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6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林业   233篇
农学   325篇
基础科学   199篇
  453篇
综合类   901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399篇
园艺   135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数据融合的玉米种子内部机械裂纹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深入研究玉米种子脱粒和输送等环节中产生的内部裂纹机理和检测技术,该文在体视显微检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融合技术的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的数学形态学方法和传统Sobel边缘检测算子对损伤玉米种子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建立相应的融合规则,将2种方法检测出来的图像边缘进行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处理,并从新图像中提取玉米种子内部机械损伤的特征信息。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结合了2种边缘检测方法的优点,有效提高了边缘检测准确性,在准确提取玉米种子内部裂纹特征同时能有效降低噪声,较单一边缘检测算法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全N和有效P、高微量营养元素,且Cu、Zn、Cd、Pb、Ni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具有很好的农用价值。污泥中Zn、Cd、Pb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而Cu、Ni可交换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4.95%和14.41%,不稳定态所占比例分别为41.12%和31.04%,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可利用性。七里河和雁儿湾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低度风险;Cd、Cu是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以新疆特有濒危保护植物矮沙冬青(Ammmopiptanthus nanus(M.Pop.)Chengf)的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渗透势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矮沙冬青种子发芽率、平均发芽速度、胚轴和胚根长度及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胁迫处理均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延缓了矮沙冬青种了萌发进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当-1.20MPa的PEG胁迫处理的种子在试验结束时仍未能萌发,表明-1.20MPa是矮沙冬青种子萌发的临界水势。PEG模拟十旱胁迫中,当PEG处理为-0.2MPa时,虽然最终发芽率与对照一样,但其胚根、胚轴的长度都比对照短,说明矮沙冬青胚根、胚轴的生长比发芽率对干旱胁迫更敏感。干旱胁迫可能是导致矮沙冬青种群天然更新能力弱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将为矮沙冬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种群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筛选了两种能快速诱导甘草疯长型愈伤组织的培养基MS5和MS7,用微波法提取甘草愈伤组织和野生甘草根中总黄酮。测定结果显示:三年生野生型胀果甘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约为6.02%,培养3~4周的胀果甘草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的含量约为1.1%。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生产黄酮在生产效率、工厂化生产、避免季节限制、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及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本研究可为从甘草中提取总黄酮提供一条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
采用静态箱一气象色谱法,对黑土区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草地、裸地和农田)下土壤氧化亚氮(N:O)的排放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监测期间(2011年5月27日-9月30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0累积排放量分别为草地52.08mgN·m^-2裸地64.43mgN·m^-2农田70.16mgN·m^-2,农田土壤N:O累积排放量比草地和裸地分别高出35%和9%,草地、裸地和农田的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6.56、20.36、21.44μgN·m^-2·h^-1。草地和裸地中,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充水孔隙度,WFPS)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在农田中,土壤N20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5cm和10cm)和土壤水分(5cm)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另外,土壤N2O累积排放量与土壤硝态氮和矿质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黑土草地开垦可促进土壤N2O的排放,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86.
