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近年来植物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我国农业分子育种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植物外源DNA导入技术所使用的方法、应用研究的领域和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分子育种上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对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华盛顿脐橙离体春梢1月龄叶片为试材,在擦我及控温(30±1)℃条件下进行24h50mmol/L NH4Cl饲喂处理并对相关代谢产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NH3=NH^=4,游离精氨酸及腐胺含量的均直线上升,且呈平行变化;对精氨酸生物合成强度及精氨酸脱羧酶活性的^14C示踪测定证实了二者的加强导致精氨酸物腐胺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西瓜重组自交系群体的AFLP 分子图谱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皮薄、感枯萎病的栽培西瓜自交系( Citrullus lanatus var. lanatus)97103 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皮厚、抗病的野生西瓜种质( Citrullus lanatus var. citroides) PI296341 为亲本构建获得F2S7 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通过AFLP 技术对该群体进行扩增, 建立了一个包括150 个标记组成的分子图谱。该图谱包括17 个连锁群, 覆盖基因组范围1240.2 cM, 两个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8.3 cM。图谱的建立对于西瓜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农艺性状的QTL 定位以及重要基因的图谱克隆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晰几种主要的植物激素在马铃薯块茎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LC-MS/MS法测定了马铃品种‘PB06’及品种‘会-2’块茎发育不同时期叶片、匍匐茎/块茎组织中植物激素ABA、GA3、JA和IA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块茎的发育,匍匐茎/块茎中ABA及JA含量增加;叶片中ABA含量逐渐增加,J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两个品种变化趋势相同。GA3的积累随着匍匐茎的膨大而下降;IAA含量峰值出现在匍匐茎膨大时,并且在之后匍匐茎的膨大中仍然维持高含量水平。表明,IAA及GA3对匍匐茎的伸长是必要的,ABA、JA是诱导块茎形成的正调控因子,GA3为负调控因子。该研究结果对开展植物激素调控块茎形成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4种磷酸盐的喷施试验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了叶面喷施磷酸盐对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初步机理。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个分别含有单抗性基因R1~R11及1个不含抗性基因的1套鉴别寄主,对2003~2005年采自云南省10个县市26个采集点的11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6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其中优势小种为3.4.6.8.10.11,占所测菌株的28.69%,主要分布在寻甸、丽江、昆明;其次是3.4.10,发生频率为13.11%,主要分布在镇雄;然后是3.10,发生频率为10.66%,主要分布在宣威。  相似文献   
17.
辣椒果实品质的评估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23个常见辣椒资源为试材,对影响果实品质的9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优良干辣椒和优良鲜食辣椒的评估,并对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819、9701、南父和湘鹰椒是比较理想的干辣椒资源;2144、荷兰尖椒、J011和汴椒母本是比较理想的鲜食辣椒资源。  相似文献   
18.
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满足国家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在培养"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从目标、师资、课程、方法、环境以及评价六个维度,提出涉农生物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多维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针对南方花生产区春夏湿涝害,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湿涝及其营养调控对花生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涝时花生对N、P、K和Ca、Mg的吸收和积累严重受抑。N、P、K、Ca总体以叶片下降最明显,其次是根系,茎秆相对下降较小。Mg以茎秆下降最多,其次是叶片,根系相对下降最小。湿涝对花269主要营养元素积累总量的影响大于豫花15号;2)几种营养调控措施对受湿涝后花生的N、P、K和Ca、Mg的吸收和积累几乎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含有氮组分的调控处理效果明显,追施磷肥后期可较好的促进花生营养吸收,但效应较迟缓,其余调控处理提高幅度较小。花生叶片中N的积累量和幼果中Ca的积累量与产量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花生不同品种生育早期耐涝性差异及与大田耐涝性的关系,对8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室内180 h浅、深水处理,对幼苗进行10 d淹涝和大田短(10 d)、长期(88 d)湿涝,测定发芽能力、幼苗生长发育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大田湿涝产量(WY10、WY88)和产量耐性系数(WTC10、WTC88)。结果表明,(1)花生对淹涝较敏感,其耐涝性因淹涝时期、程度(水深)和品种而异。浅涝时种子先露尖而后发芽;深涝时只露尖而不能形成幼芽。不同品种发芽期耐涝性差异较大。幼苗的根部受害程度远甚于地上部,根色、根重是不同品种耐性差异的主要表征指标。(2)花生幼苗根系ADH活性受淹涝即厌氧诱导的效应极为明显,其中淹涝3~10 d的ADH活性与耐涝性负相关,尤其是淹涝10 d后ADH活性高的品种,植株发育不良。(3)与大田所有产量耐涝性指标的相关性,ADH活性、根色均为负相关,单株根重、单株地上部重、单株总重则为正相关,尤其是根重与WY10 2年均呈显著正相关。(4)耐涝性鉴定时间,在发芽期浅、深水中分别以180、120 h为宜,幼苗期以3~10 d为宜。因此,花生生育早期耐涝性室内鉴定对大田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