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203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71篇
  201篇
综合类   905篇
农作物   155篇
水产渔业   150篇
畜牧兽医   310篇
园艺   230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海南省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主要生产区环境包括土壤、地表水及大气进行采样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胆木GAP种植基地海南省琼中县新市农场规划区大气环境、水资源、土壤环境均达到GAP标准,说明胆木GAP种植区环境质量良好,符合药材种植的环境质量要求。本研究为制定胆木生产技术规范和建立胆木GAP种植基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是稻属中保存较多原始性状特征的种类,对病害、虫害及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良好,尤其是高抗白叶枯病,蕴含大量优良基因,既可作为抗病、抗虫、耐旱和耐盐碱基因发掘及水稻育种的优良抗源材料,也可作为稻作高蛋白、高赖氨酸等改良稻米品质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但疣粒野生稻(GG基因组)与栽培稻(AA基因组)亲缘关系较远,其遗传特性研究和发掘利用远落后于普通野生稻等其他野生稻.文章通过综述疣粒野生稻分类和命名、优异性状、遗传特性及其在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疣粒野生稻研究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指出当前疣粒野生稻赖以生存的原生境不断遭到破坏,其生存形势已十分严峻,若现存的居群得不到有效保护,将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流失;此外,疣粒野生稻基因组的复杂程度限制了其功能基因及基因家族的研究,同时增加了同源基因克隆的难度和准确度,致使疣粒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进程缓慢,以疣粒野生稻为亲本的育种研究非常有限.因此,今后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疣粒野生稻研究:(1)重视疣粒野生稻的保护,加强保存、保护措施研究;(2)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包括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蛋白组学分析和代谢组学技术等开展疣粒野生稻优异性状调控机理研究,加强抗病、抗虫、耐旱及耐阴等功能基因的发掘.(3)加强疣粒野生稻杂交障碍和杂交后代不育研究,寻求克服杂交障碍及挽救杂交后代的方法,促进疣粒野生稻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明确云南地方稻资源的籼粳属性及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有效利用云南地方稻资源改良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9对InDel籼粳特异性标记对来自云南12个地州69个县区的406份云南地方稻资源进行籼粳属性分析,通过计算云南地方稻资源在39个InDel位点上的籼粳基因频率,确定其籼粳类型;并对倒伏性、芒长、颖尖色、谷粒形状、株高、穗颈长、穗长、有效穗数、剑叶长、剑叶宽、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结实率、谷粒长和谷粒宽等18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406份云南地方稻资源中有303份籼型稻(典型籼稻、籼稻和偏籼),占74.63%,其中典型籼稻77份、籼稻214份、偏籼12份;中间型资源11份,占2.71%;粳型稻(典型粳稻、粳稻和偏粳)有92份,占22.66%,其中典型粳稻36份、粳稻54份、偏粳2份.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粳型基因频率与穗颈长、谷粒宽、芒长、穎尖色、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谷粒长和谷粒形状等11个表型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其中与谷粒宽(r=0.374)的正相关性最高,与谷粒形状(r=-0.429)的负相关性最高.[结论]云南地方稻资源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InDel分子指数法所划分的7种籼粳类型在406份资源中均有出现,且其籼粳属性的分化与多个表型性状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尤其与谷粒宽(极显著正相关)和谷粒形状(极显著负相关)的相关性最高.因此,利用云南地方稻资源进行籼、粳稻定向改良及选育时应综合考虑谷粒宽和谷粒形状2个表型性状.  相似文献   
64.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s involved in 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METHODS: The cell viability was examined by CCK-8 assay. The cells were stained by DCFH-DA, and the intracellular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as observed by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and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The protein levels of phospho-IRE-1α, IRE-1α and GRP78/BiP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MAO exert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viability of HUVECs. For a long period (>24 h), even a low concentration (10 μmol/L) of TMAO increased the oxidative stress level in the HUVECs (P<0.05). TMAO in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IRE-1α and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he protein level of GRP78/BiP in HUVECs (P<0.01). Pretreatment with STF-083010, an inhibitor of IRE1α, for 1 h reduced TMAO-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HUVECs (P<0.05). CONCLUSI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s involved in TMAO-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HUVECs.  相似文献   
65.
