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4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效及其抗性机制进行了阐述,同时展望了丛枝菌根真菌资源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甜菜抗性生理特征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对低磷胁迫抗性各异的3个甜菜品种:品20、品17和品14,在人工培养室内采用沙培试验法,研究了甜菜抗耐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限制了甜菜对磷的吸收,导致植株含磷量和生物产量显著下降;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品14降幅最大,品17次之,品20最小。与足磷处理(P 100μmol/L)相比,低磷胁迫后甜菜品种间体内抗性生理特征差异显著。其中,品14和品17的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品20的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极显著下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叶片中Mg2+-ATPase活性降低,不同品种降幅各异,从小到大依次为品20品17品14,其中品20与后两者间的差异均达显著。品20和品17体内的钙调素(CaM)含量显著增加,而品14变化不明显,其相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品20品17品14,差异显著,与品种自身抗磷胁迫能力顺序一致。不同磷素营养条件对甜菜抵御外界不良环境有较大影响,叶片在受到热伤害时,抗磷胁迫能力较弱的品14和品17在低磷胁迫时质膜损伤率显著增加;而抗磷胁迫能力较强的品20叶片质膜的损伤率显著下降,抗热能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3.
不同生态型玉米品种低温下出苗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的玉米品种对冷害的抗性,本研究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10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辽单565’、‘中地77’、‘永玉3’、‘山西708’、‘山西712’、‘银河32’、‘吉单198’、‘九单48’、‘龙单13’为试验材料,测定各个品种在5℃低温和25℃恒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吸水率、电导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玉米品种在低温下的活力差异应与24 h内种子吸水率、电导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有关。经低温处理后,‘辽单565’的发芽率降幅最低,仅为5.34%,其次为‘龙单13’和‘中地77’,降幅分别为5.67%和7%,表明这3个玉米品种对冷害的抗性比较强,适合在黑龙江等冷害灾害较为常见的地区播种。  相似文献   
24.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和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藜(Chenopodium album L.)、大豆(Glycine max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甜菜(Beta vulgaris L.)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饲养草地螟,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及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灰菜的3龄幼虫,其相对生长率(0.91)、近似消化率(63.89%)显著高于取食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的;取食灰菜、大豆的食物利用率(分别平均为24.65%、24.96%)、食物转化率(分别平均为38.70%、41.41%)之间差异不显著;取食苜蓿的食物利用率(10.63%)和食物转化率(25.89%)显著低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大豆的5龄幼虫其体内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向日葵的5龄幼虫其中肠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灰菜和大豆的中肠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取食其余3种植物的。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灰菜是草地螟的最适宜寄主,其次分别为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  相似文献   
25.
中国东北地区亚洲飞蝗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地治理亚洲飞蝗灾害,必须改变防治策略,加大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比重,科学运用各种方法,逐步实现对亚洲飞蝗的可持续治理。亚洲飞蝗的生物学特性复杂,目前对这种突发、迁移性害虫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栖息环境和发生规律尚不明确。笔者详细介绍了亚洲飞蝗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对于亚洲飞蝗的防控,应以预防为主,综合考虑治蝗策略。  相似文献   
26.
白蜡窄吉丁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蜡窄吉丁是一种入侵性害虫,寄生树种多、隐蔽性强、危害大。详细叙述白蜡窄吉丁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综合防控方法。其中,防控方法主要包括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特别是对其天敌寄生蜂的分布与控制作用评价、优势天敌的空间分布、繁殖与释放利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7.
为了充分利用水稻自身遗传特性,减少寒地氮肥施用量,为抗低氮胁迫育种提供依据,采用土培盆栽法,对寒地粳稻110份不同基因型种质材料进行了抗低氮胁迫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材料对低氮胁迫的抗性差异显著,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筛选出了抗性强的材料6个,抗性弱的材料8个。分蘖期的单株绿叶数、单株分蘖数和收获期的稻草产量、有效分蘖数、穗长、单穗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稻谷产量性状对低氮胁迫反应敏感,可作为筛选各基因型水稻抗低氮胁迫能力的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益生屎肠球菌HDRsEf1抗氧化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氧化氢耐受性实验、清除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实验、还原性实验,评价屎肠球菌HDRsEf1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发酵液在体外的抗氧化性能;并通过构建D-半乳糖小鼠衰老模型评价屎肠球菌HDRsEf1在体内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屎肠球菌HDRsEf1对过氧化氢溶液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发酵液不仅对DPPH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而且也具有很好的还原能力;发酵液、无细胞提取物和菌悬液具有很强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但对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屎肠球菌HDRsEf1菌株、发酵液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脑内超氧岐化酶(SOD)活力,降低脂肪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因此,屎肠球菌HDRsEf1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9.
黄壤上烤烟氮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条件下,利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于黄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9.2和40.7 g/kg和当地推荐最佳氮肥用量基础上,设15N用量分别为105和82.5 kg/hm2的情况下,研究了两个试验点烤烟15N积累、吸收比例、氮素利用率及15N在各器官分配。结果表明,在二种有机质含量的黄壤上,烤烟15N吸收规律相似,于烤烟移栽后3~5周内,烟株吸收15N较少,5周后15N积累量明显增加,到移栽后13周达到高峰,肥料15N吸收时间拖后;二种土壤上,肥料15N在整个生育期内积累量分别为28.41和26.55 kg/hm2。烟株于移栽后3~5周来自肥料15N占吸收总氮的比例为53.84%~71.33%,氮(15N)肥利用率为1.11%~7.34%;到烟叶采收结束(移栽后17周)时,烟株来自肥料15N占吸收总氮的比例为28.69%~29.75%,氮(15N)肥利用率为27.06%~32.18%。各个部位烟叶采收结束时,二种土壤上,肥料15N在上部、中部、下部烟叶及茎和花积累分别占吸收肥料总15N的35.08%~35.26%、25.87%~26.19%、17.92%~18.25%和22.73%~24.49%,肥料15N主要集中在中、上部烟叶。可见,肥料氮吸收时期拖后,土壤后期供氮能力强和中上部烟叶肥料氮比例较高是黄壤烟区烤烟氮素营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0.
筛选低氮高效基因型红甜菜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的有效途径。采取液体培养方法,设置低氮(1.5 mmol/mL)、正常氮(5 mmol/mL)、高氮(10 mmol/mL)3种氮素水平处理,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育种品系,通过生长指标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来确定评价指标,并筛选出耐低氮基因型。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茎叶氮含量、茎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整株氮累积量、氮生理利用效率、整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差异性显著,变异系数分别为0.169~0.217和0.110~0.271。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主成分培养情况基本相同,第一主成分是由根系氮含量、根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整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整株氮含量、氮生理利用效率决定,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方差贡献率较大。综合红甜菜氮素吸收累积变异特征及因子分析,将茎叶氮含量、茎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整株氮累积量、氮生理利用效率、整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作为初步筛选红甜菜氮高效综合评价指标。再根据隶属函数法计算出的氮效率综合值和采用欧氏距离平方拟合的分层聚类分析,将整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作为筛选氮高效综合评价指标。最终筛选出对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材料(低氮高效型‘YeginaS2’、低氮低效高氮高效型‘CYCLHDAR’),结合其株高、叶面积、叶柄长、根长等形态特征、干物质量及根冠比等实用特征,分析不同基因型红甜菜对土壤氮素吸收利用特点,进一步验证对增施氮肥反应敏感的低氮高效型、低氮低效高氮高效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