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赣棉Z006是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杂交育种课题组,利用Q1336与Q1338杂交育种的选配技术及系谱育种法,历经7个生长季节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优质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属中熟棉类型(江西地区春棉栽培生育期123天左右)、丰产性好(区域试验中籽棉产量为3415.5 kg/hm~2,比对照增产14.08%)、棉纤维品质好(纤维长度30.4 mm,断裂比强度33.3 cN/tex)、抗虫性好(高抗棉铃虫、红铃虫)、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江西省各植棉区春棉直播及营养钵育苗移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鄱阳湖生态区赣北棉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探究氮肥减施和部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田间径流池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域暴雨主要出现在5~7月,该时期为径流发生的高风险期;棉田总氮和总磷年度累积流失量分别为7.59~22.49 kg·hm-2和0.43~1.61 kg·hm-2,地表径流以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硝态氮是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地表径流、养分流失时间、流失量与降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常规施肥处理下,径流量和氮、磷流失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20%基础上配施部分(10%)有机肥的施肥措施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径流系数、减少氮流失,且对磷的流失和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棉花种植面积、总产、单产水平、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创新、获奖成果、基地建设等方面,总结了1978年至2017年江西省棉花科技发展情况,以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型脱叶剂欣噻利在赣北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新型脱叶剂欣噻利在赣北的使用效果,以中棉所425为试验材料,进行脱叶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喷施欣噻利1800~2700 mL·hm-2有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在此范围内其剂量越大,脱叶催熟的效果越好;喷施欣噻利对棉花铃重、铃壳质量、衣分以及纤维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从黄河流域棉区引进5个熟性存在差异的棉花品种在江西九江地区常规种植,探讨其熟性差异对生育期、光合效能、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除缓苗期则各品种的生育期是种植地比原产地缩短,且原产地生育期越长缩短越明显;(2)盛花期和吐絮期地上部分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生物量比值与熟性间(生育期)均有不显著的正相关(0.814,0.717),以吐絮期其值为1.4~1.6有利于籽棉产量提高;(3)生育期与籽棉产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0.922),盛花期营养与生殖器官的比值与籽棉产量显著正相关(0.909),吐絮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总质量与籽棉产量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972),且吐絮期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干物质质量均与籽棉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0.907,0.892);(4)在江西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模式下,以产量为目标,向黄河流域棉区引种应该引原产地生育期在130 d左右的中熟棉或早中熟品种较好;对轻简化栽培、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春夏季直播、地膜覆盖直播等特种栽培模式,以效益为目标,应引进早熟棉。  相似文献   
6.
棉花不同品种钾吸收效率差异的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机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用6个棉花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比较其对钾的吸收能力,研究其根系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K+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钾高效品种中棉所64的根干物质质量、根体积、根活跃吸收面积、根活跃比表面积最大,根系活力最强;钾高效品种中棉所35的根干物质质量较大、根长而细,根总吸收面积最大,根总比表面积都最大,根系活力也较强,且K+最大吸收速率Imax最大,最小临界浓度Cmin较小,耐低钾能力强。而钾低效品种中棉所50和中植棉2号的根系形态学等指标都较差,根系活力较弱,且Imax也较小。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棉花耐低钾胁迫的机理,而且能评价不同品种对低钾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率并塑造合理群体结构,本研究设置不同播期(B1:5月13日、B2:5月25日)和种植密度(M1:7.5万株·hm-2、 M2:9.0万株·hm-2、M3:10.5万株·hm-2、 M4:12.0万株·hm-2),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冠层PAR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生育时期内,B1播期处理棉花冠层对PAR的截获能力较强;在同一播期条件下,棉花冠层PAR截获率(PARI)在一定范围内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在B1播期下,一定生育时间内冠层PARI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1M4的冠层PARI在生育前期较高,生育后期则以B1M1较高;在B2播期下,一定时期内,冠层PARI整体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且B2M4的冠层PARI最大。因此,在5月25日的播期条件下,12万株·hm-2密度处理的棉花群体冠层PARI较大;而播期为5月13日时,7.5万株·hm-2 密度处理的棉花冠层在生育后期对PAR的截获具有优势。本研究为构建适宜长江流域棉区的高光效群体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棉花新品种的培育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鄱阳湖棉区春棉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情况下,比较早熟品种中棉所50、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和中熟品种中棉所49的生长发育表现。结果表明:一是中棉所50生育期有延长的趋势,中植棉2号和中棉所49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三者霜前花率均提高;二是与中植棉2号相比,中棉所50生殖发育起步较早且速度快,单株成铃数与之相当,但由于铃小,产量最低,而中棉所49生殖发育起步与中植棉2号相当,但后期发育缓慢,单株成铃数最少,产量较低;三是由试验结果初步判定,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产量最高,更适合该植棉区种植,早熟品种中棉所50若增加密度且作为夏棉直播与其他作物套种或连作,可大幅度提升棉田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在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品种进行晚播替代早熟品种的可能性,于2018年采用裂-裂区设计,在鄱阳湖植棉区分3个时期[4月28日(A_1)、5月10日(A_2)、5月26日(A_3)]和2种密度[6.75万株/hm~2(B_1)、9.00万株/hm~2(B_2)]种植有代表性的中早熟品种赣棉杂1号(C_1)与早熟品种中棉所425(C_2),研究其对产量、产量影响因子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播期2种密度水平下的各处理平均子棉产量为2 513.5~3 072.0 kg/hm~2,其中以A_1B_1C_1和A_1B_2C_1产量相对较高,以A_2B_2C_2产量最低,且A_3播期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播期对纤维品质有显著影响,播期A_3处理的棉纤维品质均优于A_1和A_2处理。综上所述,在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品种适当晚播(5月底之前),只要密度适宜再加上合理的化学调控,可以通过自身的自动调节机制进行生长发育,能够取得和早熟品种相当的产量,且纤维品质较好,可以代替早熟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赣北棉区棉花后期化学药剂打顶对其顶部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完善棉花化学打顶技术在江西的本土化应用,于2014年棉花打顶期,设置了不打顶、人工打顶、喷施不同浓度的化学打顶剂处理,调查各处理喷药后的棉花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一是与不打顶相比,棉花后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化学打顶剂,可以极显著地降低棉花的株高、抑制棉株上部果枝的伸长,控制棉株顶部果枝及主茎节间的伸长,减少无效果节数,塑造合理的株型,起到了类似或优于人工打顶的效果;二是在棉花常规打顶适期喷施化学打顶M剂1125 ml/hm2加Y剂750 ml/hm2,其霜前籽棉产量和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处理,略高于不打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