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基础科学   109篇
  8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拓展和深化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研究为目的,运用随机理论,建立了基于加权马尔科夫链的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预测内蒙古河套灌区上中下游在未来时段内地下水埋深所处区间值。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灌区中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380, 2.742)区间,下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218, 2.506)区间,这两个区间的数值都低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河套灌区中下游的盐渍化有望进一步减轻。而上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1.227, 1.727)区间,此区间的数值高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时间河套灌区上游是控制地下水埋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2.
水盐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不同水平水盐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向日葵幼苗对水分、盐分胁迫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含盐量低于0.5%的盐渍化土壤中进行节水灌溉是可行的。幼苗初期灌水方案的选取对其生长影响较小,苗期灌水量维持在(35%~45%)θfc即可。现蕾期的灌水量则制约株高的生长,此段时间适宜灌水水平为(55%~65%)θfc。盐分水平不同对向日葵种籽的萌发时间和出苗率影响不同,含盐量达到0.8%时,则超过其耐盐能力向日葵种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63.
盐渍化地区油料向日葵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盐渍化地区进行节水灌溉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影响因素较多,而盐渍化地区根系吸水量的计算是进行节水灌溉的关键。该文根据带有作物根系吸水项的垂向一维土壤水运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应用节水灌溉试验野外实测资料计算了作物根系吸水速率,并检验了所计算根系吸水速率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到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中,建立了拓扑结构为15∶12∶5的根系吸水模型。研究表明:油料向日葵根系的主要吸水层集中在距地表0~50 cm土层间,最大吸水峰在20~40 cm之间运移;计算的根系吸水速率精度较高;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根系吸水模型对盐渍化地区油料向日葵根系吸水速率的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4.
向日葵株高和茎粗的空间结构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向日葵的株高、茎粗两生育指标田间系统采样研究,将影响系数法进行补充后应用到对两生育指标的原始数据特异值处理中。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探讨了株高、茎粗两生育指标的空间结构性并建立了变差函数模型。结果显示两变量具有较明显的区域化变量特征和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可用区域化变量理论来分析研究,经特异值处理后块金常数(C0)值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弥补了单纯采用经典概率统计法对作物生育指标进行分析的不足,对作物信息进行空间结构性和定量化研究可为精确农业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为解决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东南地区由于零灌溉所带来的"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等问题,确定适合于当地的高产高效节水型灌溉制度。[方法]以当地主要作物大豆为供试作物,开展了喷灌条件下的作物产量、水分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当地原有的零灌溉农业种植模式并不能为大豆的种植提供足够的水分,采用喷灌技术追加2次灌溉,大豆可增产20.0%,但是经济效益并没有提高;追加4水灌溉,虽然总收益最高,但是大豆的作物水分生产率却相比3水灌溉小了很多,造成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结论]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分别对大豆增加3次灌水定额为200m3/hm2的灌水,不但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增产47.8%),而且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66.
河套灌区控制排水对氮素流失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旭  史海滨  李瑞平  苗庆丰  田峰  于丹丹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11):315-322,420
为探求控制排水对油葵农田土壤氮素流失、氮肥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的影响,设置生育期控制排水深度分别为40cm(K1)、70cm(K2)、100cm(K3)3个处理,选择明沟排水作为对照处理(CK),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K1处理土壤NH+4N含量(质量比)最高,平均值为20.17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较K2、K3、CK处理高31.36%、46.16%、15.22%。不同处理间土壤NO-3N含量差异性大于NH+4N。生育期灌溉后0~40cm土壤NO-3N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K1、CK、K2、K3。不同处理NO-3N流失量均大于NH+4N,K1、K2、K3、CK处理NO-3N流失量较NH+4N分别高60%、52.63%、30.77%、58.82%。暗管排水处理,出口埋深越小,排水量越小,氮素流失量越小,控制排水稳定了地下水埋深变化。控制排水处理(K1、K2)提高氮肥偏生产力3.04%~11.15%,提高了养分吸收量。K1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最大,分别较K2、K3、CK处理增加4.54%、7.72%、11.15%(P<0.05)。K1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较K2、K3、CK处理分别增加4.52%、7.69%、11.14%。油葵收获后,各处理0~100cm土壤NH+4N含量为0.98~8.13mg/kg,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NH+4N含量减少,0~40cm土层CK处理土壤NH+4N含量最大,较K1、K2、K3处理分别大11.65%、14.55%、18.19%(P<0.05)。相同处理相同土层NO-3N含量明显高于NH+4N含量;生育期灌溉后,0~10cm土壤中NO-3N均随水向深层土壤运移,而K1处理将大多NO-3N聚集在20~40cm土层中。在生长中后期,20~40cm土层为油葵根系旺盛层,K1处理对土壤中氮素利用相对较高。综合油葵产量、土壤氮素变化规律、氮肥利用效率及氮素流失情况,适宜的排水方式为生育期控制排水深度40cm(K1)。  相似文献   
67.
