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39篇
  免费   1530篇
  国内免费   2560篇
林业   2164篇
农学   2321篇
基础科学   1586篇
  3013篇
综合类   9749篇
农作物   1717篇
水产渔业   1386篇
畜牧兽医   3440篇
园艺   1402篇
植物保护   1151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829篇
  2021年   937篇
  2020年   915篇
  2019年   897篇
  2018年   637篇
  2017年   1081篇
  2016年   871篇
  2015年   1196篇
  2014年   1215篇
  2013年   1468篇
  2012年   1922篇
  2011年   2044篇
  2010年   1849篇
  2009年   1702篇
  2008年   1601篇
  2007年   1532篇
  2006年   1318篇
  2005年   1039篇
  2004年   704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741篇
  2001年   658篇
  2000年   510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了不同免耕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对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影响较小,但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碳的含量。作物种类及种植方式不同,其免耕的增产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92.
斑马鱼尿酸酶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了反应环境、处理环境对斑马鱼尿酸酶活力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及酸碱度环境下分别测定斑马鱼尿酸酶的活性来确定其最适反应温度、pH值。通过测定在不同温度及酸碱度条件下处理后斑马鱼尿酸酶的残余活力来确定其稳定性。通过测定不同pH值缓冲体系下制备的斑马鱼尿酸酶活力来确定其最佳溶解pH值。用Lineweaver-Burk作图法计算斑马鱼尿酸酶的Km值。斑马鱼尿酸酶最佳溶解pH值为8.0~9.5。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45℃。其最适反应pH值为8.4~9.0。其温度在50℃以下、pH值为7.0~9.0时稳定性最好。另外该酶与尿酸底物反应过程的米氏常数(Km)为18.67μmol/L。  相似文献   
993.
在室内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外源Cr3+、Ni2+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稻土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i2+处理对脲酶、酸性磷酸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中、高浓度Ni2+及各污染水平的Cr3+、Cr-Ni复合污染处理对3种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Ni2+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为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Cr3+和Cr-Ni复合污染处理对脲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最大,对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效应相似;Cr-Ni复合污染处理对脲酶、酸性磷酸酶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对过氧化氢酶则主要在污染初期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以递交到GenBank上的TMEM130蛋白基因序列(nm-152913)为模板设计引物,以人大脑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巢氏PCR扩增,并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成功获得TMEM130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序列为TMEM130蛋白基因转录变异体2,其编码序列长1272bp。该基因定位在人类第7条染色体7q22.1区域,有3个转录变异体。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序列可编码1个含42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martmode程序显示该蛋白质是1个跨膜蛋白,在100~250号氨基酸序列之间有1个与多囊肾病(PKD)相关的结构域。因此,鉴定TMEM130蛋白是一个与人类多囊肾病相关的蛋白。  相似文献   
995.
分别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与病毒分离3种检测方法对260份野鸟样品开展禽流感检测。结果表明,用HI方法检出禽流感样品57份,阳性检出率为21.92%;RT-PCR方法没有检出禽流感样品,阳性检出率为0;病毒分离方法检出禽流感样品15份,阳性检出率为5.77%。  相似文献   
996.
