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34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38篇
  39篇
综合类   451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256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克服植物组织培养中内生菌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培养中内生菌污染普遍,严重影响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探讨内生菌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控制内生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2.
23.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保存的家蚕品种资源,从刚建所的3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110多个,利用这些品种资源已育成了10对实用品种。为更好地利用种质资源,近年来进行了家蚕抗高温、抗氟及淀粉酶活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为胶陀螺菌作为抗氧化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筛选胶陀螺菌丝体液态发酵最优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葡萄糖、酵母浸膏、KH_2PO_4和MgSO_4·7H_2O的添加量分别为4.6%、0.3%、0.5%和1%,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25℃,转速150r/min摇床培养6d可获得菌丝体生物量14.95g/L;菌丝体浓度为1.3mg/mL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68.25%和78.38%。胶陀螺菌丝体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抗氧化剂产品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5.
纤维强度是衡量棉花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棉纤维强度形成的遗传基础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83份纤维强度差异显著的陆地棉材料,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对5个环境的纤维强度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各环境纤维强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为5.55%~8.44%,广义遗传力达到88.67%。GWAS共检测到19个稳定的显著关联SNP位点,分布在A01、A06、D05、D08、D10、D11和D13等7条染色体上,合并为9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区间,其中4个QTL区间与前人定位的QTL区间重叠,其它5个QTL区间是本研究新发现的控制纤维强度性状的稳定位点。根据区间内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注释,共筛选出4个可能与纤维强度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对棉花纤维强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森林资源丰富的抚顺林区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大型真菌,其中具药用功能的真菌种类很多。为了解野生药用真菌资源状况,进行了此次专项调查。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对采集的标本整理鉴定,抚顺林区中野生药用真菌为116种。分别隶属2亚门5纲10目29科。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DZZ4新型自动气象站系统结构及日常维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DZZ4型自动气象站的系统结构和日常维护的方法,指出了该气象站遵从新的功能规格书,基于新的系统技术构建,能够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水平,确保气象观测数据连续、准确、及时、可靠。  相似文献   
28.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地域性强、风险性高、公共性广、交互性多等重要特征。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要构建良好政策环境,二是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三是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四是要打造农业科技队伍,五是要开辟多条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29.
[目的]调查统计31份苦瓜种质资源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并进行耐热性分析评价,旨在建立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及筛选鉴定指标和优良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法]连续两年在福建夏季高温环境下对31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统计苦瓜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供试苦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温环境下不同苦瓜供试材料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5.48%,第一雌花节位、瓜长、瓜形和瓜瘤形状等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9.05%~41.27%,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有利于耐热苦瓜种质资源的筛选.苦瓜产量与单瓜重、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瓜重与瓜肉厚、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植株分枝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主蔓节长呈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反映的存在信息重叠,需要综合分析评价苦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主成分分析将22个农艺性状指标归纳为7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6.654%),前5个主成分可概括为产量因子、瓜形因子、瓜瘤因子、早熟性因子和叶形因子,第六和第七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性状指标为种子性状,可概括为种子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表明,表现优于CK的有7份苦瓜种质资源,具有植株分枝性强、主蔓粗壮、叶片大、单瓜重、瓜肉厚等特性.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F=-5.802+0.004X14+0.113X7+0.169X1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筛选出单瓜重、叶柄长、瓜瘤密度、植株分枝性、叶长、主蔓直径、叶宽、瓜色、种子颜色、种子花纹和瓜肉厚等11个耐热性鉴定指标.[结论]供试的K9、K10、K11、K20、K26、K28和K29等7份苦瓜材料可作为优异的耐热种质资源进行耐热苦瓜品种的选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筛选出的11个鉴定指标可用于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快速鉴定筛选,提高耐热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0.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 μg·kg-1,均值为62.98 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