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简要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结合食品品质的特性,从营养品质、感官品质、原料生产、加工工艺、贮藏品质、消费习惯等方面,论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食品品质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数据挖掘技术与食品品质提高的进一步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蓝暮叶中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萃取溶剂种类、体积比及溶剂pH对蓝莓叶中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含量的影响,为工业化提取蓝莓叶中的多酚奠定基础。【方法】以蓝莓叶为材料,采用两步萃取法提取可萃取多酚,采用甲醇—硫酸加热水解法分离不可萃取多酚,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含量。【结果】无论是以甲醇还是乙醇为萃取溶剂,蓝莓叶中总可萃取多酚含量(TEPP)均以萃取剂/H2O的体积比为50∶50、pH2的处理最高;不可萃取多酚含量(NEPP)变化趋势与总可萃取多酚相反,以萃取剂/H2O的体积比为50∶50、pH2处理的含量最低。各处理的总多酚含量相差不大,均在82.00mg/g以上。提取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步萃取获得的可萃取多酚含量(EPP1)主要受pH影响;各单因素和复合因素均能显著影响可萃取多酚的第二步萃取,但对蓝莓叶中总多酚的提取无显著影响;复合因素对不可萃取多酚的提取亦无显著影响。【结论】萃取溶剂pH值对蓝莓叶中多酚的提取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蓝莓叶中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的含量基本相同,其总多酚的平均含量为85.49mg/g。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控制和改善沙柳原料热解产物品质,对比了热水、1%Na OH和苯-乙醇(苯醇)抽提3种预处理方法,利用热重红外分析法(TG-FT-IR)和热解气质联用(Py-GC/MS)研究了预处理对沙柳热解失重特性及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和苯醇抽提预处理降低了残炭率,促进了挥发性产物的生成,而1%Na OH抽提预处理增加了残炭率;Coats-Redfern动力学分析发现,抽提预处理沙柳低温段与一级动力学拟合较好,高温段与二级动力学拟合较好,抽提预处理降低了沙柳热解活化能,有利于沙柳热解反应的进行;经过1%Na OH抽提预处理沙柳生成了较多的酚和酮类组分,经过热水抽提预处理沙柳的醛类、酚类、酸类等物质GC含量减少而酯类、醚类GC含量增加,苯醇抽提预处理沙柳各组分GC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4.
为了弄清楚有效积温对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及茎干物质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菊花移栽至大田后,其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及茎干物质增长过程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所描述的曲线;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及茎干物质增长盛期的转捩点(起止点)所对应的有效积温值范围分别是:1248.5 ̄2071.6℃,897.4 ̄1628.9℃,1234.0 ̄1909.3℃。最大瞬时增长速率(Vmax)分别是:0.176 g/(d.℃.株),0.057 g/(d.℃.株),0.1024 g/(d.℃.株)。分别出现在移栽后有效积温达1660.1℃,1263.2℃,1571.7℃之时。  相似文献   
95.
将杨梅果去核后进行打浆均质等处理,采用喷雾干燥方式制备杨梅全果粉,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水、不同种类和比例的助干剂、不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杨梅全果粉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物料的表现。结果表明,物料重与加水量比1∶0.5,助干剂为麦芽糊精,浆汁干物质与助干剂比为1∶0.5,进口温度为160~165℃,出口温度85~9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杨梅果粉保持了鲜果固有的风味和色泽。  相似文献   
96.
新鲜大葱经40℃加热干燥后粉碎,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大葱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然后用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处理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大葱粉中风味性成分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和醛类,其中二甲基硫醚和3-甲基丁醛的含量最高,葱白粉中的含硫化合物含量高于葱叶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97.
芦荟皮作为芦荟加工的主要副产物,数量多,营养保健价值高。通过生物学特性、生物活性成分、加工利用等方面,阐述了芦荟皮的潜在价值和开发潜力,展望了其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肥料施用方式和施钾量对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及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土壤钾素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2018—2020年连续两年,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肥料 (A):设20%有机肥 (鸡粪)+80%氮肥 (A1),100%氮肥 (A2) 2个水平;副区为施钾量 (B):设不施钾 (B1)、减量施钾80 kg/hm2 (B2)、常规施钾120 kg/hm2 (B3)、增施钾肥160 kg/hm2 (B4) 4个水平;副副区为小麦品种 (C):西农979 (C1)、豫农202 (C2)。分别在冬前、返青、拔节、开花、灌浆、成熟时,调查分析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小麦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  【结果】  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施钾量、品种及年份对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小麦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均达5%或1%显著水平。在小麦全生育期内,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条件下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显著提高,缓效钾和矿物钾含量降低;随施钾量提高,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提高,而施钾量过大时则有所降低;有机肥和常规施钾量配施处理的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而缓效钾和矿物钾含量降低幅度最大。有机肥和钾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处理的钾素利用效率提高2.24%,与不施钾相比,在两年中常规施钾植株钾素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高可达75.15%,且有机肥和常规施钾配施处理下钾素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达4.6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与小麦根系活力、土壤速效钾、缓效钾或矿物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结论】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可增加土壤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而降低缓效钾和矿物钾含量。钾肥减施条件下,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钾素利用率,增强小麦根系活力,本研究条件下,黄淮平原典型麦田的施钾策略是有机无机肥配施,K2O施用量以12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9.
菊粉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了菊粉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其应用情况等,并阐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高产冬小麦铁素吸收分配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灰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 ,测定了田间高产试验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的铁含量 .结果表明 :麦株含铁量随生育时期呈单峰曲线变化 ,其峰顶位于返青期 ;铁吸收量随生育的时期呈双峰曲线变化 ,其峰顶分别位于拔节期和乳熟期 ,而峰谷出现在开花期 ;各生育阶段麦株体内铁始终以叶片分配比率最高 ;形成 1 0 0kg籽粒需要吸收铁 1 7.98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