橡胶籽苗黑根病严重影响橡胶育苗生产,本研究从感病籽苗中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的测定,病原的形态特征观察和菌丝体的ITS、RPB2、tub2等基因序列分析对比,鉴定病原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适应能力强,在10~35℃、pH 2~10范围内菌丝和子囊孢子能生长和萌发,全光照能减缓菌丝的生长,糖类营养物质有利于子囊孢子萌发,子囊孢子较耐高温,48℃持续20 min,50℃持续15 min,52℃持续10 min,以及54℃持续5 min时才能导致病原子囊孢子失活、死亡。在夏季大棚不育苗期间,采用高温闷棚杀死病原孢子,必要时在育苗期结合化学药剂防治,对该病害可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6.
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性的作用及机理,以感病小豆品种‘宝清红’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激发处理小豆真叶,而后对真叶挑战接种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低浓度(11.61 mg/L)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小豆对锈病的抗性。夏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褪黑素对夏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表明褪黑素无抑菌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褪黑素激发诱导了水杨酸(SA)通路关键基因NPR1于接种后24 h显著上调表达,且病程相关蛋白PR1、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及PR5均于接种后24~120 h被显著诱导表达,说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诱导NPR1表达,进而激活下游PR蛋白的高水平应答,使感锈病小豆品种获得对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7.
褪黑素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干旱敏感型品种绥农26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0、100、300、500、800μmol·L~(-1))浸种对6%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抑制了大豆种子萌发,与对照(蒸馏水处理种子)相比,处理D(6%PEG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根体积和鲜重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8.14%、23.72%、21.4%、25.6%;根系电导率、MDA和H_2O_2含量大幅上升,增幅分别为51.18%、83.33%和60.60%。而褪黑素浸种处理(100、300、500、800μmol·L~(-1))显著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促进了根系生长,其中以根直径和干重提升最为显著,分别增加了16.38%、29.73%、34.97%、31.72%和10.70%、14.28%、10.70%、25.00%;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提高,其中处理M500+D(500μmol·L~(-1)褪黑素+6%PEG)效果最为显著,增幅分别为37.61%、40.10%、12.96%和28.31%。在6%PEG-6000模拟的干旱胁迫下,500μmol·L~(-1)褪黑素浸种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干旱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8.
甜菜碱是在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细胞相容性物质,它不仅能使细胞在干旱等胁迫条件下与环境保持渗透平衡,而且还具有稳定复杂蛋白质高级结构的能力。胆碱单氧化酶(CMO)在植物体中是催化胆碱转变为甜菜碱的关键酶,单独转化CMO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可以完成甜菜碱的合成,起到抗盐、耐旱的作用。小叶杨是我国特有乡土树种,具有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生长优良、寿命长等特性,在荒沙及黄土高原区均能生长。本研究以小叶杨为材料构建了干旱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的cDNA文库,以特异性引物从中扩增出一条1269bp大小的DNA片段,经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编码胆碱单氧化物酶(CMO);将该片段构建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在落叶松杂交育种中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带有该CMO基因的植物表达质粒转入杂种落叶松,收获球果取出种子,提取转化种子发芽长出幼芽的DNA,特异性PCR扩增和Southern、WesternBlotting检测证实落叶松中CMO基因的插入。因此,我们不仅克隆得到了小叶杨编码胆碱单氧化物酶(CMO)的基因,还将其导入杂种落叶松,得到CMO超重表达的转基因杂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69.
福州地区牡丹低温催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牡丹品种为材料在福州地区进行低温催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牡丹品种解除休眠所需的低温不同;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处理温度,可相应缩短低温时数;低温的累积过程是解除牡丹休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0.
【目的】以姜荷花杂交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浸种处理试验,打破姜荷花种子休眠,缩短姜荷花育种周期。【方法】利用激素、热水组合处理的方式,设置不同的浓度和浸种时间,以清水为对照,在 28 ℃条件下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催芽 60 d,统计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与对照相比,外源激素和热水处理均能有效打破姜荷花种子休眠,使其提前 1 个月开始发芽。外源激素浸种试验中,400 mg/L GA3 浸种处理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 29.3%、50.7%;80 ℃热水浸种 5 min 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 10.3%、17%,但部分种子出现烫死现象;在组合浸种处理试验中,60 ℃热水浸种 10 min + 400 mg/L GA3 浸种 24 h 为最佳的处理组合,发芽势为 40.7%,播种 60 d 发芽率达到 64.3%。【结论】激素和热水组合处理对姜荷花种子解除休眠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浸种后种子发芽提前,出苗更加整齐,适合育种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