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2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正>1试验地点的选择本次试验地点选择在海阳市羊角泮水产育苗厂。该厂位于羊角泮湾内海边,靠近自然亲虾产区,通电、通水,交通方便,车船可以直接到达,淡水水源充裕。周围水质清净,无工业及城市排污影响,海水理化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  相似文献   
102.
消化与吸收是鱼类获取营养物质与能量的基本途径,这一过程主要由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来完成,因而,消化酶乃是饵料和饲料在鱼类消化道中分解和吸收的关键因素和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鳡消化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鳡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鳡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前肠、中肠、后肠、肛门组成.肠道直且厚,呈一"Z"形弯曲,其肠长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关系式为y=1.6587X 5.4506(R2=0.9371);消化道可分为食道、前肠、中肠和后肠,由内向外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4层组成.前、中、后肠3部分的组织结构相同,都具有较高的粘膜皱褶、丰富的杯状细胞和发达的纹状缘,但从前肠至后肠粘膜褶皱高度、粘膜下层厚度、环肌层厚度、纵肌层厚度及杯状细胞数量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4.
优良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昌7-2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为民  王卫民  赵爱莲  张太平 《种子》2004,23(12):73-74,76
昌7-2优良的特征特性及以其作亲本组配的杂交种安玉五号、郑单958、济单七号等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已使昌7-2成为河南省乃至黄淮海继黄早四和478之后又一利用频率最高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05.
为了判断导致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发病死亡的原因,本研究从发病濒死的罗氏沼虾中,分离了一株具有生长优势的菌株,对分离菌株的溶血性、革兰氏染色、形态学、生理生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阿拉伯糖、葡萄糖产酸、蛋白胨水、精氨酸水解酶、明胶、苯丙氨酸为阳性,并对该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进行了测序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该分离菌株与豚鼠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其亲缘关系较近,综合该分离菌株理化性质和序列分析结果,可判断该分离菌株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登录号MN736843)。以注射法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明了该分离菌株对罗氏沼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氯霉素、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1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新生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8种药物耐药。本研究实验结果为罗氏沼虾豚鼠气单胞菌的病原鉴定及药物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每年秋末冬初,便开始越冬洄游,自渤海湾到黄海东南部深海区越冬,翌年春北上,形成产卵洄游。中国对虾一般4月下旬开始产卵,怀卵量30万~100万粒,雌虾产卵后大部分死亡。  相似文献   
107.
栉孔扇贝俗称干贝蛤、海扇,由于其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以及其海区半人工采苗及养殖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沿海主要的贝类养殖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08.
根据GenBank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气溶素(aerolysin,Aer)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以来自湖北的鱼源A.hydrophila分离株为模板扩增出aer基因的ORF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A.hydrophila的aer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中国内菌株聚为一支,国外菌株聚为一支。通过pET-32a(+)载体构建Ah15株aer基因的表达载体pET32a-15,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显示与预期大小约72.2ku相吻合的融合蛋白带,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浓缩后的包涵体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重组蛋白的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兔抗血清可以识别A.hydrophila的重组毒素,说明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A.hydrophila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9.
泥鳅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学切片及AB-PAS染色技术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稚鱼(1~45d)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的发育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鳅消化道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的黏液细胞。消化道黏液细胞最早在3d的口腔、食道和7d的消化道中有分布。10d前黏液细胞数量较少,15d开始黏液细胞分布广泛,随着仔稚鱼发育,黏液细胞的类型逐渐由幼稚型的Ⅰ型和Ⅱ型为主转变为成熟型的Ⅲ型和Ⅳ型细胞占主导。根据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推测3~10d为消化道发育的敏感期,20d左右消化道功能发育逐渐完善。建议根据泥鳅消化功能的发育过程采用不同的饵料进行喂养以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0.
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团头鲂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作为协变量对可量性状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显示,3个团头鲂群体在全长、体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前区长和腹鳍前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可量性状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可量性状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梁子湖团头鲂与鄱阳湖团头鲂在外部形态上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78%、22.63%和6.53%,累计贡献率为68.9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梁子湖群体和淤泥湖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大,而梁子湖和鄱阳湖的比较相似。通过计算变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