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9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掌握果树环绕式滴灌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水溶肥对苹果园土壤含水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2012年5~12月在昌平区南邵镇营坊村昆利果品基地布设环绕式滴灌条件下“芭田”、“圣诞树”两种水溶肥处理,以常规树盘灌溉作为对照。在苹果树生长关键期灌水施肥,由苹果长势、产量及品质来筛选出果树滴灌施肥条件下适宜的水溶肥。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果树环绕式滴灌比常规灌溉节水90.6m3/667m2,节水57.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综合灌溉量、产量、品质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在该试验条件下,“圣诞树”是果树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适宜的水溶肥。  相似文献   
12.
阐述农作物春季病、虫、草、药害的防控对策,为广大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坡面治理工程优化配置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但由于信息缺乏,决策往往由专家主观判断,结果依赖专家的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对海西海流域的坡面治理进行排序,并对排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出林地与水平梯田结合的治理方式为当地坡面治理的最佳措施,解决了不完备信息下的决策问题和单一方法的决策结果随意性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坡面治理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衣原体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本研究对河北辖区引进的2批种鸡、2批种鸭及2批种猪进行抽样,使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引进种用动物的衣原体抗体。结果表明:衣原体IHA抗体阳性率为15.7%。在种鸡、种鸭和种猪中均检测到衣原体IH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1%、4.2%和20%。这说明在引进种用动物中存在着较高的衣原体抗体阳性率,需要加强对该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在深入贯彻落实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2017年国务院取消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行政许可,改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建设单位在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为下阶段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解奶牛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从具有皮肤真菌病症状奶牛病灶处的皮屑样品中,使用沙氏培养基分离病原真菌,通过核糖体r DNA ITS序列对其分析鉴定。使用ATB FUNGUS 3真菌药敏试纸条测定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对所分离病原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沙氏培养基上分离到的10株中心蜡状成堆、边缘"杉树状"的真菌,经ITS序列分析,鉴定为人兽共患性致病真菌——疣状毛癣菌;所分离的疣状毛癣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均为敏感,对氟康唑均为中介,而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均为耐药;ITS序列分析可实现对真菌的快速、准确鉴定;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对本研究中分离的疣状毛癣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接触了一些实际工程设计,提出了一些在水暖工程设计中有代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豆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东北农业生产的总体发展。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要结合种植地区的具体环境及土壤条件,选择科学可行的种植方式。要想提高大豆的总体产量需改进大豆的种植技术,不仅可提升大豆的总产量,同时还可促进农业整体发展。本文通过对大豆种植技术的总结与分析,以实现大豆的稳产与高产,促进农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Burdsall)对稻草秸秆进行固态发酵,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稻草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最优条件为6.5 g稻草,合成培养液12 m L,接种量0.8 m L(菌悬液浓度5×106CFU/m L),初始p H值4.5,测得木质素降解率为49.71%。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发酵后10 d稻草表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清晰可见,发酵后稻草秸秆表面的空穴增多、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裂解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