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9篇
  154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牛圈肥施用比例对烤烟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牛圈肥施用比例对烤烟产量质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牛圈肥中的氮量超过总施氮量的60%以后,烟株的生育期明显缩短,会明显阻碍烟株前期的生长;综合各经济性状,牛圈肥的施用比例应以牛圈肥氮占总施氮量的20%左右为宜;纯施化肥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明显大于牛圈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牛圈肥有降低中部和下部烟叶烟碱和总氮舍量的趋势,而总糖、还原糖则有增加的趋势;施用牛圈肥可以增加烟叶的氯含量,从而改善烟叶油分;不同牛圈肥施用量对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影响很大,纯施化肥条件下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从团棵期开始至采收结束,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施用牛圈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92.
结合对北京地区竹芋栽培技术要点的调查,从上盆前的准备工作、上盆、上盆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竹芋温室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3.
有机肥绿肥配施对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研究以两年稻田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有机肥(OF)、有机肥+绿肥2 000 kg·hm~(-2)(OF+GM1)、有机肥+绿肥3 000 kg·hm~(-2)(OF+GM2)和有机肥+绿肥4 000 kg·hm~(-2)(OF+GM3)4个处理,探讨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F处理相比,有机肥绿肥配施未提高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却显著提高水稻产量(OFOF+GM1OF+GM2和OF+GM3);把0.25~2 mm团聚体直接分成3个组分后发现,有机碳含量随各组分粒径增大而提高,与OF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显著提高0.05~0.25和0.05 mm两个组分有机碳含量,通过密度分组实验对比,发现这两个组分有机碳变化主要由游离轻组有机碳引起;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0.25~2 mm团聚体和0.05~0.25 mm组分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由于0.25~2 mm团聚体有机碳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绿肥还田可能主要通过0.05~0.25 mm组分有机碳含量变化间接影响水稻产量。综上所述,水稻生产中,提倡有机肥配施绿肥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进行土壤培肥,配施绿肥量可根据田间绿肥实际产草量选择3 000~4 00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箭筈豌豆、毛叶苕子与春小麦间作是西北地区推广的新型种植制度。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小麦间作对该系统中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向小麦的氮素转移量,以期为该系统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青海西宁和甘肃武威两地分别进行盆栽试验,供试绿肥包括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设置小麦单作、绿肥单作、小麦||绿肥间作等共5个处理,所有处理不施用氮肥,利用15N自然丰度技术,分析箭筈豌豆、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向小麦的氮素转移量,调查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和绿肥作物的生物量,分析了影响绿肥生物固氮的因素。  【结果】  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明显降低两地小麦和豆科绿肥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但间作系统中地上部干物质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间作后,小麦和箭筈豌豆、毛叶苕子的氮素积累量显著下降 (西宁小麦除外),但绿肥单作、小麦||绿肥间作模式下总氮素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小麦单作。与单作相比,间作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效率无明显改变,但固氮量显著降低 (武威毛叶苕子除外),其中,西宁、武威两地间作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 (0.24、0.48 g/pot) 较单作 (0.88、0.78 g/pot) 分别显著降低了82.1%和38.5%,西宁间作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量 (0.38 g/pot) 较单作 (0.81 g/pot) 显著降低了51.2%。西宁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效率和生物固氮量均显著高于武威;两地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效率差异不大,间作下的生物固氮量在武威较高。间作条件下,两种豆科绿肥生物固定的氮素均可向小麦转移,西宁、武威两地箭筈豌豆氮素转移量分别为0.13、0.19 g/pot,分别占间作小麦吸氮量的31.6%和24.7%;毛叶苕子的氮素转移量分别为0.09、0.06 g/pot,分别占间作小麦吸氮量的23.8%和11.4%。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干物质量是影响生物固氮量和氮素转移量的最主要因素。  【结论】  在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小麦对豆科绿肥生物固氮效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豆科绿肥的地上部生物量,进而降低总的生物固氮量。间作春小麦吸氮量的11.4%~31.6%来自于豆科绿肥,箭筈豌豆向小麦的氮素转移能力强于毛叶苕子。品种和生长环境都会影响豆科绿肥的总生物固氮量,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小麦间作的豆科绿肥的种类和品种,以提高间作绿肥对小麦的氮素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搅拌器搅拌原理的简要分析,提出了一种搅拌器转轮的设计方法,最后对转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到了一种有效可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6.
为探明半斩株采烤对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烘烤的效果,以剥叶采烤为对照,研究了半斩株采烤对充分成熟、尚熟和欠熟鲜烟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斩株采烤与剥叶采烤方式相比,在充分成熟、尚熟和欠熟条件下,上等烟率分别提高了6.0、8.7和16.9个百分点;烤后烟叶单叶重降低了0.6~1.1 g,充分成熟烟叶较尚熟和欠熟烟叶单叶重降低的幅度低;烤后烟叶叶片厚度降低了0.04~0.08 mm;充分成熟和欠熟烟叶烤后烟叶中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2.38和2.33个百分点,而尚熟鲜烟叶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降低1.48个百分点;烟叶外观和评吸质量有改善,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和浓度均有提高。与剥叶采烤方式相比,半斩株采烤可以提高成熟度不够鲜烟叶烤后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7.
98.
通过深入调查鹤峰县烟田基地单元建设的情况,了解了鹤峰县烟田基地单元建设的现状,并分析了基地单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旨在为更好地发展鹤峰县烟田基地单元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恩施市高山蔬菜施肥及连作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调查了湖北省恩施市高山蔬菜产区施肥及连作状况。结果表明:恩施市高山蔬菜种植中施用复合肥的农户比例高达94.1%,施用农家肥的农户比例仅为41.0%,施用硼、镁肥的比例很低;大白菜、辣椒、萝卜、甘蓝4种蔬菜的氮、磷、钾施肥变异系数均较大,反映了菜农施肥的随意性很大;除甘蓝外,其他3种蔬菜的施氮量与蔬菜产量呈负相关,大白菜甚至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这表明施氮水平偏高已经成为恩施市蔬菜产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子;恩施市4种蔬菜连作时间在5 a以上的面积达到了45.7%,蔬菜的种植年限与发病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00.
分析了鄂西烟区的土壤特征与烟叶的品质状况,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①鄂西烟区土壤的pH、有机质较适宜,但土壤氮元素含量偏高、钾元素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微量元素除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丰富、交换性钙适中外,其他元素含量均偏低;土壤质地主要以中壤和重壤为主.通过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进行因子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是影响鄂西植烟土壤的第一主因子,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是第二主因子,pH和全钾分别是第三和第四主因子.②鄂西烟区烟叶的总氮含量适宜,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偏高,钾含量和氯含量偏低.通过对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因子分析表明,钾、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是影响鄂西烟叶化学成分的第一主因子,总氮和烟碱是第二主因子,氯含量是第三主因子.③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全氮与烟叶中的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性镁离子与烟叶中的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质地与烟叶化学成分未达到显著性相关,与烟叶中的钾含量具有较高的正相关.④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土壤中的pH、碱解氮和全氮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