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利用SSR标记分析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本实验室确定的核心引物中筛选出39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39对SSR标记引物研究了35份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39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53个等位位点的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位点2~8个,平均3.92个;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27~0.79,平均0.59。聚类结果表明,41份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糯玉米新品种桂糯6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糯615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桂糯系255作母本、桂京糯3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新品种。株高239cm,穗位高83cm,果穗筒型,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果穗外观品质好、蒸煮口感糯性柔软等特点,201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18027号,适宜在广西及东南甜糯玉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近几年所选育玉米品种的表现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玉米品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已审定或参加广西各类试验的玉米品种中筛选28个品种进行展示试验,以桂单162为对照(CK)品种,测定参试品种籽粒产量、全株生物产量及青贮玉米品质指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淀粉)。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排名前6的品种为桂单203、桂单669、桂单236、桂单662、桂单665和桂单551,其中桂单203每667m~2籽粒产量最高,为686kg,较桂单162(CK)增产34.25%;全株生物产量排名前10的为桂单669、桂单236、桂单901、桂单550、桂单203、兆玉200、桂单662、桂单658、GU1732和GU1743,每667m~2均不低于4.30t,其中桂单669最高,达到4.84t,较桂单162(CK)增产12.56%。青贮玉米品质分析达到二级标准的有桂单165,达到三级标准的有桂单665、桂单552、桂单658、GU1739、贺玉208和GU1743。综合来看,桂单203适合作粒用玉米,桂单658和GU1743适合作青贮玉米,若用于粮饲兼用型玉米则应根据当地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必要时可多品种进行混合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培育适合南方热带地区种植的丰产稳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材料为基础引入国内种质构建群体,创制适合广西生态环境的玉米自交系,配制组合,通过多年、多点鉴定选育出桂单668玉米新品种.2018年参加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7686.0 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3%...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作用效应,以玉米杂交种‘桂单0810’为材料,裂区设计,设置4个施肥水平和6个种植密度,进行一年两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与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都有显著的作用效应;随着施肥水平提高,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降低,同一施肥水平随密度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提高,通过调节种植密度可以较好发挥氮素的作用效率;以(A2)施纯 N 225.0 kg/hm2、P2O575.0 kg/hm2、K2O 187.5 kg/hm2与种植密度在(B3)52500株/hm2至(B4)60000株/hm2玉米产量可达7913.2~8207.8 kg/hm2是一种较优的密、肥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主要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低氮胁迫和正常施氮条件下玉米植株的生理指标、产量性状与耐低氮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96份广西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一点两个水平的田间试验,鉴定玉米自交系在低氮和正常氮水平下的产量、吐丝期穗位叶SPAD值、低氮农学利用效率(LNAE)、株高、穗粒数、百粒重和ASI值等性状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遗传力等,对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价.[结果]在低氮和正常施氮条件下,各性状遗传变异较大;铁7922、9046、金黄55、P1201-1-1-6、89-1、D黄212、Su137-3P798-1-3-1-3、M017和越F1-1等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较高,应充分利用.低氮条件下,各遗传力较高,正常氮下则较低;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性最高,达0.76.[结论]低氮条件下选育自交系的效率更高;低氮农学效率(LNAE)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评价指标;选择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的性状,能提高选择材料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高抗南方玉米锈病种质为抗锈源,把抗病基因导入来自温带欠抗锈种质,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抗锈基因定向改良,对获得的BC2F2进行田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利用phi048选择与抗病亲本相同带型的BC2F2家系368个单株接种鉴定,抗及高抗级别植株共235株,占总株数的63.9%;中抗级别植株114株,占31.0%;感病植株19株,占5.1%。表明利用phi048对南方玉米锈病抗病材料进行早代选择是有效的,可淘汰大量感病家系,减轻田间工作量;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定向选择结合抗病接种鉴定,能有效改良温带种质的抗锈性。  相似文献   
18.
玉米抗纹枯病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玉米对纹枯病的抗病机制,以玉米自交系CML429 (抗)×DM9 (感)的182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82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的1530.9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8.67cM.通过人工接种分析F2∶ 3群体对纹枯病病菌的抗性表现,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抗病QTL及遗传效应,共检测到4个抗性QTLs,分布于第6、7和10条染色体上,在第6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QTLs,分别与标记bnlg107、umc1796连锁,其遗传效应分别能解释表型方差的12.63 %和0.27 %;在第7、10染色体上各检测出1个QTL,分别与标记bnlg1161、phi059连锁,其遗传效应能分别能解释表型方差的15.21 %和5.4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广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确定最佳播期并选择合适的品种基因型,为提高广西春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玉米早熟品种青青700及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设8个不同播期(2月7日、2月14日、2月21日、2月28日、3月7日、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8日)处理,观测收集玉米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记载玉米各生育时期,并测量玉米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2月低温少雨,玉米出苗较慢,平均需17.3 d;3月适温多雨,玉米出苗较快,平均需13.5 d.随播期延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延迟7.0 d,生育期平均缩短3.9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早熟品种青青700的籽粒产量随播期延迟先升后降,最高值出现在2月28日播期处理;晚熟品种华优168在3月21日前的不同播期籽粒产量变化不明显,但晚于3月21日播种其籽粒产量显著下降(P<0.05).播期对玉米株高、出籽率、百粒重、穗粒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气温、光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春玉米出苗与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随播期延迟,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升高,光照时数减少,导致玉米生育期缩短,且早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程度大于晚熟品种.广西春玉米最适宜播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晚熟品种适宜播期可延长至3月中旬.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最优混合设计,探讨杂交玉米玉美头168种子生产与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配套施用间关系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种子产量的作用效应,利用计算机模拟,优化筛选出公顷种植80100株、施纯N 269.91kg、P2O5 100.78kg和K2O 187.90kg相配套可获最高产量,公顷种植79360株、施纯N161.55kg、P2O5 66.9kg和K2O 171.15kg可获扣除肥料成本最高利润的种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