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特种紫娟茶与大叶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紫娟茶(紫娟鲜叶制的蒸青茶、晒青茶)和大叶茶(云抗10号鲜叶制的晒青茶、蒸青茶)的香气成分,GC-MS联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娟茶香气物质较大叶茶丰富,且成分差异较大,紫娟茶中分离出大叶茶未检出的化合物有21种,分别为隐品酮、β-甜橙醛、3-乙酰氧基环氧庚烷、乳酸叶醇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烷二烯-2-酮、反-9-甲基-十氢萘-1,8-二酮、橙花叔醇、2,6,10-三甲基-1,5,9-十一烷三烯、2-甲基碘代十一烷、异植醇、6-硝基-环十六烷-1,3-二酮、柠檬烯、甘油、十五烷、十六烷、环戊基乙酸、蒽、邻苯二甲酸-十一烷二酯、Z,Z-4,15-十八炭二烯-1-醇、二十二烷、4-甲基-2-(2-甲基-丙烯基)-3,6-二氢吡喃。这21种化合物是否是形成紫娟茶特殊香气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以雌蕊缺失茶树花为试材,利用转录组、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雌蕊缺失茶树花的花芽、花蕾、花3个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雌蕊缺失茶树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6个基因和ABCDE类识别基因的A类、C类和E类可能与茶树花的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密切相关,并且基因调控过程较复杂;WUS基因中WUS2和WUS8下调可能调控了C类和E类基因,从而导致雌蕊的缺失;KNOX家族中,未检测到KNOXⅡ的同源基因,KNOX I类同源基因下调表达和缺失可能减弱了茶树花雌蕊心皮的启动和雌蕊边缘组织的生长。可以看出,本研究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初步了解了雌蕊缺失茶树花发育前后的网络途径,为后期对茶树花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的研究,探明茶树花不育和性别决定基因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研究中以农村居民消费经济结构为核心,分析互联网经济特征,明确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经济结构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经济的优化,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选育高香优质绿茶杂交新品种。[方法]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性试验对对云茶春毫的品质进行鉴定。在品种比较试验中,选择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在区域性试验中,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作为对照。[结果]1992-2010年品比、区试鉴定结果表明:云茶春毫品比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39.3%,比福鼎大白茶高29.6%,区试产量高于云抗10号2.5%(保山点)及10.2%(澜沧点)。制绿茶具花香显露、滋味鲜爽、叶底绿较亮等品质特点,绿茶品质总分为91.13分,超过对照福鼎太白茶(90.75分)和云抗10号(88.85分)。1芽2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8.0%,氮基酸2.7%。酚氨比值10.4,酚氨比值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0.6)和云抗10号(17.3)。云茶春毫抗旱、抗茶饼病能力超过云抗10号。[结论]云茶春毫扦插繁殖和移栽成活率高于对照品种。适应能力强,在云南大叶茶种茶区推广种植良好。  相似文献   
25.
茶树叶片抗寒相关蛋白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茶树叶片采用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并对SDS-PAGE电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现利用改良丙酮沉降法提取蛋白,不仅提取效率高,而且杂质干扰少。电泳结果显示,蛋白条带清晰,数量多。利用这一方法对冷驯化下不同品种茶树叶片抗寒相关蛋白进行了研究,在云抗43和舒茶早中分别发现了与抗寒相关的23 ku下调蛋白和51 ku上调蛋白,获得了满意的蛋白SDS-PAGE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6.
为筛选茶谷蛾嗅觉相关基因,采用Illumina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茶谷蛾触角转录组37 708条unigenes。通过同源性比对,在NR数据库成功注释16 027条unigenes;有11 701条unigenes得到GO注释,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三大类40亚类;有6 047个unigenes得到KOG注释,按照功能分为25类;根据KEGG数据库,有12 009条unigenes注释到283个通路。根据注释信息,挖掘到238个候选嗅觉相关基因,包括108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55个气味/嗅觉受体基因,26个味觉受体基因、25个离子型受体基因、1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4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4个感官知觉基因、4个化学感受受体基因和1个气味降解酶基因。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12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9个气味/嗅觉受体基因、4个信息素结合蛋白、3个味觉受体基因、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和1个离子型受体蛋白基因。本研究获得了茶谷蛾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候选嗅觉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茶谷蛾的基因功能及嗅觉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7.
以紫娟、云抗10号、云茶1号、云抗14号4个云南大叶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ABT1号生根粉100 mg/kg对茶树插穗浸泡处理0.5 h,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研究了ABT1号生根粉对大叶茶树内源激素水平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根时间:愈伤组织出现时间空白处理和ABT处理以云抗10号最早,紫娟最晚;生根时间空白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4号最晚,ABT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0号最晚.(2)内源激素水平:ABT处理后,愈伤组织内源激素水平:IAA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ABA含量紫娟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GA4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4个品种的TZR含量均提高;IAA/ABA值云抗14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根部内源激素水平:4个品种的IAA、ABA、TZR含量及IAA/ABA值均提高,GA4含量云抗10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3)生根指标:空白处理和ABT处理的愈伤率以云抗10号最高,紫娟最低,生根率和成活率以紫娟最高,云抗14号最低;4个品种的愈伤率指标除了云抗10号的ABT处理低于空白处理外,其他3个品种的愈伤率、生根率和成活率都表现为ABT处理高于空白处理.  相似文献   
28.
摘 要: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发酵茶和原料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效果一样,小鼠给受试物后观察14天,体重增长,全部存活,最大耐受量(MDT)大于15000 mg/(kg·bw),相当于成人每日平均拟用量6 g[100 mg/(kg·bw)]的150倍,参照急性毒性试验标准,白参菌茶和原料一样属无毒级茶饮品。  相似文献   
29.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特异茶树品种"紫娟"幼嫩叶片和成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从256对引物组合中获得59个差异表达带,其中在幼嫩叶片中获得26个上调片段,成熟叶片中获得33个上调片段。通过GenBank BLASTX比对分析,所获得的片段包括转录因子、代谢相关蛋白、信号蛋白以及一些假设蛋白、未知蛋白和没有比对的基因片段。利用RT-PCR对片段ZM4、ZM7、ZM12进行表达特性分析表明,ZM4、ZM7、ZM12均在成熟叶片中上调表达。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理解"紫娟"茶树叶色转变的机理,以及相关基因克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0.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对云南省景洪市茶园茶叶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Pb、Cr、Hg和Cd的含量进行研究,并结合茶园茶叶和土壤的卫生质量标准,采用污染指数法对茶叶和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景洪市茶园茶叶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较低,其中茶叶重金属含量低于无公害茶叶重金属最低限值,土壤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2级标准。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6,茶叶质量均达到国家1级标准;土壤中除As的综合污染指数为1.11,其余4种重金属元素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土壤处于安全等级或警戒线等级,为清洁水平或尚清洁水平。建议今后在进行无公害茶园的布局和建设时,应对基地适当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