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湘西椪柑加工制汁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贮藏前的湘西椪柑而言,矿藏后的更适于加工制汁;椪柑不同部位的苦味物质含量不同,依次为种子>果皮>囊瓣>果汁;在加热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加热温度为600℃时,手榨果汁中苦味物质含量达到最大值;手榨果汁在加热温度为60℃的条件下,加热时间为15 min时柠檬苦素含量最高,时间为20 min时诺米林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2.
根据一般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果树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在生源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表达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把专业教育提早到大三,提早选择硕士生源;在博士招生中提出"同导师博士生"概念,弥补一般院校没有硕博连读的缺陷;通过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等多种形式来培养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学科导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研究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提出并实践了改考试式英语为应用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RP-HPLC-PAD)对槟榔花3种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的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优化,分别探讨流动相的组成、流动相中醋酸浓度、醋酸与甲醇的比例和柱温对保留时间的影响,确定梯度分离条件,并对3种不同槟榔花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中均含没食子酸、香豆酸、表儿茶素、阿魏酸、芦丁和柚皮素,其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和香豆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耐贮性的效果,为其绿色采后保鲜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0.8 mg·mL1中药提取物分别处理好果和病果,实验共分为4组,分别为药剂处理组、对照组、菌+药剂处理组和菌处理组.贮藏在(4±1)℃冷库中,每10 d测定1次相关指标.[结果]两类果实...  相似文献   
95.
椪柑果皮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椪柑果皮精油为试材,采用GC-MS对其精油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从椪柑精油中共分离出78种组分,鉴定出53种组分,占精油的97.56%,主要组分是D-柠檬烯(60.4%)、1-甲基-1,4-环己二烯(4.35%)、佛手柑油烯(3.09%)、(E,E,E)-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1.6%)、β-月桂烯(0.87%)等萜烯成分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月桂酸(3.34%)、亚油酸甲酯(3.09%)、棕榈酸(1.39%)和(Z)-9-十八烯酸甲酯(3.08%).  相似文献   
96.
石浩  王仁才  王芳芳  王琰  卜范文  周倩 《核农学报》2020,34(11):2425-2434
为探究猕猴桃果实采后软腐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生长特性,2017年9月于湖南凤凰县猕猴桃基地采集具有软腐病症状的100个果实病样,取患病猕猴桃病健交界处果肉,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菌株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试验,同时分析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间座壳菌(拟茎点霉菌有性态,Diaporthe phaseolorum)。两种菌在PSA、YPGA、PDA、SDA培养基的生长速度均较快,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生长速率分别在16.1~18.6 mm·d-1和13.9~16.5 mm·d-1之间,且菌丝密度均较稠密。淀粉、蔗糖和麦芽糖作为碳源时,病原菌生长效果较好,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生长速率分别在15.9~17.7 mm·d-1和12.4~16.4 mm·d-1之间。酵母粉、蛋白胨、甘氨酸作为氮源时,较适宜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生长,两病原菌生长速率分别在11.0 mm·d-1左右和9.5 mm·d-1左右,但较未添加氮源培养基仅提高了7%左右。此外,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的最适pH值为5~7,最适温度为25~30℃,菌种致死温度为85℃左右。本研究结果对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对猕猴桃贮藏过程中软腐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7.
猕猴桃幼果期钙处理对果实贮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华猕猴桃品系湘酃80-2为试材,在幼果期进行浸钙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钙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猕猴桃果实贮藏期,其中以0.5%Ca_2(NO_3)_2处理对果实贮藏与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0.5%Ca(NO_3)_2+ 100 mp·l~(-1)萘乙酸能显著提高果实硬度与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98.
以黄芩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抑菌圈直径为衡量指标,筛选黄芩的提取工艺条件,对活性物质抑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8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黄芩提取物具有较强抑菌效果,在料液比1∶27.5、超声提取2.5 h、提取温度72.5℃、超声功率850 W条件下,抑菌圈直径达到31.8 mm,相比以丙酮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在40℃、700 W超声波提取2.0 h条件下的抑菌能力提高了28.69%。紫外光照射10 h以上、偏碱性环境、Ag~+、Fe~(3+)、Cu~(2+)金属离子对提取物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pH值为12时的抑菌圈直径比pH值为5时降低了44.10%;低于25℃储存40 d左右,对提取物活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
100.
庞立  王仁才  钟晓红  夏菠  杨梦玲  陈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42-10543,10556
在总结目前化学试剂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化学试剂管理方法即模块化管理,并就模块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的结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