以杜梨和豆梨实生苗为试材,比较45℃温度处理下两种砧木叶片落叶率的变化,以及30和45℃温度处理后供试材料叶片内源多胺种类、形态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豆梨达到65%落叶率的时间比杜梨早8d;两种砧木叶片中均存在腐胺、己二胺、亚精胺和精胺;杜梨叶片游离态和结合态腐胺含量显著高于豆梨;处理16d后,豆梨游离态腐胺含量快速下降至10nmol·g-1以下,与平均落叶率达到65%所需时间一致。表明多胺代谢变化与供试材料的耐高温胁迫能力有密切关系,高温胁迫使得两种砧木叶片游离态和结合态腐胺含量逐步下降,并且导致游离态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增加,其中杜梨增加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抗纤灵Ⅰ方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干预效果,探讨抗纤灵Ⅰ方干预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为抗纤灵Ⅰ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贴片感染昆明小鼠,建立血吸虫病早期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用吡喹酮药物连续杀虫治疗后分为抗纤灵Ⅰ方低、中、高剂量组,抗纤灵Ⅰ方的丹参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秋水仙素治疗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对照组和未做任何处理的模型对照9组。以未感染血吸虫的正常小鼠为肝纤维化阴性对照组。各实验组连续灌胃治疗8周,收集各组小鼠肝脏,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病理改变,测量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平均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内胶原蛋白Ⅰ、Ⅲ、MMP-1蛋白酶以及TIMP-1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间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抗纤灵Ⅰ方及其丹参加味方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肝组织虫卵肉芽肿面积(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抗纤灵Ⅰ方及其丹参加味方中、高剂量组干预后小鼠肝组织内的胶原Ⅰ、Ⅲ蛋白以及TIMP-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MMP-1蛋白酶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抗纤灵Ⅰ方与丹参加味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纤灵Ⅰ方及其丹参加味方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但两者在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参未能增强抗纤灵Ⅰ方的干预肝纤维化效果;抗纤灵Ⅰ方的干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组织内胶原蛋白Ⅰ、Ⅲ和TIMP-1蛋白的表达,增加MMP-1蛋白酶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对妊娠后期母猪免疫功能和仔猪初生重的影响,并探讨壳寡糖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选择健康的、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四胎次"长×大"母猪3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壳寡糖),试验组Ⅰ、Ⅱ、Ⅲ、Ⅳ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壳寡糖30、90、270和810 g/t。试验从母猪妊娠85 d开始,至产仔结束。[结果]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对仔猪初生重、母猪血清白介素2(IL-2)浓度和补体C3蛋白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显著提高母猪血清中溶菌酶的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显著提高母猪血清猪瘟抗体sIgA的浓度(P0.05),而试验组Ⅰ和Ⅱ初乳中猪瘟抗体sIgA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Ⅲ和Ⅳ初乳母源猪瘟抗体sIgA浓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壳寡糖的适宜添加量为270 g/t。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鉴定灰树花交配型,为灰树花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灰树花孢子萌发后挑取单孢进行镜检,收集孢子单核体;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原生质体单核体并通过互配确定标准测交菌株T1和T2;采用标准测交菌株与孢子单核体配对及孢子单核体互配后,进行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分类,并利用核迁移试验和OWE-SOJ技术鉴定孢子单核体交配型.[结果]分离鉴定获得7 1株灰树花孢子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17株原生质体单核体菌株,其中标准测交菌株Tt(A1B1)10株、T2(A2B2)7株;鉴定71株孢子单核体分别为T1、T2、T3和T4型,其中T1型28株、T2型35株、T3型4株、T4型4株;核迁移试验鉴定T1、T2、T3和T4的交配型分别为A1B1、A2B2、A2B1和A1B2,OWE-SOJ鉴定结果分别为A1B1、A2B2、A1B2和A2B1.[结论]灰树花属于四极性交配型系统,其交配型分析应以核迁移试验为准,OWE-SOJ技术不适用于灰树花的交配型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化治理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土地细碎度评价指标及计算模型、土地细碎化综合指数GLFIi、不同权重评价方案等方法,探讨了田块修筑工程对土地细碎化治理的作用,提出定量分析土地细碎化程度的新思路,为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化治理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田块修筑工程分别使7个样区的田块大小、田块形状、田块空间离散性、田块可达性平均提高27%,9%,0.3%,34%,土地细碎整体改善7%~24%.2)利用不同赋权方案评价土地细碎化治理情况发现,田块大小与田块可达性是影响土地细碎化治理的关键指标,在均等、递增、递减、理性4种权重方案中贡献最大,其次为田块形状和空间离散性.基于田块大小、田块形状、田块空间离散性和田块可达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对计量评价土地细碎化治理程度具有应用价值;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化治理,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地势,因"势"利导,优化田块空间布局和通达性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