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明绿萝患病叶片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病原菌来源,进一步探究外源物质对于此病原菌的影响。并采用施加外源水杨酸观测病原菌菌落生长情况、抑菌率及病原孢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绿萝病害为叶斑病,此病原菌为枝孢杆菌;在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配置的PDA培养基菌落增长速度观察中,低浓度0.1mmol·L~(-1) SA会促使菌落增长,而随着水杨酸浓度增加,菌落生长速度降低,2.0~10.0mmol·L~(-1)的测试组始终对病原菌有极高的抑制作用,并没有菌丝体产生。病原孢子数量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影响下有着明显的变化。低浓度水杨酸对叶斑病病原孢子生长有促进作用,而0.3、0.5、1.0mmol·L~(-1)水杨酸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着较好的抑制性。  相似文献   
22.
2020年3月上旬至11月上旬,在重庆市,以桑Morusalba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为基质材料,选择楠木Phoebe zhennan、樟Cinnamomum camphora、油茶Camellia oleifera 3个树种为育苗对象,设置4种轻基质处理,即P1(桑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8∶1∶1,均为体积比,下同)、P2(桑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6∶3∶1)、P3(桑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4∶5∶1)、P4(桑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2∶7∶1),以当地土壤(黄壤)为对照(CK)进行育苗试验,探讨不同基质配方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1)楠木、樟、油茶苗在4种轻基质处理下,1年生苗的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并且其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也显著提高(P<0.05);(2)3种苗木在不同轻基质处理下的生长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以P3和P4处理的苗木长势更好,其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更高;(3)苗木的根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量、根生物量、根系活力总体上均与地上部分生长情况(苗高、地径和...  相似文献   
23.
菜用羽衣甘蓝的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辉  郭姝  冯建云  王玉书 《园艺学报》2009,36(4):587-592
 以引自日本村田种苗公司的菜用羽衣甘蓝杂交种‘绿叶多汁’为试材, 对小孢子胚诱导条件、胚状体转接时间、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筛选。在NLN-13 + 0.1 mg·L- 1 6-BA + 0.1mg·L-1 NAA和NLN-13 + 0.2 mg·L-1 6-BA + 0.2 mg·L-1 NAA两种培养基上获得了胚状体, 其发生率分别为1.38胚·蕾-1和0.98胚·蕾-1; 转胚时间以接种培养后25 d为宜; 适宜的胚状体生芽培养基为MS +2.0 mg·L-1 6-BA + 0.1 mg·L-1NAA + 3%蔗糖+ 0.7%琼脂, 丛生芽诱导率为56138%; 生根培养基以1/2MS + 0.1 mg·L-1 NAA + 3%蔗糖+ 0.7%琼脂为宜, 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24.
茶树新品种"中茶102"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中茶102.该品种是从龙井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选育而成的,具有发芽早、制绿茶品质优良、产量高、移栽成活率高等特点."八五"、"九五"期间,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茶102品比试验和省级区域试验,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中茶3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茶302’是由来源于格鲁吉亚的‘格鲁吉亚6号’(♀)和产于中国的‘福鼎大白茶’F1代(♂)人工杂交育成的早生、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绿茶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适制单芽或1芽1叶类名优绿茶,外形肥壮嫩绿,茸毫披露,汤色嫩绿明亮,清香高锐,滋味清爽,叶底嫩绿明亮。适合浙江、四川、湖北和河南信阳茶区栽培。  相似文献   
26.
以8个草莓品种为试验对象,从果实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及感官评价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8个品种中‘太空2008’果实单果重最大,呈楔形,明红色富有光泽,着色均匀,果实硬度较高,易于高产栽培;‘郑源2号’滋味度最高,果实艳红色,圆锥形;‘宁丰’感官评价最佳,艳红色,香气最浓郁,果实较大,但耐贮性差,适合就近栽培销售;‘圣安’果实硬度最大,果形呈圆锥形,果面明红色,光泽度好,耐贮运,但风味酸,适合进行果品加工;‘粉玉1号’果面颜色特殊,香气浓郁,酸甜适中,感官评价较高,具有栽培前景。  相似文献   
27.
