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271篇
农学   216篇
基础科学   204篇
  137篇
综合类   1487篇
农作物   146篇
水产渔业   222篇
畜牧兽医   755篇
园艺   227篇
植物保护   18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鱼类的皮肤是鱼类的一道物理和化学屏障,皮肤粘液除了包围入侵的微生物外,还含有许多抗菌物质,包括抗菌肽、溶菌酶、凝集素和蛋白酶。鱼类的胃肠消化道含有的酸、胆盐和酶类能使病毒和细菌灭活并消化之。多数情况下,皮肤就足以抵抗致病性微生物,而当皮肤受到机械损伤时,这些病原生物就能致病。当微生物进入鱼体组织后,会遇到一系列的可溶性的细胞成分的防御。血浆里的补体系统在识别细菌的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其激活产物能裂解细菌,激发炎症,引起吞噬细胞的浸润,提高其吞噬活力。补体能被细菌的组分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激活,也可以被C-反应蛋白,凝集素等能直接结合细菌表面的物质间接激活。血浆也含有许多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例如转铁蛋白,抗蛋白酶)或杀菌物质(例如溶菌酶)。鱼类感染病毒后,感染的细胞产生干扰素,引起相邻的细胞的抗病毒机制以免受感染。抗病毒的细胞毒性细胞能裂解病毒感染细胞,降低病毒在其中增殖的速率。因此,先天性防御可以提供一种预先存在的,快速反应的保护力,该系统是非特异性的;与反应缓慢的、温度依赖性的特异性免疫相比,具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982.
九种诱食物质对黄金鲫的诱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鱼腥素、排草、大茴香、苏叶、植物肽、木香、复合氨基酸、动物肽、公丁9种诱食物质,通过摄食行为学法确定其对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诱食效果。结果显示:9种诱食物质明显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25%、0.05%、0.05%、0.75%、1.25%、0.05%、0.35%、0.20%、0.15%。摄食量法试验显示:饲料中添加0.05%大茴香、1.25%植物肽、0.35%的复合氨基酸和0.05%的木香4组对黄金鲫诱食效果较好,而添加0.35%的复合氨基酸和0.05%的木香对黄金鲫诱食效果最好,经过SPSS软件分析,0.35%的复合氨基酸组和0.05%的木香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都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相似文献   
983.
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研究对象,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对DMRT1的全长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结构和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河川沙塘鳢DMRT1基因在8种组织(鳃、肠、心、肌肉、脑、肝、脾、性腺)、胚胎发育的8个时期(受精卵期、桑椹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体节期、口裂期、出膜后1 d和出膜后3 d)以及性腺发育的4个时期(Ⅰ~Ⅳ期)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DMRT1基因c DNA序列的全长为2025 bp,编码297个氨基酸,其中包括89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73 bp的5'非编码区和1058 bp的3'非编码区。与已知物种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后发现,河川沙塘鳢DMRT1的氨基酸序列与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欧洲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的同源性最高。DMRT1基因在河川沙塘鳢的精巢组织大量表达,而在卵巢、肌肉、心以及肝4种组织中表达较少,在其它组织中几乎不表达; DMRT1基因在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有表达,在原肠期的表达量最高;此外,DMRT1基因表达量在精巢发育的不同时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精子成熟期(Ⅳ期)达到最大值,而在卵巢发育的不同时期表达量较少且表达强度差异不明显,因而推测河川沙塘鳢DMRT1基因与精巢的发生和功能的维持有关。研究结果为解析河川沙塘鳢DMRT1基因的功能及其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开展河川沙塘鳢单性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4.
鳗鲡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鳗鲡是鳗鲡属鱼类的统称,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硬骨鱼纲、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1-2]。鳗鲡为洄游性鱼类,具有特殊的生活史,一般在淡水中生活、海水中产卵孵化[3]。鳗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肉多刺少、经济价值高,是世界性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985.
冷水性鱼类对维生素的营养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维生素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冷水性鱼类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以及影响饲料中维生素添加剂量的因素、维生素的营养病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86.
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4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7种组织中的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的组织特异性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种石斑鱼的4种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2种石斑鱼同一组织间MDH酶谱没有差别;LDH酶谱相似,只在迁移率上略有差异;EST、SOD酶谱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可作为鉴定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87.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axis,GH/IGF-轴)是调控鱼类生长的主要内分泌轴线。为探讨生长相关基因GHR、IGF-2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河川沙塘鳢的GHR、IGF-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GHR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2 179 bp,开放阅读框为1 830 bp,共编码609个氨基酸,IGF-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1 586 bp,开放阅读框642 bp,共编码213个氨基酸。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GHR、IGF-2基因在9个不同组织(脑、肝、心、肌肉、脾、肠、性腺、鳃、肾)和8个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卵期、桑椹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体节期、口裂期、出膜后1 d、出膜后3 d)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2和GHR基因在所检测的9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肝脏、肌肉、性腺、脑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胚胎发育阶段GHR和IGF-2基因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原肠胚期表达量较高,表明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qRT-PCR进一步比较了雌、雄河川沙塘鳢GHR和IGF-2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90、150、210、270、330 d)脑、肝、肌肉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各时期雄鱼GHR和IGF-2基因在肝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雌鱼,肌肉和脑GHR基因mRNA的表达量则无显著差异。而IGF-2基因则仅在雌、雄鱼210 d的脑和150、210 d的肌肉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肝GHR和IGF-2基因mRNA表达的雌雄差异是河川沙塘鳢雌雄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8.
杂交笛鲷人工繁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红鳍笛鲷(♀,40尾)×千年笛鲷(♂,45尾)杂交,得到受精卵2.2kg,浮卵率为78.57%,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0.51%,共得到健康仔鱼349.2万尾;千年笛鲷(♀,30尾)×红鳍笛鲷(♂,28尾)的杂交,不成功。在水温27.5~33.5℃、盐度27.5~32.5、pH7.6~8.3、溶解氧4~6 mg/L条件下,杂交笛鲷仔鱼经过32 d的培育,用3个育苗池塘(面积共0.933 hm2)培育出平均全长36.8 mm的幼鱼44.4万尾,单位面积培育鱼种47.57万尾/hm2,育苗成活率为8.95%。  相似文献   
989.
东风螺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绍武  廖经球  黄海  高磊 《水产科学》2007,26(11):632-636
东风螺(Babyloniasp.)属软体动物的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1-3]。我国的主要经济种类有方斑东风螺(B.areolata)、泥东风螺(B.lutosa)和台湾东风螺(B.form osae)3种[4-5],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东风螺肉质鲜美、酥脆爽口、经济价值高,是近年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就东风螺的生物学及其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作了概述,为东风螺的人工增养殖提供参考。1生物学特性1.1栖息环境东风螺一般分布于潮下带数米至数十米水深的海区,不同种类对底质的要求不同。方斑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  相似文献   
990.
黄粉虫对鹌鹑生长性能与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将200只白羽鹌鹑,随机分成4组,分别添加3%、2%、1%的黄粉虫粉和3%的鱼粉。饲喂到35日龄,记录各组鹌鹑体重、存活率和饲料消耗量。每组屠宰5只,取胸肌并测定失水率、滴水损失率、水浴损失率、肌纤维直径以及剪切力等相应实验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黄粉虫可提高鹌鹑增重、降低死亡率,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饲喂黄粉虫可使鹌鹑的肌纤维直径变大,剪切力变大,对肌肉的保水性提高,延长了肌肉的货架期,对肌肉的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