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87篇
  免费   2175篇
  国内免费   3416篇
林业   2339篇
农学   2044篇
基础科学   1719篇
  3599篇
综合类   15654篇
农作物   2290篇
水产渔业   1350篇
畜牧兽医   5630篇
园艺   2324篇
植物保护   1629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706篇
  2022年   1656篇
  2021年   1623篇
  2020年   1547篇
  2019年   1341篇
  2018年   1040篇
  2017年   1576篇
  2016年   1129篇
  2015年   1624篇
  2014年   1699篇
  2013年   2081篇
  2012年   2785篇
  2011年   2960篇
  2010年   2655篇
  2009年   2249篇
  2008年   2358篇
  2007年   2094篇
  2006年   1748篇
  2005年   1363篇
  2004年   796篇
  2003年   583篇
  2002年   716篇
  2001年   631篇
  2000年   545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植物通过改变地上和地下器官的功能性状和养分分配响应土壤水分变化.本研究以生长两年的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水分梯度(W1:田间持水量的30%;W2:田间持水量的40%;W3:田间持水量的55%;CK:田间持水量的75%),并分析了骆驼刺叶和根的主要功能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分的减少显著降低了骆驼刺的叶、茎、刺、地上、地下生物量(P<0.05),而对根冠比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骆驼刺幼苗主要通过减小叶面积、增大比叶面积、减小根体积、增加比根长的生长策略响应水分胁迫.初步说明,骆驼刺能利用自身性状间的协同或权衡作用形成不同的适应策略.在所有水分梯度下,骆驼刺将更多的养分分配在根系中,器官间养分含量呈根>叶>茎>刺的规律;地上与地下之间的养分比值和水分变化正相关.本研究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荒漠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本研究以丹参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变温(18℃/28℃和28℃/38℃)条件下,4种浓度(6.25、12.5、25、50 mmol·L-1)盐溶液和4种浓度(3.125、6.25、12.5、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温度及其互作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18℃/28℃处理下的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均显著优于28℃/38℃处理(P<0.05).在18℃/28℃条件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相对盐害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P<0.0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0.05),25和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处理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0.05);28℃/38℃条件下,6.25和12.5 mmol·L-1盐溶液以及3.125和6.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0.05),25、50 mmol·L-1盐溶液和12.5、25.0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0.05).盐胁迫和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丹参苗长生长(P<0.05);两种变温条件下,6.2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幼苗叶长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5、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抑制叶长生长(P<0.05);18℃/28℃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幼苗叶宽生长有促进作用,除28℃/38℃下6.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叶宽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外,其余盐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叶宽生长(P<0.05).综上,盐碱、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低温条件下盐碱对丹参种子的影响相对较小;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碱胁迫更为敏感;建议丹参种子盐碱育苗时应选择盐碱度较低的土地,适宜在18℃/28℃较低温度时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993.
许天政  王春梅  孙澄慧  陈琴  高巍  施晓丽 《草业科学》2022,38(10):2063-2068
为明确妊娠前期黔北麻羊能量和蛋白的营养需要量,本研究挑选36只体重相近[(27.45?±?0.29)?kg]、妊娠期邻近[(30?±?3)?d]、健康的二胎黔北麻羊母羊,完全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以妊娠前期母羊营养需要的60%、80%、100%和120%进行饲喂,预试期10?d,正试期30?d,在正试期的最后7?d用全收粪法收集粪尿.建立能量和蛋白摄入量与体重及日增重的回归方程,得到妊娠前期黔北麻羊母羊维持与生长的能量和蛋白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的增加,黔北麻羊总能摄入量、消化能摄入量、代谢能摄入量、粗蛋白摄入量、可消化蛋白摄入量和可代谢蛋白摄入量增加,黔北麻羊平均日增重也随之增加.妊娠期前期黔北麻羊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447.10?kJ·kg?1?BW0.75,增重所需代谢能为29.80?kJ·g?1;维持所需可消化蛋白量为2.75?g·kg?1?BW0.75,增重所需可消化蛋白量为0.22?g·g?1.综上,提高营养水平可增加山羊养分摄入量和增重,山羊的能量和蛋白的维持和增长需要均与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United?States?National?Research?Council,?NRC)山羊营养需要相近.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豫西黑猪营养成分及肉质性状在不同体重阶段的发育性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120 kg 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组5头,共25头,每组随机选取3头进行屠宰,公母随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失水率、脂肪酸、氨基酸和胆固醇等指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采集100 g腰大肌测定熟肉率。【结果】豫西黑猪在体重达到120 kg之前,随着屠宰活重的增加,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剪切力、脂滴数目和脂滴直径均随之增加。眼肌面积在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75 kg(P<0.01),显著高于90 kg(P<0.05);背膘厚在90、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 kg(P<0.01);肌内脂肪含量在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75 kg(P<0.05);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在75、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 kg(P<0.05);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以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等为主,氨基酸种类丰富,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在120 kg时均显著高于105 kg(P<0.05)。体重与熟肉率、粗蛋白质、肉色、粗脂肪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花纹、粗脂肪、肉色、脂滴直径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结论】屠宰活重在120 kg时,豫西黑猪肌内脂肪含量适中,大理石花纹丰富,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适宜,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胆固醇含量较低,肉色鲜嫩,胴体品质和肉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硒化大蒜多糖(sG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硒化大蒜多糖的作用挖掘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依次通过分离、纯化得到大蒜多糖(GPS),并经硝酸-亚硒酸钠硒化修饰得到sGPS3、GPS5和sGPS6。