花青素是羽衣甘蓝叶片呈紫色、红色及粉色的重要色素,R2R3-MYB类蛋白被认为是调控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转录因子。本研究以羽衣甘蓝叶片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BoMYB114转录因子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oMYB114基因编码区长度为753 bp,其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5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分子量为28.5 kD,等电点(pI)为9.08。BoMYB114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很可能定位在细胞核中。BoMYB114蛋白含有2个MYB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为主。进化树分析表明,羽衣甘蓝的BoMYB114蛋白与甘蓝型油菜MYB114蛋白序列的一致性最高。羽衣甘蓝BoMYB11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结构和功能及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ERF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且参与植物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5个新的ERF基因,GmERFa/b/c/d/e。蛋白序列分析显示,5个ERF基因均含有一个保守的AP2/ERF结合域。进化分析表明,GmERFe与GmERF3和GmERF7同源性最高,GmERFb、GmERFc与GmERF5的同源性最高,GmERFd与GmEREBP1的同源性较高,而GmERFa与其他ERF蛋白的同源性均较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5个基因都主要在大豆的根和叶中表达。逆境处理后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mERFd/e主要对乙烯信号和低温产生响应,GmERFb主要对干旱产生响应,而GmERFa主要对低温产生响应。  相似文献   
29.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新型高效烟碱类广谱杀虫剂,残留期约25 d,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物风险有待评估。利用固、液培养技术,以3株溶解无机磷的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Yabunchi B05,B07和B09)为对象,设置0、5、10、20 mg·L~(–1)浓度的吡虫啉处理,研究无机磷细菌(Inorganic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IPSB)的生长繁殖、对Ca_3(PO_4)_2的溶解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时,吡虫啉显著抑制IPSB生长,但菌株不同抑制程度各异,菌落直径的降幅高达39.81%~55.45%;供试IPSB菌株不同,吡虫啉对它们溶解Ca_3(PO_4)_2能力的影响也不一样,降低B09但提高B05和B07的溶磷圈直径和溶磷指数。在液体培养时,吡虫啉也抑制IPSB生长,菌密度降低49.87%~65.28%。吡虫啉对IPSB溶磷量的影响因浓度和菌株不同而异。具体表现为全浓度范围促进B05溶解无机磷;中、低浓度吡虫啉对B07溶解Ca_3(PO_4)_2无显著影响,高浓度有促进作用;低浓度吡虫啉对B09溶解Ca_3(PO_4)_2无显著影响,中、高浓度产生抑制作用。供试3株IPSB均能分泌氢离子(H~+)、草酸和柠檬酸。除此之外,B05和B07可分泌乙酸,B07还会分泌琥珀酸,B09可分泌苹果酸。在分泌的这些有机酸中,草酸和柠檬酸分泌量最多,合计占有机酸分泌总量的67.65%~83.28%。吡虫啉不同程度地抑制IPSB分泌H~+,但对IPSB分泌有机酸的影响因浓度、菌株和有机酸种类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供试IPSB有机酸分泌总量和H~+分泌量分别与Ca_3(PO_4)_2溶解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_(有机酸)=0.876和r_(H+)=0.823,P0.05,n=12)。总之,吡虫啉显著抑制IPSB生长繁殖,通过改变有机酸和H~+的分泌而影响Ca_3(PO_4)_2溶解。农业生产中,施用吡虫啉影响土壤IPSB的代谢、种群结构和溶磷作用。  相似文献   
30.
羽衣甘蓝花青素的定位及含量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鉴定羽衣甘蓝植株中花青素的分布及组成,利用徒手切片制作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紫叶羽衣甘蓝和白叶羽衣甘蓝纯系茎和叶中花青素的分布情况,测定紫叶羽衣甘蓝叶片中花青素相对含量,并通过HPLC-MS技术对叶片中花青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主要分布于叶表皮细胞邻近的叶肉细胞,并以下表皮邻近叶肉细胞居多,茎中花青素集中分布在表皮细胞及表皮下的薄壁细胞中,整个茎表现为越靠近上部花青素分布越少;白叶羽衣甘蓝心叶、外叶和茎中均未观察到花青素类物质的存在。在10 ℃条件下生长的叶片(心叶和外叶)中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20 ℃条件中生长的叶片中的含量。紫叶羽衣甘蓝中共鉴定出9 种花青素苷,分别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5-葡糖苷、矢车菊-3-槐糖-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对香豆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咖啡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阿魏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草酸酰-对羟基苯甲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芥子酰)-5-葡糖苷、飞燕草-3-葡糖苷和飞燕草素-3-葡萄糖(咖啡酰)-5-葡糖苷。紫叶羽衣甘蓝叶片中含有丰富的高度酰基化和糖苷化的花青素苷,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型花青素苷应用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