接种蚯蚓对潮土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恒温(20℃)培养,间歇破坏性采样(于培养后第2、6、13、20、27、41、55天采样)的条件下,研究蚯蚓活动对土壤中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共设置4个处理:(1)对照处理-不接种蚯蚓不添加秸秆(S);(2)仅接种蚯蚓不添加秸秆处理(E);(3)不接种蚯蚓仅添加秸秆处理(O);(4)接种蚯蚓并添加秸秆处理(0E)。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时期中,仅接种蚯蚓处理(E)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较对照处理(S)有显著提高(P〈0.05),分别较同期对照处理(S)高出0.54-5.71倍和0.04-2.01倍;接种蚯蚓添加秸秆处理(OE)的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较同期仅添加秸秆处理(0)增高了0.42-7.26倍,并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否添加秸秆,接种蚯蚓处理(E,OE)的土壤矿质氮水平均较相应的对照处理(S,O)有显著提高(P〈0.05),到培养55d时,分别增加了1.93倍和2.36倍。仅接种蚯蚓处理(E)的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速率较对照处理(S)有显著提高(P〈0.05);添加秸秆后,无论是否接种蚯蚓,土壤累积矿化速率均为负值,表现为对土壤矿质氮的净固定,而从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的变化来看,前期的各个时间段中主要表现为矿质氮的净固定,后期逐渐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矿化。此外,仅接种蚯蚓处理(E)的全氮含量除了培养2d外,其他培养时期均与对照处理(S)有显著差异(P〈0.05),到培养55d时,其全氮含量较同期对照处理(S)增高了6.5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仅接种蚯蚓处理(E)中,培养前后蚯蚓鲜重的减少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一元线性方程将蚯蚓损失的鲜重换算为蚯蚓体损失的氮量后发现,在整个培养期中蚯蚓体本身排泄的氮大约占土壤全氮含量增加量的百分比为42%-100%。  相似文献   
87.
基于C8051F005的组培CO2微环境调控系统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C8051F005芯片设计开发一种新型组培气体微环境控制系统,采用高纯度CO2定压定量供给和自动箱内循环在线监测技术,成功解决了CO2气体难以自动精确施放和传感器检测精度及其稳定性的问题,实现了组培微环境CO2浓度的按需设定和自动控制.该系统能够同时记录CO2浓度的下降量和时长,既可用于研究不同组培微环境因子对组培苗同化CO2速率的影响,又能用于规模化组培育苗生产.以驱蚊香草、冬青、大花蕙兰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验证系统可靠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控制精度高,能够满足规模化组培育苗对气体微环境调控的需求和组培微环境建模的科研要求.  相似文献   
88.
 为给黄土高原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为例,用系统聚类和逐步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的演替阶段进行划分,并定量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草地的演替,依次经历猪毛蒿群落→赖草群落→长芒草群落、铁杆蒿群落、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白羊草群落。随着退耕地植被恢复的不断进行,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等丰富度指数以及群落Pielou指数,都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Simpson指数在演替初期及平衡阶段较大,群落生态优势度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K的含量不断增加,土壤pH值和速效P含量不断减小,土壤表层密度变小,孔隙度变大。A层土壤全N、有效N含量、土壤pH值和C层土壤全N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A、C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B层土壤速效K含量与其关系相反;B层土壤速效P的含量与群落生态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A、B层土壤速效K含量与植被群落盖度呈正相关关系,B层土壤速效P含量与其关系相反。  相似文献   
89.
基于微波自由空间测量的小麦含水率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交  段凯文  郭文川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6):338-343,378
为了实现小麦含水率的快速检测,采用微波自由空间测量法研究了信号频率(1~4 GHz)、温度(10~40℃)、含水率(11. 35%~17. 79%)和容积密度(低、高)对小麦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相对介电常数变化的原因,建立了不同频率下小麦含水率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4 GHz频段内,小麦的相对介电常数随含水率、温度和容积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所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对比于单频和多频,全频下的预测模型最优,其预测集相关系数、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和剩余预测偏差分别达到了0. 992 9、0. 051 3%和18. 67。研究表明,微波自由空间法可用于检测小麦含水率。  相似文献   
90.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明确密度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及养分吸收的关系,以‘晋杂23号’高粱为试验作物,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试验设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高粱株高显著增高,茎粗显著变细,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重显著下降。在4.5万株/hm2~7.5万株/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密度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时,单位面积穗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随着密度增加,穗粒数显著性增加,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除磷以外,密度对高粱氮和钾吸收总量均无显著影响。密度对籽粒氮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在10.5万株/hm2~13.5万株/hm2范围内,磷和钾吸收量明显下降。与氮和磷不同,钾主要分配在秸秆中,只有少量钾转运到籽粒中。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株高、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经济系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高粱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以及养分吸收息息相关,在高粱高产高效栽培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