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4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华北平原棉花是黄河流域棉区的一个亚区,包括河北省大部、山东全省及河南省的豫北地区。其一熟棉田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港地区、山东鲁西北地区和滨海盐碱地及河南豫北地区。该棉区一熟棉田普遍的特点是缺水干旱、土壤贫瘠,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纤维品质较差,应采用综合配套栽培技  相似文献   
82.
高产棉田,增加棉花密度、采用农膜覆盖及增施氮、磷、钾化肥等重要技术措施中,密度及农膜增产作用最大;增施磷钾化肥的作用明显大于增施氮肥。1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于1993~1994年在安阳进行,供试土壤为壤质潮土和褐土,养分含量基本一致,有机质为11.5g/kg,全氮为0.76g/kg,速效磷(P2O5)含量23mg/kg,速效钾(K2O)含量138mg/kg。棉花系一熟直播,品种为中棉所19,实施化调。试验因子为氮、磷、钾、密度及农膜覆盖,采用五因子二水平正交设计部分实施,即L16(215),因子水平见表1,小区面积67m2,二次重复。磷钾肥全部做基肥;氮肥总量的60%做基肥,40%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苗期棉花根系发育缓慢,吸收能力弱,根系吸收的氮素不能满足棉株生长发育的需要,很容易出现僵苗、 弱苗。叶面施氮可以及时补充氮素营养,解决棉花苗期阶段性营养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喷施尿素对棉花苗期氮素吸收利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明确棉花苗期叶面喷施尿素的适宜浓度,了解其促进棉花生长发育的机理。【方法】本试验选用黄河流域常规栽培品种中棉所79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棉花苗期叶面喷施0.5%、 1%和2%的15N-尿素溶液,以喷清水为对照,调查了尿素不同喷施浓度棉花氮素的吸收利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结果】1)叶面喷施15N-尿素能显著提高棉株15N含量,各施氮处理棉株内15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叶面喷施后2~96 h之间,逐渐升高,96 h达到最高,此后出现下降。2)棉株可以快速吸收叶面喷施的15N-尿素,各处理棉株叶面氮素平均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因中午气孔关闭,2~4 h出现降低;4~6 h达到最大,期间急剧上升;6~8 h急剧下降,8~12 h下降也较快,12 h后缓慢下降。0~12 h平均吸收速率非常高,为0.23~0.29 mg/(gh)。棉株对于叶施氮素的吸收主要出现在喷施后12 h之内。3)15N-尿素浓度为0.5%、 1%时,叶面吸收显著促进了根系氮素吸收,且根系吸收的氮很快被转运到地上部分。4)1%尿素喷施浓度内,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尿素喷施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喷施浓度为1%时达到峰值,超过1%后开始下降。【结论】叶面尿素喷施浓度在0.5%~2%之间均能显著提高棉株15N含量,促进棉株的氮素代谢,以1%效果最佳。棉株对于喷施氮素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喷施后0~12 h,平均吸收速率为0.23~0.29 mg/(gh),96 h棉株中15N含量达到最高。棉花叶面施氮促进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叶面施氮主要通过增强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以此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加棉花株高和总生物量。  相似文献   
84.
钾素是棉花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同土壤钾水平对棉花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为棉田钾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田间试验在河南省安阳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裂区设计,主区设置了高(速效钾135.6 mg/kg)、中(速效钾123.37 mg/kg)、低(速效钾109.73 mg/kg)3个土壤钾水平,副区为早熟(中棉所50号)、中早熟(鲁棉研28号)、中熟(新棉99B)3个棉花品种;分别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选择10株棉花进行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钾浓度的测定,在成熟期进行实收籽棉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苗期,3个品种棉花叶面积在不同钾水平下无显著差异;但在花铃期,高钾处理的棉花叶面积显著高于低钾,与中钾无显著差异。在苗期和蕾期,土壤钾水平对3个品种棉花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在花铃期差异显著,均表现为高钾>中钾>低钾。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3个品种棉花不同器官钾含量在不同钾水平下差异显著,表现为高钾>中钾>低钾。土壤高钾处理下,3个棉花品种的籽棉产量显著大于中钾和低钾处理,中钾和低钾处理的棉花产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土壤供钾不足主要影响棉株各器官钾含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导致籽棉产量下降,但生育期较短的棉花品种能够较好地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保障低钾条件下的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85.
