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72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0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陆地棉重组近交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爱字棉1517×德州04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中G6群体构建的SSR遗传连锁图谱及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QTL进行定位,并对主效QTL,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及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为利用分子聚合方法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对2006年、2008年以及2009年的产量性状进行分离分析,检测到24个不同年份的主效QTL,其中相关于单株籽棉、单株皮棉、衣分、子指以及单株铃数的分别检测到1个不同年份稳定存在的主效QTL;对3年的产量性状作环境因子联合分析,检测到14个主效QTL,其中6个与环境互作,检测到20对加加上位性QTL,其中7对与环境互作。不同年份检测的稳定且受环境影响小或不受环境影响的与近处标记紧密连锁的主效QTL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沱茶生化成分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薄层色谱系统地分析了云南沱茶的生化成分和脂溶性色素成分,并采用感官审评方法评定了沱茶滋味和色泽各项品质因子,对沱茶生化成分、脂溶性色素成分与沱茶滋味和色泽形成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沱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等是构成滋味浓度的特征因子,氨基酸,酚/氨值和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值与配比是构成滋味醇度与爽度的特征因子.(叶绿素b 叶绿酸酯b)/胡萝卜素值和(叶绿素b 叶绿酸酯b)/(脱镁叶绿酸酯a 脱镁叶绿素a)的大小,能较合理地解释沱茶外形色泽、内质汤色、叶底色泽形成的化学实质.  相似文献   
13.
茶黄素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茶黄素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并分析评价了柱层析法和高速逆流色谱法的优缺点,认为两者结合是理想的分离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4.
棉属诸种植株茸毛与其地理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棉属33个野生二倍体种和6个四倍体种植株茸毛与其分布地理纬度关系的分析看出,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间的棉种植株多茸毛;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棉种植株稀毛或近光滑;分布在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棉种植株光滑无毛。这种离开赤道愈远,棉种植株茸毛越少以至光滑的现象,体现了棉属诸种植株茸毛与地理分布的规律性。而那些不合这一规律的棉种,正是在分布、起源和进化上长期有争议的棉种。根据棉种植株茸毛与地理分布的规律性,笔者认为戴维逊氏棉是克劳茨基棉的变种;四倍体棉种是多元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2013年6月中旬到澳大利亚的金伯利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发现了8个自然居群,采集到了9份棉种样品。通过考察,不但在原来许多有记录的地点找到了目标野生棉,在没有记载的地点也找到了野生棉。同时,还发现一份新材料,形态上总体类似于似木槿组现有的棉种,但又有明显的区别。现场考察发现,金伯利棉种植株匍匐、多主茎、有肉瘤根,种子有肉脊,借助蚂蚁传播、营养繁殖等生殖方式,躲过火灾,表现出特殊的再生能力,以“示弱”方式维持了种群很强的生存优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棉花分布广泛,可能还存在新棉种,建议对澳大利亚野生棉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在2015年考察的基础上,于2016年9月21日-10月2日再次赴厄瓜多尔的加勒帕戈斯群岛,重点对Santa Cruz、Isabela和San Cristobal三个岛上的达尔文氏棉和克劳茨基棉的自然分布进行调查。观察到28个野生棉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特别是发现了达尔文氏棉新类型,具有珍贵的保存和研究价值,充实和丰富了我国棉花种质资源基因库。同时分析了达尔文氏棉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性,并对其后续研究和利用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国家和地区海岛棉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60对SSR引物对9个国家的299份海岛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显示,60对SSR引物在299份海岛棉材料中共检测出209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185个,占88.5%;Ne值在1.020~3.940之间,平均为2.220;H′值在0.056~1.385之间,平均为1.109;PIC变幅为0.020~0.746,平均0.505。利用NYSTS-pc2.20软件,采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299份海岛棉种质间SSR相似系数变幅为0.206~1,平均相似系数0.756。在阈值0.69处294份海岛棉分为两类,第I类进一步可分为6个亚类,其余5份材料与其它种质遗传距离较远被单独归为一类。试验所得表明:不同海岛棉种质,大多根据来源地和品系聚为一类,且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较大;阿根廷地区海岛棉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来自其它地区的海岛棉材料遗传距离较为狭窄。这些成果为研究海岛棉在全球的传播驯化及中国海岛棉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棉花gDNA体细胞染色体FISH技术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介绍了棉花基因组DNA(genomeDNA,简为gDNA)体细胞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技术流程,并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包括染色体和探针的变性条件、染色体的蛋白酶K处理技巧等。试验中作为靶DNA的体细胞染色体采用棉属异源四倍体种海岛棉;探针和封阻均采用gDNA,材料是棉属二倍体种A染色体组(Agenome)的棉种(亚洲棉和草棉)和D染色体组(Dgenome)的棉种(瑟伯氏棉、雷蒙德氏棉、戴维逊氏棉等),分别交互使用。试验结果比较理想,获得良好的FISH片子,而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棉花AFLP银染技术及品种指纹图谱应用初报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棉花研究的AFLP银染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获得了几个棉花品种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0.
所有夏季作物都是重要的材料才进行冬季南繁.所以材料的安全非常重要。威胁南繁作物安全的因素可分为自然与人为因素2种.自然因素包括病虫草害、热带风暴或台风雨、牲畜危害等:人为因素可进一步分为不正当的巧取(包括蓄意偷窃、破坏等)和工作失误。正因为南繁材料的重要性.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更显突出。棉花不同于水稻、玉米等作物.它的生育期长,受到的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