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1.
研究旨在检测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规律,克隆STAT3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探索STAT3基因对广西黄牛肌肉干细胞(MuSCs)分化的调控作用。采集6、12、18月龄广西黄牛肌肉组织以及生长期(GM)和分化期(DM)肌肉干细胞,分别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AT3基因和成肌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克隆黄牛STAT3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构建过表达载体pCD-STAT3并检测其对黄牛肌肉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TAT3基因在6、12、18月龄黄牛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18月龄中表达量最高,12月龄中表达量最低;STAT3和成肌调节因子6(MYF6)基因在分化期肌肉干细胞中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生长期(P<0.01)。广西黄牛STAT3基因编码区全长2 313 bp,与空载体pCDNA3.1相连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CD-STAT3,将pCD-STAT3转入体外培养广西黄牛肌肉干细胞,肌肉干细胞中STAT3基因及成肌决定蛋白(MyoD1)、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且肌管数量、大小均显著高于pCDNA3.1组(P<0.05)。本研究检测了转录因子STAT3在广西黄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且过表达STAT3基因显著促进了广西黄牛肌肉干细胞的成肌分化,为深入研究STAT3基因在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旨在对广西沼泽型水牛MYF5基因进行克隆和分析,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应用RT-PCR方法从水牛肌肉组织中扩增MYF5基因,测序鉴定后对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构建该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细胞水平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水牛MYF5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768 bp,编码255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牛、山羊、猪、人、猩猩和狼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98%、94%、91%、90%和89%;水牛MYF5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MYF5蛋白为膜外蛋白,具有MYOD家族标志性MYOD结构域;构建水牛MYF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MXs-MYF5,转染HEK293T、水牛颗粒细胞后产生绿色荧光信号,表明细胞表达MYF5基因。  相似文献   
63.
试验旨在研究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进一步优化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M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没食子酸(0、10、30、50、100 μmol/L),成熟22~24 h后,统计卵丘扩展情况及卵母细胞成熟率;同时,对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正常体外受精(IVF),统计早期胚胎的分裂率、囊胚率、囊胚卵裂球数及卵裂球细胞凋亡率。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优浓度,使卵母细胞在含该浓度没食子酸的成熟液中成熟24 h后,检测其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ROS)和总谷胱甘肽(TGSH)含量。结果显示,M液中添加30 μmol/L没食子酸组卵丘扩展分值和成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 μmol/L)(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成熟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进行后续胚胎培养,其中10和30 μmol/L组的分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μmol/L组(P<0.05),50和100 μmol/L组分裂率较对照组也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囊胚率统计发现,与对照组相比,30和100 μmol/L能够显著提高囊胚发育率(P<0.05),10和50 μmol/L浓度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30、100 μmol/L没食子酸均能显著提高IVF胚胎的早期囊胚卵裂球数(P<0.05);但囊胚卵裂球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卵母细胞内活性氧和总谷胱甘肽含量检测时,发现30 μmol/L没食子酸可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P<0.05),且显著提高总谷胱甘肽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适量的没食子酸能有效降低卵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提高总谷胱甘肽含量,进而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的质量及其后续IVF胚胎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发酵桑树代替全部或部分豆粕日粮饲养地方品种杂交肉猪可行性,试验选取36头隆林母猪×杜洛克公猪杂交的育肥肉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发酵桑树代替全部豆粕(试验1组)或50%豆粕(试验2组)与对照组日粮。结果表明:试验1组、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日增重、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有下降趋势,但试验各组饲料成本降低,尤其以试验1组经济效益最好,平均1 kg增重饲料费比对照组低0.46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明确修饰基因组通过穿膜肽载体转染精子的可行性及穿膜肽载体对精子和受精卵的影响,为实现安全有效地大批量制备猪转基因胚胎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牛Sohlh2基因为目的基因,通过细胞穿膜肽(C105y、MPG和TAT)和慢病毒介导转染猪精子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转染精子形态特征的变化,利用精子图像分析仪(CASA)检测精子活率、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和前向性(STR)等指标,运用精子顶体染色试剂盒测定猪精子顶体反应,并通过体外受精进一步验证不同载体转染制备生产转Sohlh基因猪胚胎的效果。【结果】转染后的猪精子顶体结构完整,细胞膜未见破裂;不同细胞穿膜肽(C105y、MPG和TAT)的猪精子转染阳性率分别为56.74%、50.44%和43.58%,低于慢病毒的转染阳性率(61.48%),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经穿膜肽C105y转染24 h,猪精子活率(70.09%)、平均直线运动速度(35.36μm/s)、平均曲线运动速度(42.20μm/s)、前向性(1.03μm/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而经穿膜肽MPG和TAT及慢病毒转染后,猪精子的各项指标均呈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细胞穿膜肽转染猪精子的自发顶体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慢病毒转染则呈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下同);在诱发顶体反应率方面,慢病毒转染猪精子的诱发顶体反应率较对照组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不同细胞穿膜肽转染对猪精子诱发顶体反应率也无显著影响。慢病毒和穿膜肽C105y转染猪精子经体外受精获得的受精卵继续培养24 h后其卵裂率为64.82%和65.91%,与对照组受精卵的卵裂率(64.52%)差异不显著;穿膜肽C105y转染组的囊胚率(15.82%)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而慢病毒转染组的囊胚率(9.11%)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转基因胚胎阳性率方面,穿膜肽C105y转染组显著低于慢病毒转染组(8.54%vs 10.38%)。【结论】穿膜肽C105y对猪精子的受精能力及转基因猪胚胎发育影响小,且毒害作用不明显,是一个能高效转导外源基因的安全载体。  相似文献   
66.
