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0篇
  18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日粮组成和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日粮组成和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肉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优肉品质所需的日粮适宜能量水平.选取体重(15.18±0.85)kg的乌金猪90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头,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以中国肉脂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能量需要设计中能量水平(组Ⅲ,消化能12.98 MJ/kg),以NRC(1998)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能量需要设计最高能量水平(组Ⅰ,消化能14.22 MJ/kg),此两个能量水平间设计中高能量水平(组Ⅱ,消化能13.60 MJ/kg),在中能量水平下依次分别设计中低能量水平(组Ⅳ,消化能12.36 MJ/kg)和最低能量水平(组Ⅴ,消化能11.74 MJ/kg),每个能量水平间的梯度为0.62 MJ/kg.各组在不同生长阶段日粮蛋白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水平基本固定.试验期至100 kg体重,分别在30、60和100 kg体重时屠宰,测定肉品质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采用模糊综合评定系统分析并确定最优肉品质日粮适宜能量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组成和能量水平对乌金猪不同生长阶段肌肉pH、系水力、剪切力、烹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有明显影响,组Ⅰ、Ⅲ、Ⅴ及其日粮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大理石纹在60和100 kg体重时差异显著(P<0.05).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降低,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在100 kg体重时达显著水平(P<0.05);粗脂肪、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降低,不同生长阶段组Ⅰ、Ⅲ、Ⅴ及其日粮的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以大理石纹、剪切力、滴水损失为评定肉品质的代表指标,通过综合评定确定30、60和100 kg体重时最优肉品质适宜的日粮能量水平分别为13.10、13.08和13.11 MJ/kg.研究结果可为乌金猪的合理饲养和改善肉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营养状况对猪免疫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传染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猪处于营养的临界状态甚至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加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猪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营养因素对猪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作~概述。l蛋白质目前,关于蛋白质与猪免疫力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对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母猪在怀孕和泌乳期间分别饲喂9%和18%粗蛋白日粮,对仔猪合成抗体的能力没有影响,仔猪血清Igh、IgA、IgM的水平不受母猪口粮蛋白质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血液中的许多蛋白质和酶具有遗传多态性,这类遗传多态性同红细胞的抗原变异一样被应用于血型分类的研究。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家畜的血液蛋白多态性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牛血液中有26种以上的蛋白具有多态性。而对牦牛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始于80年代,已发现牦牛血液中有多种蛋白质和酶具有遗传多态性。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牦牛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1 牦牛血液蛋白质多态性11 血红蛋白(Hb)牦牛Hb的遗传机制,一般认为受HbA、HbB2个等显性等位基因控制,表现出HbA…  相似文献   
34.
维生素A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肉鸡日粮添加0-44000IU/kg不同水平维生素A,测定其血清抗体滴度,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浆和肝脏维生素含量及体重。结果表明:提高日粮维生素A水平对肉鸡体重影响不大,血浆和肝脏维生素A含量增加;日粮缺乏维生素A肉鸡的抗体生成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低于添加维生素A肉鸡,  相似文献   
35.
脂肪酸钙是以动植物脂肪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将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的一种保护油脂,又称过瘤胃脂肪,是一种新型的反刍动物能量添加剂.自80年代以来,已研制生产出不同品种的脂肪酸钙,但在我国脂肪酸钙商业化产品还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36.
日粮脂肪来源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肉鸡日粮中分别添加7%的猪油、玉米油、亚麻子油和鱼油,检测血清抗SRBC抗体滴度和伴刀豆球蛋白A(conA)、商陆分裂素(PWM)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表明,四种脂肪对抗体生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鱼油作用更显著;四种脂肪亦可明显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但脂肪种类对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差异不大;鱼油可促进肉鸡生长,其余三种脂肪对肉鸡体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不同日粮对乌金猪不同生长阶段脂类分解代谢的差异。选用乌金猪为研究对象,以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确定的乌金猪适宜能量与蛋白水平的日粮和美国NRC(1998)推荐的猪营养需要量为依据,设计和配制乌金猪WJ和NRC日粮。选取体重约23kg的乌金猪36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分别于30kg、60kg和100kg体重时屠宰,通过real-time PCR比较了4个脂肪分解代谢相关基因在脂肪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各个屠宰体重,WJ日粮组HS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RC日粮组(P>0.05);在各个屠宰体重,WJ日粮组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RC日粮组(P<0.05);在30kg和60kg屠宰体重,WJ日粮组CP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RC日粮组(P<0.05),但在100kg屠宰体重水平时,WJ日粮组CP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于NRC日粮组(P>0.05);在各个屠宰体重,WJ日粮组PPAR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RC日粮组,在30kg屠宰体重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WJ日粮通过上调脂肪分解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了脂肪组织脂肪的分解,减少了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38.
