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5篇
  46篇
综合类   186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土壤盐渍化不仅严重制约着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且对绿洲生态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该文提出将多种极化目标分解方法、绕封模型(wrapper feature selector, WFS)特征子集选择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结合起来(简称WFS-SVM),利用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SAR)数据实现对土壤盐渍化监测。以新疆干旱区典型绿洲--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渭-库绿洲)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四极化Radarsat-2数据进行多种极化目标分解处理,得到相应的特征参数和特征分量。采用WFS方法进行SVM最佳特征子集的选择,并选出最佳适应度的子集对 SVM进行训练。从而构建基于最佳特征子集和最优分类参数的WFS-SVM分类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不同程度盐渍地信息(包括重度盐渍地和中-轻度盐渍地)的提取,并结合野外实地考察验证数据,将分类结果与经典的Wishart监督分类方法和一般SVM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全极化PolSAR影像在干旱区盐渍地信息提取的精度,相比Wishart监督分类,该方法分类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14.12个百分点和0.18,证明了该文所提出的监测方法具有有效性和研究潜力。该成果也将促进PolSAR数据在干旱区盐渍化监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2.
基于数字遥感图像的艾比湖绿洲近30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艾比湖绿洲位于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天山北坡绿洲带(新疆最重要的经济带)上游,是新疆重要的农业区和棉花基地。采用1972年MSS,1990和2001年TM和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其进行目视判读,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分类得出其分类图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分析了艾比湖绿洲近30a绿洲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2—2001年的近30a期间,艾比湖绿洲在外观特征和分布上均有显著变化,面积也有明显扩张。尤其是1990—2001年的11a间,绿洲变化更为显著。同时,艾比湖绿洲面积扩大的同时面临着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被打破,荒漠化和绿洲化的冲突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63.
[目的]为了探讨艾比湖流域近10a间景观格局及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方法]运用RS和GIS技术,并结合景观指数和生态弹性度对该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1)近10a来,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说明景观格局持续受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矛盾的巨大压力;(2)2001年斑块个数为2 560个,而2009年增加至3 476个,说明该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呈破碎化趋势。景观破碎度由2001年的0.054 0增加为2009年的0.073 3,说明其景观趋于不稳定,生态安全性降低;(3)2001—2009年生态弹性度呈"∧"型变化趋势,先由2001年的1.20×107增加为2005年的1.57×107,然后再降为2009年的1.49×107,但总体是趋于增大的趋势。[结论]从整体上综合考虑,2001—2009年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安全度降低。  相似文献   
464.
本研究旨在分析牛支原体P48基因的序列特性、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根据GenBank中PG45菌株P48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CP002188.1)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Overlap-PCR扩增获得P48基因全长,其目的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上并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信号肽、跨膜结构、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结果显示,分离株P48基因序列为1 407 bp,与Mb PG45国际标准株的同源性为100%,聚类于一支;P48基因编码4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一个无跨膜、稳定的亲水性蛋白;P48蛋白存在信号肽,有4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1个糖基化位点,其二级结构是混合型,其中α-螺旋所占比例最高(41.76%),无规则卷曲次之(37.69%)。功能预测显示,在信号转导、胁迫应答、受体等方面该蛋白存在较高概率。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分离株P48基因片段,其编码的蛋白是一个稳定可溶、亲水性蛋白,为分析分离株P48基因的特性和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5.
基于ETM+数据的干旱区盐渍化土壤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准确而自动地提取盐渍化土壤信息对于土壤盐渍化监测和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特有的干旱地区为研究区,在对研究区土壤特征实地调查和典型土壤遥感信息分析基础上,利用含有7个多光谱波段的2001年8月1日增强-加型专题绘图仪(ETM+)遥感图像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第三主成分(PC3),分别作为非盐渍化土壤和盐渍化土壤信息提取的主要特征变量,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TM1、TM7作为辅助特征变量。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建立信息提取模型,对研究区遥感图像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证明,基于研究区遥感信息特征基础上的盐渍化土壤信息自动提取是可行并能达到较高信息识别精度的。  相似文献   
466.
为了探究菊花在衰老进程中花色变红的机制,以317个菊花品种为材料,对其花色的变化进行田间调查,将其划分为7大色系,结果表明有202个品种在衰老过程中会发生变红现象。选择不同色系109个变红明显的品种,以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色差仪测量3个时期的花色表型,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5个品种‘白皇后’、‘蒙白’、‘南农玉扣’、‘南农绿冻’和‘伊比斯阳光’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多数菊花的衰老过程中,花瓣表面明度L*值降低,红度a*值升高,颜色逐渐变红。5个品种花瓣中的类黄酮,尤其是花青素苷的含量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此外,丙二醛含量也逐渐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少。综合各项指标,菊花花瓣衰老过程中花青素苷的积累是引起花瓣颜色变红的关键因子,推测是花青素代谢途径变化导致。  相似文献   
467.