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用6.25、12.5、25、50、100 μg/mL sGPS3、GPS5、sGPS6及10 μg/mL脂多糖(LPS组)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48 h,同时设置不加药物的细胞为对照组,用中性红法测定其吞噬功能,CCK-8法测定其増殖能力,筛选出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然后用ELISA法检测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再通过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测定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及高(2 mg/mL)、中(1 mg/mL)、低(0.5 mg/mL)剂量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的吞噬指数与吞噬百分率。【结果】 除6.25 μg/mL sGPS3外,6.25、12.5、25、50和100 μg/mL sGPS3、sGPS5、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A490 nm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50和100 μg/mL sGPS6组的A490 nm值显著高于LPS组(P<0.05),因此选用sGPS6进行后续试验;12.5、25、50和100 μg/mL 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NO、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50和100 μg/mL 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IFN-γ、IL-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100 μg/mL 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NO、TNF-α、IL-12显著高于LPS组(P<0.05)。2和1 mg/mL sGPS6组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硒化大蒜多糖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増殖能力,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对大口黑鲈消化能力、血清代谢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配制成维生素K3含量分别为0.78(K0组)、5.80(K5组)、10.82(K10组)、15.84(K15组)和20.85 mg/kg(K20组)的5种试验饲料,对初均重为(12.96±0.07)g健康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K3的各组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K0组(P<0.05)。K10组、K15组和K20组的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K0组(P<0.05)。K20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的增加,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K15组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中C16∶1n7和C18∶1n5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可以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但当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5.80 mg/kg时会使大口黑鲈的消化能力下降,并且高剂量的维生素K3会改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998.
在奶牛养殖中,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一种高发的营养代谢病。随着我国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为提升奶牛生产性能饲喂大量高能谷物饲料极易诱发SARA,导致瘤胃液pH值降低,瘤胃菌群发生改变,瘤胃上皮黏膜层受损,进而影响瘤胃代谢功能。分析了奶牛不同生理阶段、择食行为以及个体差异等SARA的易感因素,探讨了SARA对奶牛瘤胃菌群变化、瘤胃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瘤胃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期为阐明SARA造成瘤胃功能损伤的机制、降低奶牛发生SARA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不同环境下鸡蛋外壳携带蜡样芽孢杆菌的情况和分离菌株的基本特征。【方法】 从养殖场和超市各采集9种新鲜鸡蛋,对鸡蛋表面携带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基因分型、毒力基因筛查和耐药性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后进行菌种鉴定并确定基因分型、筛选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经MALDI-TOF MS初步鉴定和基因组菌种鉴定,确定从养殖场3种未经清洁加工的鲜蛋中分离出的6个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其序列分型(ST)较为多样,其中有2株新的ST型。在毒力基因筛查方面,6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检出了非溶血型肠毒素nheB基因、腹泻型毒力因子hlyⅡ基因和侵袭免疫系统的inhA基因;nheAnheC基因携带率为83.3%,编码溶血型肠毒素HBL的hblA、hblChblD基因携带率均为66.7%;cytKhlyⅢ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3.3%和50.0%;肠毒素基因BceT、entFM和致吐毒素基因ces均未检出。耐药性方面,6株菌均对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和环丙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泰妙菌素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中介率分别为83.3%和100%;33.3%的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6株菌均携带有磷霉素耐药基因FosB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vanA的部分基因vanRSYZ,其中5株菌携带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mphL,部分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或核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结论】 本试验从养殖场未经消毒处理的鸡蛋外壳上成功分离到了蜡样芽孢杆菌,并发现其携带有多种毒力基因,存在多重耐药性,有潜在致病性和公共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明内蒙古4种家畜乳的硒含量水平。[方法] 从内蒙古东北部到西部8个旗县采集双峰驼、蒙古马、萨能山羊和荷斯坦牛4种家畜代表性混合乳样48份,涉及188头(只/匹)动物个体乳样。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乳硒含量,并对乳硒含量的地区和畜种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4种家畜乳硒含量存在地区差异:阿拉善左旗双峰驼乳硒含量[(5.96±0.41)μg/kg]约为鄂温克族自治旗双峰驼乳硒含量[(2.89±0.12)μg/kg]的2倍;呼和浩特市荷斯坦牛乳硒含量[(8.74±0.22)μg/kg]约为鄂温克族自治旗荷斯坦牛乳硒含量[(2.26±0.41)μg/kg]的3.8倍;正蓝旗蒙古马乳硒含量[(6.65±0.57)μg/kg]约为鄂温克族自治旗蒙古马乳硒含量[(1.02±0.42)μg/kg]的6.5倍;同在西部区,杭锦旗萨能山羊乳硒含量为[(8.95±1.32)μg/kg],略高于五原县萨能山羊乳硒含量[(6.28±0.80)μg/kg],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家畜种类不同乳中硒含量也存在差异:双峰驼、萨能山羊和荷斯坦牛的乳硒含量整体高于蒙古马;萨能山羊乳硒含量显著(P<0.05)高于蒙古马乳。4种家畜乳硒含量数据都较为离散,提示乳中硒含量不仅存在跨东西部地区的差异,还可能存在局部地质丰度效应,也可能与外来饲草料和舔砖等有关。[结论] 内蒙古家畜乳硒含量整体较低,并存在东北部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富硒饲养是内蒙古地区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高品质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