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月季''''金银岛''''的红花芽变品系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变育种在月季新品种选育中至关重要.为了快速区分真正可遗传的芽变和环境因素引起的饰变,采用RAPD和ISSR对月季'金银岛'的疑似芽变株系'往日情怀'进行了标记分析,RAPD和ISSR引物都能扩增出差异多态性条带.结果表明:该芽变是由基因组变异引起的可遗传的稳定变异,是与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突变.这为花色相关变异基因分离克隆以及'往日情怀'芽变新品种申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将重组质粒高效导入农杆菌的电脉冲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电脉冲法将重组质粒PBI121/α-PAP导入农杆菌LBA4404,获得3.5×106转化子/μ g质粒DNA的转化效率.探讨了不同电激条件及农杆菌细胞生长状态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LBA4404电脉冲转化的最适电激条件为电场强度18kv/cm,电容25μF,电阻200Ω;农杆菌最适细胞生长状态为OD600=0.4~0.5.在一定范围DNA浓度与转化率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3.
云南疣粒野生稻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有3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疣粒野生稻(O.granulata).野生稻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抗逆性较强,是天然的基因库,保持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了的遗传基因,它在水稻育种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水稻育种的宏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4.
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取代GUS基因正向插入到Ti质粒载体pBI121的35S启动子之下,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NA,并将其导入农杆菌LBA4404中.通过该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红花大金元,得到卡那霉素抗性植株159株,PCR检测表明其中102株为阳性.对8株PCR阳性植株进行了抗蚜虫生物活性检测,抑制蚜虫密度为25%~90%.  相似文献   
25.
马铃薯prp1-1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技术,从云南马铃薯叶片DNA中分离克隆到了马铃薯病程相关蛋白(prpl-1)基因启动子,与国外文献报道序列完全一致。将这一启动子亚克隆到中间载体pUC18中,再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以取代其原有的CaMV35S启动子,得到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M;用电脉冲法将pBI121M转入农杆菌LBA4404。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有pBI121M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烟草,经卡那霉素筛选,得到了一批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表明,启动子整合到了烟草植株基因组中。本研究为下一步通过X-Glu染色法检测启动子下GUS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该启动子的病原菌特异性诱导活性,并建立新的植物转基因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云南3种野生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别较大,疣粒野生稻花药最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3%,其次是景洪普通野生稻为2.1%;元江普通野生稻再次之,为1.2%;药用野生稻诱导率最低,仅为0.8%。疣粒稻花药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最强,再分化率在37.4%~52.6%,普通野生稻再分化率为19.2%~26.3%。本试验建立了疣粒野生稻、景洪类型和元江类型普通野生稻的花药培养离体无性系,为长期保存云南野生稻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云南大叶茶种和福鼎白毛茶及其F1代的42品系的茶氨酸含量,挑选出茶氨酸含量高的5个材料与茶氨酸含量低的5个材料,SDS法提取茶树基因组DNA,用140个随机引物对这二组材料进行RAPD扩增,其中14个引物在高茶氨酸材料与低茶氨酸材料间可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并寻找到与茶树高茶氨酸含量相连锁的RAPD标记OPB20-2784bp,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早期鉴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8.
稻田灰飞虱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dlus Fallén)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逐年加重.2009年至2010年系统调查了沿黄稻区灰飞虱种群的发生特点和数量动态规律,并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改进的Iwao回归分析法对稻田灰飞虱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黄稻区灰飞虱越冬种群主要以少量3、4龄若虫进行越冬;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5月中旬开始从小麦田向水稻秧田迁飞,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第1个发生高峰期,迁入高峰时秧田虫量达483头/m2;灰飞虱种群的第2个发生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其间出现2个小峰值,虫量分别为156和143头/m2;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稻田中空间分布型的聚集性指标大于1,表明其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灰飞虱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教模型为N=t2/D2(0.23/m+0.06),采用m*-m关系的种群序贯抽样Iwao模型为T(1.0)=25±12.9(√n).研究结果为田间灰飞虱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野生稻细胞核DNA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用野生稻是中国最具利用价值的野生稻资源之一,具有许多优良的性状和有利基因,是改良栽培稻培育新品种的宝贵基因库,而其CC基因组的优良基因有望以大片段形式通过BIBAC等载体转化到栽培稻中.BIBAC文库不仅能作为大片段基因组文库的载体,而且能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克隆片段导入植物基因组直接进行转化,可用于筛选分离基因等研究.如何获得基因组DNA大片段非常关键,本研究采取 琼脂糖包埋基因组的方法获得大片段DNA,并对其中的一些步骤进行了优化,为构建药用野生稻BIBAC文库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值得在其它植物类似研究中参考.  相似文献   
30.
茶组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19种和变种,应用ISSR标记对其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1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ISSR反应共得到166条可重复条带,多态性条带有155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是93.4 %,分析揭示茶组植物的Nei'氏遗传距离(He)是0.2951,Shanon多样性指数是0.4520;基于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UPGMA树型图表明,茶组植物明显地分为2个主要的类群("三室类群"和"五室类群"),ISSR表型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PCA) 也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指出与普洱茶C.assamica进行种间杂交育种,应优先选择茶组植物中C.irrawadiensis、C.dehungensis 和C.tali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