采用盆栽试验,保证土壤水分含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在等量施氮条件下,研究尿素、硫酸铵、硝酸钙3 种氮肥在播前、蕾期、初花期施用对棉花15N 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棉花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 个施肥时期单施尿素、硫酸铵籽棉产量显著优于单施硝酸钙,分别高15.3%、14.0%。不同种类氮肥组合硫酸铵+ 尿素+ 硝酸钙、硫酸铵+ 硝酸钙+ 硝酸钙籽棉产量最高,分别比单施尿素高10.5%、9.0%。基肥15N 回收率28.8% ~ 32.2%,硫酸铵> 尿素> 硝酸钙,蕾期追肥15N 回收率57.2% ~ 73.2%,硝酸钙> 尿素> 硫酸铵,初花期追肥15N 回收率71.8% ~ 82.7%,硝酸钙> 硫酸铵> 尿素。本试验条件下,硫酸铵基施,蕾期施用尿素或硝酸钙,初花期施用硝酸钙,增加了单株成铃数,获得了较高的籽棉产量和氮肥回收率。  相似文献   
86.
根据中棉所 36的营养特点和需肥规律 ,密切结合新疆生态特点 ,紧密配合灌溉特点以及矮密早的宽膜植棉技术 ,经济合理施用肥料 ,及时为棉花各生育阶段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为此 ,2 0 0 1 - 2 0 0 2年 ,在新疆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和下野地试验站系统地进行了中棉所 36平衡施肥技术试验。1氮肥的施用技术1 .1中棉所 36氮肥适宜用量 :不同地力 ,不同产量水平的棉田 ,氮肥用量亦不同。试验表明 ,中等偏低地力棉田 ,最佳纯 N量为每公顷 347kg,折尿素 75 4 kg;中等地力棉田 ,最佳纯 N量每公顷为 31 1 kg,折尿素 676kg;中上等地力棉田 ,最佳纯 N量为2…  相似文献   
87.
艾氟迪和缩节胺不同处理对黄河流域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化化学调控,探索适宜的棉花化学调控方式,分别在棉花生育期内施用艾氟迪(AFD) 1次、2次、3次和缩节胺(DPC)3次,研究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喷施AFD 3次和2次的处理,棉花花铃期棉铃脱落率较低;AFD 2次化控的处理较对照铃重显著提高,皮棉产量较其他处理亦有一定的提高;同时AFD化控对纤维品质影响不大。因此,在黄河流域棉区应用 AFD进行2次化学调控是较为适宜的化控方式。  相似文献   
88.
针对河南省主要棉区麦后移栽棉存在的晚熟、霜后花比例大、产量低和纤维品质较差等问题,论述了麦后移栽棉育苗、移栽、施肥、化学调控等关键栽培技术,为实现河南省麦后移栽棉早熟、高产、优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9.
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Bt+CpTI抗虫棉中棉所45为材料,研究了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花铃期是棉花一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速率与数量最大,其次为蕾期;吐絮期干物质及磷、钾积累速率与数量高于苗期,而氮素积累速率与数量低于苗期。棉株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棉花出苗后80~117 d、73~109 d、75~114 d和69~110 d,积累速率最大的日期分别在出苗后98 d、91 d、95 d和89 d。成熟棉株各器官的干物质、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茎>叶柄+叶片>根。各器官氮素含量:叶柄+叶片>子棉+铃壳>茎>根;磷素含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含量:子棉+铃壳>茎>根>叶柄+叶片。棉花全生育期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为213.83,30.11,156.45 kg·hm-2,全株养分吸收比例为N∶P∶K=1∶0.14∶0.73。  相似文献   
90.
2个早熟棉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Logistic方程对2个早熟棉品种(中棉所36、中棉所50)和1个中熟棉品种(中棉所41)的单株干物质积累、N、P2 O5、K2O吸收动态进行摸拟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高峰期均在开花至吐絮期。2个早熟棉品种单株干物质质量、P2O5、K2O积累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短于中熟棉品种。中棉所50单株N积累快速增长持续时间与中棉所41较接近。早熟品种在吐絮至收获阶段,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占全生育期的比例高于中熟品种,成熟单株对P2O5、K2O的吸收比例相对高于中熟品种,在肥料配比上可适度加大磷钾肥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