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磺胺甲基异(噁)唑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5℃,以100 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 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g/g,峰值仅为血淋巴和肝胰腺的1/2左右。SMZ在中华绒螯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消除速度均较慢,但肌肉比肝胰腺稍快。给药后第10天,肌肉和卵巢中SMZ降至为(0.051±0.014)μg/g和(0.099±0.003)μg/g,而肝脏和精巢中SMZ尚在0.1μg/g以上,为(0.483±0.042)μg/g和(0.123±0.006)μg/g。给药后第20天,仅肝胰腺中可检测到SMZ,为0.090μg/g左右。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卵巢和精巢)SMZ浓度-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18.537e-0.224t+4.775e-0.018t、C0=9.823e-0.021t+1.898e-0.006t、C0=4.405e-0.039t+3.894e-0.017t、C0=5.707e-0.033t+2.478e-0.013t,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1.6 d、4.74 d、1.7 d和2.2 d。若要使SMZ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的浓度降至0.1μg/g以下,则休药期分别需13.473 d、24.61 d、10.33 d和14.52 d。试验表明,SMZ在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消除较缓慢,尤其在肝胰腺中,因此肝胰腺可以作为SMZ残留监测的首选组织。  相似文献   
52.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内磺胺甲基异唑含量。血淋巴从心区抽取,经甲醇去蛋白,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进行HPLC检测。平均回收率,平均日间、日内精密度分别为97.5%、1.20%和2.1%。本方法测定磺胺甲基异唑的最低检测限为0.02μg/mL。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磺胺甲基异唑(100mg/kg蟹体重)后的药代动力学。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药-时曲线可用开放式二室模型拟合,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中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0.190h和79.586h;曲线下面积(AUC)、总体清除率(CLs)和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431.268mg·h/L、0.277L/(kg·h)和26.082L/kg。本法适合于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磺胺甲基异唑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53.
低聚壳聚糖对建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壳聚糖加入建鲤饲料中,探讨其对建鲤的促生长效果,以及抗病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计试验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都是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在池塘中泼洒/挂袋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有效氯含量8%)对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养殖池塘内水体、底泥中异养细菌总活菌数变化影响。试验分4组,1#为3 750g/hm2全池泼洒,2#为3 750g/hm2挂袋,3#为7 500g/hm2泼洒,4#为7 500g/hm2挂袋。结果表明,3#的水体溶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2#异养菌数量最多。此外,1#、3#和4#中气单胞菌数量也低于2#,但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池塘水体中的细菌主要由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变形菌属等组成。其中假单胞菌、气单胞菌是主要的优势菌。底泥中异养菌主要由芽胞杆菌属、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色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组成,其中芽胞杆菌、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等属优势菌。水体中细菌和底泥中异养菌的多样性指数在2#最高(P0.05)。本试验结果说明7 500g/hm2全池泼洒ClO2,可显著增加水体溶氧;3 750g/hm2全池泼洒ClO2,可降低水体和底泥中有害菌数量。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以360尾健康、平均体重为(12.74±0.14)g的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75、150、300 mg/kg胆汁酸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表明: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WGR、SGR、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6.63%和1.69%/d;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300 mg/kg时,PER达到最大值,为1.64%;FCR则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75 mg/kg时有最小值,为1.56。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WGR、SGR、PER和FCR最佳时的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186.83、192.86、166.67和183.33 mg/kg。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肥满度(CF)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C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SI、HS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及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有效地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其生长,改善其形体指标,减少其肌肉及肝脏中脂肪的沉积。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66.67~192.86mg/kg。  相似文献   
56.
铜鱼对4种饲料原料的离体酶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铜鱼对4种常用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离体消化和酶解能力.选用体重146.81g左右的野生铜鱼200尾,暂养24 h排出其消化道内容物后解剖,取出其肠道和肝胰脏制备成消化酶液,在离体条件下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进行消化酶解.试验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铜龟对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酶解能力为肝胰脏强于肠道,而在肠道中则以中肠最大,后肠最小.在0~4 h铜鱼肠道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酶解时的氨基酸生成速度以鱼粉最大,为8.551 mg/h(P<0.05);胰脏酶解液的氨基酸生成速度则以豆粕最大,为13.110 mg/h(P<0.05);铜鱼对4种饲料原料酶解的平均速度分别为:鱼粉10.75 mg/h、豆粕10.03 mg/h、菜粕9.05 mg/h、棉粕7.36 mg/h.由此可知,铜鱼对鱼粉和豆粕具有较好的消化酶解能力.  相似文献   
57.
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加强,消费需求角度的转变,减少在水产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的呼声越来越高[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及欧美相继对饲用抗生素采取禁用或限用的措施,我们应当减少过量和不适当使用抗生素,真正做到"防重于治"[2]。微生态制剂有抗病、促生长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并且可以解决食品的安全性、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安全有  相似文献   
58.
(接《新饲料》2013年第7期25页)8世界范围内的育种项目将可能带来的收益8.1增加产量从生产角度看,通过遗传改良手段来提高产量的方法将大有裨益。基本上所有的育种项目都将改善增长率作为其主要目标,本文所引用的结果亦是以增长率为唯一特性。外界普遍认为,选择育种项目中以单个特性为目标而进行相应研究能带来的收益将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9.
试验选用96头21日龄断奶荣昌猪,根据体重、性别等因素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半。其中,对照组不添加牛至提取物,其余为试验组,使用无抗生素基础日粮,分别添加300mg/kg、400mg/kg和600mg/kg的牛至提取物。于试验的第1d和30d称重并结料,每日观察猪的精神状况及腹泻情况。结果表明:牛至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00mg/kg、400mg/kg和600mg/kg的牛至提取物组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16.6%、15.7%、28.18%;600mg/kg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牛至提取物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腹泻率(P0.05)。  相似文献   
60.
试验评价了饲料中添加丙酸铬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模拟运输条件下的抗应激能力。试验分5个处理组,在罗非鱼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丙酸铬,各处理饲料如下:①空白对照组:基础饲料;②200μg/kg铬(来源于丙酸铬,下同)+基础饲料组;③400μg/kg铬+基础饲料组;④800μg/kg铬+基础饲料组;⑤1600μg/kg铬+基础饲料组。养殖试验期8周后进行模拟运输刺激。结果表明,模拟运输刺激后,所有试验组罗非鱼血糖浓度和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400μg/kg~800μg/kg铬可显著提高血糖及肌酸激酶的增加幅度,提高罗非鱼的抗运输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