卵磷脂取代卵黄冷冻牛精液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常用的果糖-柠檬酸钠-卵黄-甘油液中分别加入1.50%、3.00%、4.50%、6.00%的大豆卵磷脂取代卵黄,以比较大豆卵磷脂与卵黄对牛精液的冷冻保存效果。冷冻前各组稀释液隔15 m in分两次加入,之后平衡4 h。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精子畸形率、顶体完整率、每剂量菌落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冻后活力、复苏率、路径速率、直线运动速率和轨迹速率除了6.00%大豆卵磷脂组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3组相当于(P>0.05)或显著优于(P<0.05)对照组。在所有试验组中以1.50%大豆卵磷脂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7.
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含FSH)中分别添加10,30,5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24h后检查成熟率,并进行孤雌激活。结果表明:添加10ng/ml、30ng/mlEGF组牛卵母细胞成熟率较对照组(未添加EGF)无显著差异(79.8%vs71.5%vs70.4%,p>0.05),但EGF添加至50ng/ml时牛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提高,达85.4%(P<0.01);在实验1的基础上,比较培养液中添加10ng/ml、30ng/ml、50ng/mlEGF对牛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液中添加EGF并不能显著提高牛卵母细胞体外孤雌发育囊胚率(P>0.05),但可显著提高其囊胚孵化率(P<0.01)。  相似文献   
68.
不同融合条件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研究主要探讨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电融合的影响因素,以摸索出适合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电融合条件。结果显示:直流脉冲前施加2 .0 V交流电波能显著提高Φ<1 5 μm供体细胞的融合率及胚胎的卵裂率( P<0 .0 5 ) ,但对其存活率和囊胚率以及2 0 μm<Φ<3 0 μm供体细胞的融合率、胚胎的存活率、卵裂率及随后的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影响( P>0 .0 5 ) ;然而无论施加交流电与否,直径2 0~3 0 μm供体细胞的囊胚率均显著高于直径小于1 5 μm供体细胞的囊胚率( P<0 .0 5 )。注核操作液中添加聚乙烯醇( PVA)对重组胚的融合率和卵裂率没有显著影响( P>0 .0 5 ) ,但激活后重组胚的存活率( 95 .83 %)及囊胚发育率( 1 1 .3 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重组胚存活率( 74.77%)和囊胚率( 3 .75 %,P<0 .0 5 )。结果表明:( 1 )直流脉冲前施加2 .0 V交流电波能提高直径较小供体细胞的融合效果;( 2 )注核操作液中添加0 .1 %聚乙烯醇有利于提高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探讨荧光染色及紫外照射对牛孤雌和克隆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1/4倍UV照射20、30、40S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囊胚发育率都极显著低于UV照射0S和10s组;以1、1/4、1/8、1/32倍的UV强度照射黄牛卵母细胞20S,其中1/4倍UV照射组的分裂率与1/8、1/32倍UV照射组无显著差异,但囊胚率间差异显著。以1倍UV强度照射组的分裂率与囊胚率均显著低于1/8、1/32倍UV强度照射组;观察培养24h后原核形成情况,发现1倍UV强度照射组原核形成也显著滞后于其它处理组;比较1、1/8倍UV强度照射引导去核胞质构建的重组胚体外早期发育情况,发现1倍UV强度照射引导去核胞质重组胚的卵裂率及囊胚率极显著低于1/8倍UV照射强度引导去核胞质组。以上结果表明:1/4倍UV强度照射黄牛卵母细胞时间大于20s,显著降低其孤雌激活后的卵裂和体外发育潜力;1、1/4倍UV照射强度可阻滞原核形成,降低UV照射强度可提高胚胎孤雌发育率;1/8倍UV照射强度可用于引导去核操作。  相似文献   
70.
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融合方法,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对水牛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h的水牛卵母细胞,在含有5μg/mL细胞松弛素B的操作液中进行去核,然后将经0.1μg/mLAphidicolin(APD)+0.5%FBS培养2~9d的水牛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卵周隙中,电融合形成重构胚。重构胚经5μmol/L离子霉素激活处理5min,并在2mmol/L的6-DMAP中培养3h后,在含有颗粒细胞单层细胞的微滴中培养7~9d,观察其卵裂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发现,来自水牛胎儿耳部或腹部组织块的成纤维细胞用作供体细胞,其重组胚的融合率及体外发育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且细胞培养方法(组织块法或酶消化法)对其核移植效果没有影响;来自编号011010的胎儿耳皮成纤维细胞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来自编号030323和030410细胞(31.45%vs10.96%和14.49%,P<0.05),但它们的融合率、卵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经不同培养方法培养的细胞或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均可作为核移植研究的供体细胞,但是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受供体的个体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