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1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辽河干流坝间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河干流坝间10个断面耕地土壤0~5 cm、5~15 cm、15~30 cm沉积层重金属铜、镉、锌、铅含量测定,评价了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单一重金属污染状况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综合评价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铜、铅、锌与镉含量均值分别为32.42 mg?kg~(-1)、38.23 mg?kg~(-1)、47.35 mg?kg~(-1)和1.625 mg?kg~(-1);铅、锌含量均值在达牛渡口最大,分别为55.54 mg?kg~(-1)和80.51 mg?kg~(-1);铜、镉含量均值在通江口处最大,分别为50.24 mg?kg~(-1)和3.103 mg?kg~(-1)。除镉外,铅、铜、锌含量各断面不同深度浓度均低于全国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镉含量均值是全国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的1.70倍,最大值为3.402 mg?kg~(-1);辽河大桥上游干流镉含量是下游镉含量的6.47倍。镉的地质累积指数值在坝间均显污染,其中,辽河大桥以上各断面显强污染。通江口至毓宝台特大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最强。各断面镉对多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的贡献达78.77%~98.23%,贡献率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呈正相关。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变化趋势与镉地质积累指数分布趋势相同,最大值出现于通江口断面。  相似文献   
12.
分子克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四川分离株E2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及免疫学活性分析。PK-15细胞培养增殖CSFV四川分离株提取总RNA,运用RT-PCR扩增E2基因,定向克隆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Rosetta-gami-TM(DE3)plysS,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蛋白的免疫学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E2基因,共1119 bp,包含有编码E2蛋白的完整序列,编码373个氨基酸;成功构建了CS-FVE2基因完整阅读框、主要抗原区原核表达载体pET-E2(pe)、pET-mE2(pe);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出约45.32、28.49 ku两目的蛋白,而且表达的E2(pe)、mE2(pe)融合蛋白均能被CSFV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反应活性。因此,本试验成功获得CSFV四川分离株E2基因,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E2(pe)、mE2(pe)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3.
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沙输移比是反映流域侵蚀产沙输移能力的指标,对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及流域治理决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对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算(根据定义)与模型计算(通过建立泥沙输移比模型)2种。直接计算的关键是土壤侵蚀量的获取,而计算模型目前主要有因子经验模型、分布式模型与物理模型。在对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土壤侵蚀量获取方法及建立的泥沙输移比模型进行总结与评述的基础上,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一些地区,分析了其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3个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猪瘟病毒(CSFV)的E2基因保守序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的ORF7基因及部分ORF6和3-UTR基因序列和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的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扩增大小分别为288 bp、430 bp和1 015 bp目的片段.以纯培养病毒抽提RNA,制备cDNA模板,利用3对引物,通过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这3种病毒的多重RT-PCR.CSFV、PRRSV和JEV的RNA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270 ng、0.049 ng、0.067 ng,其它的RNA病毒如TGEV以及DNA病毒如PPV、PrV、PCV-2检测结果为阴性.以β-actin为对照,利用本方法检测了174份临床样品(血清、肺脏和胎儿),其结果为:PRRSV、CSFV和JEV的阳性率分别为30.4%、4.6%和1.7%;CSFV和PRRS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7%.同时对临床样品中CSFV、JEV和PRRSV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发现CSFV、PRRSV和JEV的PCR产物序列和NCBI数据库中目标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2%、90%和89%,这证实了多重PCR的阳性结果为上述3种病毒.结果证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壁材类型和用量及相对湿度对微囊化的食品保鲜剂亚硫酸盐模拟释放的影响,并用Avrami's公式分析了不同相对湿度下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为85%,壁芯比为1.0,壁材为乙基纤维素的微胶囊6d时SO2保留率为16.2%,其他壁材24d时SO2保留率为8.0%~13.8%;壁材用量对释放影响不显著;同种壁材,相对湿度85%时释放速率是相对湿度75%时的1.3倍,是相对湿度43%时的5.5~7.0倍.该保鲜剂用于玫瑰香葡萄保鲜时,与普通片剂及粉剂相比,药害率和腐烂率均降低60%左右,果实中SO2残留量降低了40%~50%.  相似文献   
16.
正0前言1971年英国首次报道猪流行性腹泻(PED),在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了急性腹泻,仔猪不发病,其临床症状类似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被暂时命名为流行性病毒腹泻(Epidemic?viral?diarrhea,EVD)~([1])。直到1977年,在比利时第一次分离到一株冠状病毒被认为是病原,命名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V777毒株~([2-3])。PEDV在临床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17.
陈杨 《海鲜世界》2008,(1):34-36
2005年,本人曾在本刊发表过一篇不成熟的文章《武汉猫狮之我见》。那时,正值网上水族爱好者对武汉猫狮的热议方兴未艾之时,急需相关的文字性总结。鉴于此,笔者勉力为之,写了上文,本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转眼两年过去,现在回头再看本人当时的一些观点,不满之处甚多,因此想再来一叙。  相似文献   
18.
正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民间"一亩菜十亩粮"的说法是缘于种植蔬菜比种植粮食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以2016年为例,当年稻谷净利润2 129.4元/hm~2,而同期全国大中城市蔬菜净利润为30 337.95元/hm~2,是稻谷的14.25倍~[1]。因而当下各地农民尤其是个体农户更愿意种植高收益的蔬菜作物。近年来,农业劳动用工价格上涨,使得蔬菜种植成本逐年增加。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的生产成  相似文献   
19.
以稻壳为生物质硅源,通过酸浸、煅烧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硅(Si O2),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表面改性后作为增强填料,制备了水性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乳液,以期改善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的耐磨性、硬度等,最终合成出理化性能优异的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稻壳灰、改性二氧化硅的表面形貌、官能团变化、聚集态等方面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比了改性前后漆膜的力学性能、热失重性能和硬度。结果表明:650℃煅烧得到稻壳灰呈现出非晶无定形态结构;二氧化硅表面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成功地连接到其表面上,并呈微纳米级分散在水性丙烯酸酯涂料体系中;聚丙烯酸酯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89~95 nm之间;二氧化硅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涂膜的断裂伸长率为303.06%,拉伸强度48.673 MPa,弹性模量达6.672 MPa,漆膜硬度2H,涂膜力学性能最优。综合比较第1组(A4)丙烯酸单体配比填加2%和3%质量分数的稻壳灰(RHA)漆膜磨耗较小,光泽度均在50左右。随着二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加,附着力提高至0级。利用稻壳提取二氧化硅改性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其综合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稻壳的增值化利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灌溉马铃薯施肥现状及肥料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马铃薯的生产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养分管理不合理是限制马铃薯产量的 重要因素。2013~2016 年在内蒙古9 个马铃薯主产旗(县)对灌溉马铃薯养分投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灌溉 马铃薯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高,磷、钾肥投入过量与不足并存;58% 的农户氮肥偏生产力低于100 kg · kg-1,具有较大的提 升空间。农户种植规模、产量、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