河套灌区套种粮油作物耗水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河套灌区磴口项目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套种玉米与小麦套种油葵2种立体种植模式下,生育期内作物日平均蒸发蒸腾量分别为:小麦4.31 mm、覆膜玉米4.43 mm、不覆膜玉米4.39 mm、油葵3.42 mm.根据田间波文比系统监测数据,通过多种方法确定项目区ET.比较,FAO-56推荐Penman-Mo...  相似文献   
68.
覆盖对盐渍土壤冻融特性与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河套灌区进行不同覆盖措施秋浇田间冻融试验,研究其对盐渍土壤冻融特性及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覆盖量0.9kg/m2(F0.9)、秸秆覆盖量0.6kg/m2(F0.6)、玉米整秆覆盖(YZ)、地膜覆盖(DM)、未覆盖(CK)。研究表明:覆盖秋浇后,不同地面覆盖的输热能力对地层的热响应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覆盖影响了土壤冻结融化推进过程,改变了土壤冻结深度对气温负积温的响应关系,通过初步确定冻结期冻土深度与负积温变化的定量关系,可用气温负积温来判断和预测冻结期内土壤冻结深度的变化。从冻融期结束后春玉米播期的土壤水、盐、热3方面综合考虑不同地面覆盖对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各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提高了春玉米播期0~10、0~40和0~120cm的土壤储水量,但覆盖使得土层0~20cm土壤含水率偏高,不利于春玉米播种及出苗。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降低了表层0~10cm及耕层0~40cm土壤含盐量,整秆覆盖YZ的控盐效果最好。地膜覆盖下春玉米的适宜播期较CK提前了7d,而秸秆覆盖较CK延后了6~7d。覆盖措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的出苗率,处理YZ与F0.9出苗率显著高于F0.6和DM。  相似文献   
69.
区域土壤水盐动态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黄河河套灌区多年的区域水盐监测资料 ,比较了 ANN三层、四层 BP网络不同学习速率下的收敛效果 ,拟合精度 ,应用四层 BP网络模型对灌区的年内不同时期的土壤水分、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表明 ,BP网络可以用于区域土壤水盐动态预测 ,方法简便可行 ,有较高的精度 ,是对传统的区域水盐动态模数值拟预测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70.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盐渍化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微生物可以通过摄入能量合成有机渗透压物质来实现对盐度的适应,然而,不同程度盐渍土微生物对能量的需求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该研究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选取河套灌区轻度盐渍土S1(电导率为0.46 dS/m)及中度盐渍土S2(电导率为1.07 dS/m)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个处理,包括不施氮(CK),单施无机氮(U1)以及分别用有机氮(U3O1、U1O1、U1O3和O1)替代25%、50%、75%和100%的无机氮,监测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呼吸在第二个生长季的动态状况。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会导致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活性下降,S2土壤较S1土壤微生物量碳下降12.01%~68.81%,土壤微生物量氮下降14.31%~58.58%,土壤呼吸速率下降11.75%~54.71%。不同盐分条件下,适当的有机肥施入比例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活性,S1和S2盐渍土分别以U1O1及O1处理较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土壤呼吸分别较U1处理提高48.44%、42.50%、31.74%,68.07%、48.99%、45.19%。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温度、土壤矿质氮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从玉米产量及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角度,得到该地区适宜的施肥模式为,轻度盐渍土:有机氮替代50%无机氮;中度盐渍土:有机氮替代100%无机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