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选育水稻杂种优势新组合时,进行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每个新组会均须有数千粒种子.按常规法配制其杂交种子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且种子数量对质量又难以保证。近年来,我们摸索出一种压简使易行,又能保证其质量的少量制种法。现将此法介绍如下。工具和材料:剪刀、老虎钳、8号铁丝、竹竿、普通农用回料薄膜、胶带统、塑料杯等。1材料准备1.1将普通农用塑料薄膜(宽1~1.5m)按长度1.8m分剪成若干段。1.2按普通农用塑料薄膜周长做同等大小铁丝四若干个。1.3备好2~22m竹竿若干根。2田间操作2.1整理不育系…  相似文献   
42.
针对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考虑其实用性,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43.
浅谈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考虑其实用性,提出了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44.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群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丰优香占群体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与汕优63相比,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条件下,成熟期总干物重高、齐穗至成熟期净光合产物多、增产显著,表明丰优香占具有稻谷高产的物质基础,对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适应范围宽。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试验中,以密度为30万穴.hm-2、施氮量为187.5 kg.hm-22个处理的产量最高,齐穗至成熟期净光合产物、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25 d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等指标也有相同趋势。合理密植,适宜的施氮量,可以确保丰优香占创造合理的群体,取得较多穗数和较高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生物学产量和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45.
水稻广亲和广谱恢复系T136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同质恢逐步增加恢复系粳性成份来扩大与籼型不育系遗传差异的方法,选育出偏籼型广亲和广谱强恢复系T136。经与籼型三系不育系配组鉴定,其组合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倒性强。配制的汕优136已通过省区试,在1996年生产示范中,出现了许多高产田块,最高产量达11.025t/hm2。  相似文献   
46.
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扬两优6号全生育期140d,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好,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2003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相似文献   
47.
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13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优136系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T136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灿新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抗倒伏,后期熟相佳等特点,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8.
中籼扬稻6号及其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扬稻6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点,对野败型及其它恢保关系相类似的不育系无恢复能力,而对红莲型和光温敏核不育系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以扬稻6号作父本配制的两优培九、广两优6号、粤优938等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组合,均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综合性状优良,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说明常规稻的高水平育种,有利于提高杂交稻育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9.
对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粤丰A/R6547)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丰优香占糙米率、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接近双亲中值;整精米率明显高于双亲中值,偏向于高值亲本;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明显低于双亲中值,偏向于低值亲本;香味源自母本。针对杂交稻米垩白粒率高、垩白度大和胶稠度低的突出问题,提出优质杂交籼稻育种的关键是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特别是优质不育系的选育,通过广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理想材料作亲本,对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遗传改良,优化组配,可达到培育优质杂交籼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0.
<正>水稻育种使用的技术路线与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杂交育种、辐射育种、轮回选择育种以及目前比较前沿的分子育种等,这些育种方法在水稻育种史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品种同质化比较严重,其潜力已经挖掘到一定程度,难有大的突破。目前粳稻品种所面临共同的不足点如抗耐性、抗病虫害、抗寒性等,再运用常规育种手段难以有所突破。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有必要运用新的手段将丰富的种质利用起来,打破亚种和亚种之间、种群和种群之间的不亲和性,有效的聚合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