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3篇
  36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目前已知的寄主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病毒之一。采集北京市顺义地区疑似感染病毒病的莴苣叶片,症状表现为严重的叶片斑驳褪绿、矮化,甚至整株枯萎死亡,发病率可达25%以上;结合发病症状和分子检测技术,证明其病原为番茄斑萎病毒属的TSWV。进一步基于TSW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对不同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TSWV的进化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莴苣中的TSWV与国内已报道的TSWV差异较大,而与西班牙分离的TSWV进化关系最近,表明该TSWV病毒非国内其他地区传播,而是由国外直接输入的病例。  相似文献   
22.
试验旨在筛选并制备鸡PD-1单克隆抗体,对该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特性、结合活性及其对鸡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的阻断作用进行初步研究。运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杂交瘤细胞株,采用ELISA方法、Ig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Western blotting鉴定抗体的免疫学特性,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筛选单抗与鸡PBMCs的结合情况,应用该单抗与IBDV感染7 d后的鸡PBMC细胞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L-2、IL-6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试验获得1株特异、稳定分泌鸡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PD-1-D05。该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属于IgG1,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效价分别为1:211和1:2.048×105。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PD-1-D05单抗能与免疫原发生特异性反应,与pET-28a (+)、Rosetta菌株蛋白提取液上清及无关蛋白无交叉反应。间接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D-1-D05单克隆抗体能与鸡PBMC特异性结合,且IBDV感染7 d后的PBMC经单抗处理后,IL-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FN-γ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IL-6表达水平较IBDV攻毒组细胞虽有所下降,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试验成功筛选并制备了能够稳定分泌鸡PD-1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所获得的PD-1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学特性,该单抗能够特异性识别鸡PD-1分子并与鸡PBMC细胞特异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由于IBDV感染导致的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引发的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IL-2、IFN-γ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23.
根据植物电信号特殊性,采用PMD-1208LS数据采集卡和HB-854A型四通道电压前置放大器、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结合MATLAB混合编程,运用小波软阈值降噪技术,设计了植物电信号采集虚拟仪器试验系统.并在一定的室温下,设定3倍放大,构建100HZ的低通滤波,同时对橡胶苗进行电位采集.经过初步分析,经过小波软阈值降噪后的橡胶苗电位信号为1mV左右,功率谱主要分布在0~20Hz,在10Hz处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4.
为提高超级稻晚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及指导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研发,研究了氮钾养分不同优化运筹技术下超级稻晚稻吸肥特征和土壤供肥特征及晚稻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氮钾优化运筹处理均提高了稻谷产量、有效穗数量、千粒质量、氮磷钾利用效率及水稻群体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累积量,其中,优1处理(氮钾基追比为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的稻谷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最高,其稻谷实际产量、有效穗数量、千粒质量、氮肥利用效率、磷肥利用效率、钾肥利用效率、干物质累积量、氮素累积量、磷素累积量、钾素累积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依次提高了5.3%,17.3%,3.4%,30.4%,21.2%,28.4%,4.4%,15.0%,4.2%,12.9%,并且,优1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在晚稻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幅较其他施肥处理小,变化曲线波动较为平缓,说明其氮钾的利用量和利用效率较其他处理高,氮钾适量适时的供应,也协同促进了晚稻对磷素的吸收,提高了磷素利用效率。前述试验现象均表明该处理的氮钾养分运筹下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征和相应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更吻合超级稻晚稻的养分需求特性。研究结果为超级稻晚稻化肥减施增效及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5.
