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滑液囊支原体可引起鸡滑液囊炎,该病是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侵害关节滑液囊膜及腱鞘为主,引起关节渗出性滑膜炎、腱鞘炎及跗关节和脚掌肿胀。本文就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预防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2.
近年来规模化猪场采取现代化管理技术及规范性防疫措施,许多烈性传染病已得到控制,而以猪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的呼吸道病复合征(PRDC)成为现代养猪业的主要危害。论文详细阐述猪喘气病发病特点及其危害,并客观评价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旨在为规模化猪场控制该病提供综合性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3.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效果不佳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防非措施千千万,生物安全第一站",非洲猪瘟的"横空出世"倒逼猪场重新思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这似乎是目前对抗非洲猪瘟唯一可用的神盾。实地调研发现:多数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与预期效果相距甚远,探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不少猪场管理者的心思不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上,而是寄希望于非洲猪瘟疫苗的早日问世;培训不系统;领导说不清;方法不可行;后勤供养不充足及"压迫式"执行效果差等。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猪场健康管理的第一道屏障,而接种疫苗是最后一道防线,不能本末倒置。猪场摸索出适合自己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就相当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难做的事"需要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积累,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有机会迎来暴发。  相似文献   
134.
为解决茶树种间杂交不亲和及F1代生长发育困难等问题,在云南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sh)Melchior]与福鼎大白茶(C. Sinensis'Fuding Dabaicha')间进行了种间杂交试验,随机选取9个F1代杂种幼胚进行了组织培养,其余杂种田间播种,获得福鼎大白茶(♀)×云南大理茶(♂)杂交组合的3个幼胚组培苗株系,而播种的萌芽率为零.应用简单重复区间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F1代组培苗进行了亲子鉴定,其中15个随机引物在第1株杂交后代(F1-1)中共扩增出283条ISSR谱带,包括能在双亲中检出的275条和F1-1自身的特异带8条.在第2株杂交后代(F1-2)中有282条谱带能在双亲中检出,在第3株杂交后代(F1-3)中有288条谱带能在双亲中检出.卡平方检验表明,在F1-1、F1-2及F1-3中扩增出的谱带数与亲本中各对应位点所显示的谱带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ISSR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5.
东北地区2009年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金欣  吕淑霞 《玉米科学》2011,19(3):138-140
利用含Htl、Ht2、Ht3和HtN抗性基因的玉米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对2009年采自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省28个地区的113株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种群动态分析。共鉴定出0、1、2、3、N、12、13、1N、2N、123、12N和123N号12个生理小种,有能克服单抗性基因的小种,也有能同时克服4个抗性基因的强致病性小种,生理小种组成趋于多元化。其中,0号和1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47.8%和19.5%。所鉴定的113个菌株对抗性基因Ht1、Ht2、Ht3和HtN的毒性频率分别为37.2%、21.2%、4.4%和15.9%。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明显,生理小种的分布与种间的变异频率趋于复杂化。玉米大斑病菌0号和1号小种以外其他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升高和品种抗性的丧失是玉米大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6.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瘟病毒(CSF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设计合成两对能特异性扩增CSFV、BVDV的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检测CSFV和BVDV的双重RT-PCR方法,扩增两种病毒的片段,大小分别为938、650 bp。应用该方法对11批牛睾丸细胞、7批胎牛血清、60个批次的猪瘟细胞苗、10份全血样及10份组织样进行检测。通过试验证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防止猪瘟细胞苗的污染及进行CSFV和BVDV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7.
黄病毒RNA复制子在病毒致病机制、新型疫苗和药物研发上应用广泛,而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 TMUV)是我国新发现的以引起水禽产蛋量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黄病毒属成员。为构建TMUV RNA复制子,本研究以TMUV JXSP株感染性克隆为基础,利用Overlap PCR分别对病毒基因组进行CPrME、CPrM、PrME和PrM等4种方式结构蛋白基因的缺失,并在缺失部位插入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报告基因下游连接口蹄疫病毒2A蛋白基因序列,获得的基因组全长PCR融合产物纯化后,体外转录成mRNA,并转染至BHK-21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点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利用构建的TMUV RNA复制子,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替换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mRNA转染细胞72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显示,4种TMUV RNA复制子转染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均能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Western blotting能检测到HA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ΔCPrME、ΔCPrM、ΔPrME和ΔPrM等4种能有效表达外源基因的TMUV RNA复...  相似文献   
138.
湖北省某鸡场疑似巴氏杆菌(Pasteurella)感染,从送检病鸡的肺脏和肝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菌落形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命名为Pm-HB株。动物回归试验表明,10 CFU细菌即可100%致死30日龄SPF鸡,可确诊为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39.
我国玉米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我国发生的玉米灰斑病菌地理差异及遗传结构,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对玉米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尾孢菌特异引物对分离自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16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通过ISSR标记筛选出10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81条DNA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之间,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19~1.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9时,供试菌株被聚为2大类群,来自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菌株各自聚为一组,在DNA水平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认为是2类不同的致病类群。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西南各地区玉米灰斑病的主要致病菌均为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a。表明我国玉米灰斑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标记可揭示出玉米灰斑病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性,可用于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0.
从我国玉米品种资源中筛选出6个具有广泛血缘代表性的自交系B73、掖478、Mo17、齐319、黄早四和丹340作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确定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体系。利用6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鉴别寄主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鉴别出7个生理分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