09~1.38,三者皆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细沟宽深比为1.93~2.35,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细沟割裂度是评价细沟侵蚀和细沟形态的最优指标;研究降雨强度对细沟形态的影响时,建议优先选用细沟割裂度、细沟复杂度和细沟倾斜度指标;分析坡度对细沟形态的影响时,除选取细沟割裂度外,建议优先选用细沟密度和细沟宽深比指标。细沟横断面主要呈"V形",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径流紊动性增强,细沟横断面变化趋于不规则,说明细沟横断面变化可以反映径流的变化特征,从而揭示细沟侵蚀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52.
对大明山退化生态系统 34个群落的木本植物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退化生态系统木本植物的密度与植被的恢复阶段紧密相关 ;2 .乔木层植物的密度变化呈现恢复初期 ( 2年 )较低 ,中前期 ( 10~ 2 0年 )迅速提高 ,中后期 ( 50年 )下降 ,后期 ( 150~ 2 0 0年 )又缓慢回升的趋势 ;3.乔木层与灌木层植物密度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和不同的速率 ,灌木层植物密度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利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剐调查了广西不同生态地理区域杉木近熟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根据调查数据,建立了不同区域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域,杉木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是宜山甘村>龙胜里骆>田林利周>岑溪七坪。生物量在群落中的分配是乔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灌木层。广西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着发展杉木的生产潜力,宜作为培养中径用材林基地。  相似文献   
54.
田林老山南坡位于桂西北田林县境,主峰海拔2062.5m,面积约350km~2。该区木本植物79科210属452种。其植物区系特点为:区系成分起源古老,特有种较多,成分复杂,地理替代和垂直带替代明显,热带、亚热带性质强。主要森林类型有:杜鹃、吊钟、红果树等组成的山顶矮林;稠、栲、木荷、木莲、水青冈、枫香等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栲、石栎、楠、润楠、茶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桦木、马尾树、拟赤杨、枫香、桤木、栋、山柳等组成的次生落叶阔叶林;黄杞、浆果楝、扁担杆、水锦树等组成的常绿阔叶灌丛;山柳、南烛、木姜子等组成的落叶阔叶灌丛;平脉椆、红荷木、海南蒲桃等组成的谷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细叶云南松、矩鳞油杉等组成的南亚热带针叶林;以及人工栽培的松、杉等组成的亚热带针叶林。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是:海拔250~800m,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由于人为干扰剧烈,已消失);海拔800~1500m,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海拔l500~1900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900m以上,山顶矮林带。  相似文献   
55.
柳州市中心酸雨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柳州市1996-2001年降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连续6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柳州市中心降水的pH值平均为5.31,年度变幅为4.33-5.82,出现的酸雨频率平均为62.3%,变幅为41.7%-89.7%,其酸雨频率的年度变化呈跳跃式,且这一趋势相当剧烈。其降水酸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两季较高,冬季次之,秋季较低。其酸雨化学特征受SO4^2-离子的影响最大,SO4^2-浓度占降水中离子总浓度的63.8%。酸雨出现的月频率随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关系数达0.98,属典型的硫酸型酸雨。减少SO2的排放量,是控制和治理柳州市酸雨污染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6.
十万大山地处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定居的外来种在不断增多,有的外来种成了入侵种,如飞机草等,给该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查证文献,全面整理了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并分析了外来种的类型、原产地、引种原因及引入途径,确认:①迄今为止共计99种(含亚种)外来植物,隶属于38科83属,其中菊科最多(10种),占10.1%,其次为禾本科(6种),占6.1%;②栽培种56种,逸生种20种,入侵种23种,分别占56.6%、20.2%和23.2%;③外来植物的原产地主要是热带美洲(有54种,占54.5%),其次是印度(10种)、非洲(9种)和地中海地区(7种);④人为有意引入有87种,占87.9%。最后对保护区内外来植物的危害预测和防治策略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利用GIS技术对樱桃进行气候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新泰樱桃生长发育所需气候条件,运用山东省1:5万地理信息数据和泰安市及泰安周边县市1970—2000年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了泰安市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小网格推算方法和气候要素地理推算模型对新泰樱桃适宜种植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新泰樱桃的合理布局和优化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有效促进宿主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及对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柑橘是菌根依赖型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没有严格的专一性,但有选择性,因此有必要筛选出不同砧木适宜的菌株。以柑橘砧木资阳香橙(Citrus Junos Sieb. ex Tanaka)和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 L. Raf)幼苗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不同砧木接种不同AM真菌后测定其生长性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求其隶属函数值并累加计算综合分数并排名,筛选出促进香橙和枳壳生长的优势菌株。研究表明,接种不同AM真菌对不同砧木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促生和抑制两个效应。根据综合评价系数,香橙中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的菌株为G.r(Glomus reticulatum)、R.c(Rhizophagus clarus)和R.i(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分别为0.71、0.66和0.63;枳壳中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的菌株为R.c(Rhizophagus clarus)、G.v(Glomus ver...  相似文献   
59.
为探索秸秆深埋和硫酸铝改良剂配施交互作用对苏打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影响,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展覆膜滴灌下不同硫酸铝用量与秸秆深埋的田间试验,以甜菜为指示作物,常规处理为对照(CK),在有无秸秆深埋(A、B)的条件下分别设置4 水平硫酸铝添加量(30、60、90、120 g/m2),揭示硫酸铝用量、秸秆深埋与土壤含水率、盐分的相关关系,提出覆膜滴灌及秸秆深埋下适宜的硫酸铝用量。结果显示,未添加秸秆处理中B3 处理0 ~ 50 cm 土体平均含水率最高(23.8%),比CK 高8.2%,且平均含盐量最低(1.69 g/kg),比CK 低12.6%;添加秸秆处理中A3 处理0 ~ 50 cm 土体平均含水率最高(26.6%),比B3 处理高2.8%,平均含盐量也最低(1.57 g/kg),比B3 处理低19%,且平均积盐率最低,比B3 处理降低7.6%;A3 处理在10 ~ 20 和20 ~ 30 cm 处土壤含水率均显著高于B3 处理(P<0.05),在0 ~ 10 和20 ~ 30 cm 处土壤含盐量较B3 处理显著降低(P<0.05);A3 处理0 ~ 30 cm 各土层均有脱盐趋势,达到显著水平(P<0.05),平均脱盐率11.5%;硫酸铝和秸秆深埋交互作用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0.808),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0.564)。秸秆深埋和硫酸铝改良剂综合作用可有效降低土壤pH 值0.53 ~ 0.94,缓解土壤碱化度20.5% ~ 21.9%。覆膜滴灌及秸秆深埋下硫酸铝用量在72 ~ 104 g/m2 为适宜当地的推荐用量。研究结果可为西辽河平原地区盐碱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了解江西省养禽场的鸡新城疫病毒(NDV)免疫抗体水平状况。【方法】对2020—2022年来自江西省宜春市、上饶市、抚州市、九江市、赣州市5地区的部分养禽场1153份血清样本进行NDV抗体检测。【结果】江西省部分地区养禽场的NDV抗体阳性率91.5%。其中,宜春市、上饶市、九江市、赣州市的新城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95.6%、88.5%、71.9%,均好于国家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要求;仅抚州市阳性率69.4%。2020—2022年3年来江西省5市NDV免疫抗体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春、冬两季鸡群抗体阳性率较低;江西省5市各地NDV抗体平均效价均在4 Log2以上,多分布于6 Log2~9 Log2。【结论】近年来江西省家禽NDV免疫抗体水平比较高,而且呈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