在前人对立交桥绿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临沂立交桥的绿化现状以及立交桥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根据临沂市气候条件在立交桥下对11种垂直绿化植物进行抗逆性及适应性观察,通过研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物候期、越冬及耐性情况,并筛选出适于在临沂立交桥底生长的垂直绿化植物种类,以期为临沂地区立交桥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为改良威海地区仿刺参的生物性状,在水温20.0~22.0℃,盐度30.0~31.0,幼体密度0.2个/m L的条件下,以中国威海的仿刺参群体(W)和韩国东海岸浦项市的仿刺参群体(P)为亲本,采用群体内自交和群体间杂交的方法建立了WW(W♀×W♂)、WP(W♀×P♂)、PP(P♀×P♂)等3个试验组,并于幼体孵化选育后,先后进行了为期11 d的浮游幼体培育和近1年的苗种中间培育(水温3.0~30.0℃,盐度28.0~31.0),测算了各组浮游幼体、稚参、幼参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组间受精率、孵化率、变态附着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浮游阶段,各组在大耳幼体时期的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WW组的体长最大[(1 121.5±68.4)μm],在小耳幼体、中耳幼体、樽型幼体时期各组的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在中间培育阶段,WP组的苗种生长速度先慢后快,其330日龄苗种的平均体质量最大[(123.6±8.6)mg],且与其余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威海仿刺参群体与浦项仿刺参群体的杂交子代在90日龄以前表现为杂种劣势,在90~330日龄表现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率为31.5%。试验还发现300~330日龄的PP组雄性幼参中出现了性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27.
为了明确常温大气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room-temperature plasma,APRTP)在番茄种子消毒中的应用效果,以‘中杂302’种子为材料,采用平板培养计数和16S rRNA拷贝数分析法,测定了APRTP处理对种子表面和内部细菌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APRTP处理对种带细菌的灭菌效果显著,在5~30 min处理时间内,灭菌率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处理25 min对种子表面和内部细菌的灭菌率达99%以上;番茄种子接种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密执安棒杆菌密执安亚种(Cmm)后,采用APRTP处理25 min可有效杀灭99.84%的种带Cmm菌;种子活力检测表明,APRTP处理可提高番茄种子活力,加快种子萌发速率,APRTP处理过的种子播种后,对幼苗早期生长不会造成伤害。综上,APRTP处理可显著杀灭番茄种带细菌,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萌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番茄种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K103对黄瓜穴盘苗的促生效果及作用机理,以草炭、蛭石、珍珠岩混合物料为基质,播种前基质接种K103,测定黄瓜穴盘苗生长发育参数,并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穴盘苗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K103具有较高的固氮和溶解有机磷活性;基质接种K103提高了黄瓜穴盘苗根系活力和矿质养分吸收积累量,促进黄瓜生长;K103可在黄瓜穴盘苗根际定殖,并显著提高了根际食菌蛭弧菌,鞘氨醇单胞菌CHNTR37、CL01,德氏嗜酸菌,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等9种细菌的相对丰度,这些细菌对植物多具有促生潜力。  相似文献   
29.
轻型屋顶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对建设投资方来说一次性投入增加较大,推广难度较大.为此,有必要完善轻型屋顶绿化的技术体系.该文从植物材料、介质材料筛选、植物毯的生产、屋面施工流程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突破传统的轻型屋顶绿化形式,形成了一套造价低、维护简易,又有良好生态效益的轻型轻型屋顶绿化形式.  相似文献   
30.
以秦岭地区幼中龄林(5,10,20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林木生长季节(5-10月)每月中旬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通过测定不同物候期的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与土壤酶活性,研究分析两者的物候季节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旨在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肥力最低的时期并为人工林的合理施肥提供基础理论指导。结果表明:3种林龄人工林(5,10,20年生)土壤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期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土壤速效氮质量分数最低值分别为29.49,19.96和47.32 mg·kg-1;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值分别为2.31,2.79和1.60 mg·kg-1。3种龄林人工林(5,10,20年生)土壤酶(脲酶、转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由萌芽展叶初期到落叶末期土壤脲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土壤脲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0.33,0.25和0.15 mg·g-1;土壤转化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40.82,41.91和22.25 mg·g-1。从生长旺盛初期到落叶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0.16,0.13和0.22 mg·g-1;在生长旺盛初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1.39,1.44和2.68 mL·g-1。与幼龄林(5年生,10年生)相比,中龄林(20年生)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土壤速效养分与土壤酶相关性密切,说明土壤酶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土壤肥力由萌芽展叶期到生长旺盛期出现下降而到落叶期有上升趋势,且由幼龄林到中龄林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应在生长旺盛期对中龄林林地进行适当施肥。图2表3参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