农机跨区作业紧急调配算法适宜性选择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前农机跨区紧急作业中供需信息不对称,农机部门缺乏科学合理的紧急调配方案,无法在紧急状况下指导农机进行及时有效的调配。针对上述问题,该文研究了农机跨区作业紧急调配模型和算法。首先分析了多机多任务紧急调配过程,建立了以最小化调配成本和损失为目标的紧急调配模型,提出了基于距离最近优先的多机多任务紧急调配算法(shortest-distance first algorithm,SDFA)和基于贡献度最大优先的多机多任务紧急调配算法(max-ability first algorithm,MAFA),前者是搜索当前距离最近的农田和农机,进行优先分配,后者是搜索当前贡献度最大的农田和农机并进行优先分配。采用该文算法对河北省邯郸市2017年的真实数据以及随机生成的农田和农机实例库进行计算与分析可知,当农机数量充足时,算法MAFA的平均调配成本要比SDFA的平均调配成本降低4.34%。当农机不足时,SDFA的平均损失和平均调配成本要比MAFA的平均损失和平均调配成本分别下降了12.79%和4.11%。进一步验证可知,当农田数量为6时,上述2种算法比笔者之前提出的基于非合作博弈紧急调配算法(non-cooperative game algorithm,NCGA)的平均运算性能均提升25%以上,当农田数量为30时,性能均提升41%。该研究可为农机管理部门紧急调配与决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硅介导稻瘟病抗性的生理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主要的病害之一,每年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研究表明,施用硅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病害防治措施,在增强植物抗病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本文旨在探讨硅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效应及生理作用机理,为稻瘟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选用稻瘟病广谱感病品系CO39(不含已知抗稻瘟病基因)及其近等基因系C101LAC(Pi-1)(抗病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1)不加硅不接种(Si-M-)、(2)加硅不接种(Si+M-)、(3)不加硅接种(Si-M+)和(4)加硅接种(Si+M+)等4个处理,通过光照培养箱控制生长条件,用Hoa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试验,研究施硅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对水稻根系和叶片中硅、酚类物质、水杨酸、乙烯及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显著降低两个水稻品系的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抗病品系C101LAC(Pi-1)的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感病品系CO39。施硅后,两个水稻品系的根、茎、叶中的硅含量都显著增加,地上部的硅含量明显高于根部。稻瘟病菌侵染条件下,加硅显著降低两个材料叶片中的总酚含量,对根系中的总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接种稻瘟病菌情况下,加硅对第3天叶片中总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显著降低了第7天叶片中的总酚含量,两个水稻品系表现一致。对两个品系水稻品种来说,根系中的总酚含量明显低于叶片中的总酚含量。稻瘟病菌侵染条件下,加硅显著降低两个材料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对根系中的木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接种稻瘟病菌情况下,加硅显著增高了CO39叶片中的水杨酸含量,而对于C101LAC(Pi-1),加硅只在第3天显著增高了叶片中的水杨酸含量。接种稻瘟病菌后,施硅使CO39在第3天叶片中的水杨酸含量显著增高,而对C101LAC(Pi-1)没有显著影响。在两个品系的根系中都没有检测到水杨酸。接种稻瘟病菌后,施硅显著降低了两个水稻材料叶片和根系中的乙烯含量。不接种稻瘟病菌情况下,叶片中乙烯含量极低,加硅显著降低了CO39第3天根系中乙烯含量,而对于C101LAC(Pi-1),加硅后,第3天和第7天根系中乙烯含量都显著降低。加硅显著降低两个材料叶片中H2O2的含量,而显著增加了根系中H2O2含量。对两个品系水稻品种来说,根系中的H2O2含量明显低于叶片中的。【结论】施硅能显著增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改变植株体内的生理代谢状况,调节植物体内酚类物质的含量,并通过诱导信号物质如水杨酸、乙烯、H2O2等的变化来提高水稻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0.
生猪有源电子标签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研究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的2.4 GHz频段生猪有源电子标签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的电路板测试,得出下列结果:随着数据传输率呈倍数的减小,通讯距离和信号强度都逐渐增加;采用60或10 kbps数据传输率时,都能达到较好的通讯效果;使用该有源电子标签,可在50 m范围内准确识别,极大地提高了生猪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