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2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红壤团聚体力学和酸碱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红才聚体的力学稳定性与其粒径和化学组成有关,粒径越小,土壤中粘粒和游离氧化铁越高,其力学稳定性越大;在PH3.0~6.0范围内,PH的变化对团聚体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因此因农业鬼话引起的PH较小的变化不会对土壤团聚体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章明奎  黄昌勇 《茶叶科学》2004,24(2):109-114
研究了浙江省各地采集的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铅和镉总量和各形态组分的含量因采样地和土壤性质的差异可有很大的差别。土壤剖面中铅和镉从下至上有规律地显著增加,表明表土中积累的铅和镉的主要为外源铅镉。土壤中残余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铅和镉的含量主要与土壤中铅、镉积累有关;而生物有效性较高的交换态和水可溶态铅、镉受土壤pH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长期植茶导致的土壤酸化可能是土壤中铅和镉活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并可增加茶树对铅和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大气沉降对水稻中重金属积累的可能影响,选择非污染和污染2种土壤,分别在工业区和农村等2种大气环境下开展露天种植与大棚种植对水稻各器官重金属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中积累的重金属主要来自土壤,其各器官中铅、镉、汞和砷的积累量在污染土壤中明显高于非污染土壤;但试验区大气环境与种植条件对水稻茎叶和谷壳中重金属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工业区生长的水稻茎叶和谷壳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农村,露天种植的水稻茎叶和谷壳重金属含量高于大棚种植。工业区与农村之间、露天种植与大棚种植之间水稻根系和糙米中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明显,说明大气污染对糙米中重金属的积累无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杭州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潜力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杭州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土地用途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风险,采集杭州城82个样点土壤,分析其重金属含量、形态和释放潜力.结果表明,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重金属含量一般以商业区和工业区最高,农业区较低;居民区土壤重金属的积累随居民区建成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城市土壤中Cd、Co、Cr和Ni主要以残余态占优势,Cu、Pb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为主,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形态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土壤重金属的稀酸提取量主要与提取平衡液的pH有关,但大部分研究土壤中酸可提取的重金属量较低.杭州市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严重污染区域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包括了城北的大部分地区、市中心和城东南一些地区.  相似文献   
65.
我国部分高硒低硒土壤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部分地区高硒低硒土壤的形成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母质(母岩)类型是导致土壤含硒量高低的主要原因,生物、气候、地形等对土壤含硒量的消长也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6.
长期秸秆还田对污染农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东某地选择一污染农田,布设了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石灰及秸秆不还田+石灰4个处理试验,进行了为期9年的土壤、秸秆、谷物、蔬菜等农产品中重金属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污染农田中施用石灰可明显降低水稻秸秆和谷物及蔬菜中重金属的积累,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不明显;施用石灰对水稻秸秆和谷物及蔬菜中重金属降低作用随试验时间逐渐减弱。与秸秆不还田比较,秸秆还田在短期内对土壤、水稻秸秆和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较小,但4~5年后秸秆不还田农田土壤镉、汞积累及水稻秸秆和蔬菜中镉、铅、汞积累明显低于秸秆还田农田,对土壤中铅积累的影响较小;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农田之间土壤、水稻谷物及蔬菜中重金属积累的差异逐渐加大。秸秆还田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农田。研究结果表明,在镉、汞污染农田中长期推行秸秆还田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应控制重污染水稻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67.
河岸水稻缓冲带宽度对排水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可溶态P、NH4-N和NO3-N在稻田水平方向的扩散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m;扩散距离:可溶态P〈NH4-N〈NO3-N。缓冲带宽度(0~90m)对排水中可溶态P、NH4-N和NO3-N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宽度大于15m的水稻缓冲带可显著地降低排水中氮磷的流失,因此在沿河用不施肥的水稻带也可有效地控制氮、磷的流失,替代一般的缓冲带,其机理与湿地相似。  相似文献   
68.
浙江泥页岩低丘土链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泥页岩低丘土链中土壤性质(特别是土层厚度和颗粒组成)沿地形景观有明显的协同变化规律,这些变化与物质的移动,上坡和中坡侵蚀作用及下坡再沉积作用有关,泥页页低丘土链的上坡和中坡土壤农用后,侵蚀加剧,理化性质恶化,因此不适于农用,而下坡由于坡缓,处于沉积区,农用后仍可持续良好的土壤性质,适用于农业利用。  相似文献   
69.
杭州市城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特性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章明奎  周翠 《土壤通报》2006,37(1):19-21
杭州市城市土壤有机碳具明显的积累并具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城区土壤表土(0~10 cm)和0~100 cm深度土壤平均有机碳贮量约为远郊区土壤的4.3和5.7倍。城市土壤有机碳中含较高比例的碳黑、颗粒态碳和较低比例的易氧化态碳,表明城市土壤有机碳较为稳定。随着人为影响程度的增加,土壤碳黑、颗粒状碳量增加,易氧化态碳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70.
粉粒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