切花小菊绿心性状杂种优势与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绿心性状是单瓣切花小菊重要的观赏性状,研究切花小菊绿心性状杂种优势和遗传基础以利于指导绿心切花小菊的选育工作。【方法】分别以‘南农丰收’(黄心小菊)ב南农红霞’(绿心小菊)的81个杂交后代和‘南农红云’(绿心小菊)ב南农小清新’(绿心小菊)的70个杂交后代作为遗传群体,选取花心颜色等级得分值(简称花心颜色值,下同)、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等3个指标对F1代绿心性状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单个世代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绿心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2个组合F1代群体各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24.88%-90.76%,组合I(黄心×绿心)各指标变异程度普遍大于组合II(绿心×绿心),组合II各指标平均值普遍优于组合I。组合I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的中亲优势分别为-0.14、-3.42和0.11,除绿心持续期杂种优势为正值,其他指标杂种优势均为负值;组合II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的中亲优势分别为-0.11、-10.61和-1.02,绿心持续期的超亲优势为-0.52。2个组合F1群体均存在正向和负向超亲个体。组合I和组合II的F1代花心颜色中绿色占比分别为3.70%和2.86%,父本颜色和比母本颜色低一等级的颜色在后代中占比接近且较大,均大于等于20.00%。2个组合绿心颜色得分、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均由2对主基因控制,除花心颜色值为负向效应外,其他指标表现为正向增效效应。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8.64%-98.83%、95.04%-96.54%和66.73%-92.52%。2个组合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与绿心持续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F1代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可选取其中有利个体进行选育,绿色花心颜色遗传能力弱,选择花心颜色为绿色的品种做父本,有利于提高后代出现绿色花心的可能性。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均具有高遗传力,适于早期世代选择,各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有利于集中优势选育绿心小菊。  相似文献   
468.
以少侧芽标准型切花菊精の一世为材料,比较了离体条件下不同部位侧芽的萌发特性,以及添加外源NAA、6-BA和不同温度处理对其侧芽萌发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茎段侧芽萌发速度快于上部和下部,长枝率从上部至下部逐步提高。上部侧芽IAA和ABA含量均显著高于中下部;中部ZT/IAA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中下部ZT/ABA、GA/ABA均高于上部。外源NAA浓度的增加使侧芽萌发率和长枝率降低、侧芽的ZT含量显著下降、IAA含量显著上升,而GA和ABA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导致ZT/ABA和ZT/IAA显著降低。0.5 mg/L和1.0 mg/L 6-BA处理均促进了侧芽的萌发,但长枝率明显下降,侧芽的ZT含量显著升高,GA和IAA含量显著下降,导致ZT/IAA显著升高。高温(30℃)引起侧芽中ZT含量极显著降低,ABA和GA含量显著升高,使ZT/ABA、IAA/ABA、ZT/IAA以及(GA+IAA+ZT)/ABA显著降低,抑制侧芽萌发生长,而25℃侧芽正常萌发生长。综上所述,外源激素和温度能对侧芽的萌发生长产生影响,其中内源激素ZT/IAA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大量扩繁时应选取萌发率、长枝率高的植株中部或者下部茎段,且在培养基中添加0.5 mg/L的6-BA,25℃的培养温度,有助于精の一世的快速扩繁。  相似文献   
469.
黄芪多糖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24头20日龄三元杂交仔猪,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在20日龄、35日龄时分别肌肉注射黄芪多糖2,4,6 mL),并分别于20日龄、35日龄、50日龄采血检测仔猪外周血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数、猪瘟抗体水平、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应用一定剂量的黄芪多糖能极显著提高仔猪猪瘟疫苗的抗体水平(P<0.01),显著提高仔猪外周血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表明黄芪多糖对仔猪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0.
目的选用胡桃仁、白术、白芍、当归、柴胡、蒲公英、王不留行、紫花地丁、路路通、瓜蒌仁、甘草等中药组方,并使用10%聚乙烯醇和透皮剂2%氮酮,将药物做成乳房涂擦剂型,对患乳房炎泌乳黑白花奶年进行治疗,并对健康牛和用药前后乳牛乳房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血清白蛋白(SA)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检测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于用药第0天,1、3、7和15天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LDH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GOT、CPT采用赖氏作图法,SA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结果试验用中药组在用药3天和7天时分别使血清中的sA和GPT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与用药第0天相比差异极显著,抗生素组对血清中的SA和GPT含量也有影响,与中药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抗生素组对GOT含量有一定波动,效果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