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培养基是根据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需要配置而成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灭菌的目的在于彻底消灭培养基中所含的一切微生物及促使难溶性养分的有效化。为了减少胀袋的发生,达到生物资源高效利用,通过不同培养基湿度试验,得出以手抓料,用劲捏,以有水渗出却不滴下为湿度适宜。  相似文献   
42.
为筛选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于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贝勒、魅力、陇燕2号、陇燕3号、燕王、青海444、巴燕3号、林纳、白燕7号、青引1号)进行区域试验。于燕麦乳熟期刈割,切至2 cm后进行罐贮。60 d后开封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结果表明:陇燕2号干物质(DM)产量最高,为4905.45 kg·hm-2,青引1号干物质产量最低,为1773.65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10个燕麦品种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在30.73%~45.47%,DM含量最高品种为陇燕2号,最低品种为巴燕3号,2个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林纳、贝勒和陇燕2号3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2.63%、12.46%和12.4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贝勒和林纳2个燕麦品种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5.11%和26.11%,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10个燕麦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17%~4.33%,平均含量为3.39%,含量最高为贝勒,最低为燕王,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的发酵品质差异显著(P<0.05)。林纳的p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为6.86%,丙酸、丁酸、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发酵品质较好。10个燕麦品种发酵品质的V-Score评分中陇燕3号、林纳、陇燕2号、青海444、魅力、青引1号、白燕7号和贝勒8个品种的分值在80以上,发酵品质为优。综合考虑产量、营养品质和青贮发酵品质,林纳适宜作为青贮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加工。  相似文献   
43.
44.
针对我国丘陵山地番薯收获作业中存在的现有机型实用性较低、伤薯率高、明薯率较低、多为人工收获等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地轻量化番薯收获机。整机结构主要有变速箱、三点悬挂装置、挖掘装置、二次分选装置、升运分离装置等组成。该收获机能做到较高效率挖掘番薯,并在其升运期间振动分离土薯,同时收集升运过程中掉落番薯至二次分选装置并振动分离土薯。在此研究目的的基础上进行样机三维模型建立,并在样机制造完成后进行田间实地试验,记录试验过程中收获机的明薯率、伤薯率、漏薯率等数据,试验数据表明满足番薯收获机工作需求,并以此为以后样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5.
由于羊寄生虫病的种类多,加上宿主的种类、地理分布、自然条件不同,使预防极其复杂和困难.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6.
云南省是一个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的省份,就放牧饲养而言,很多地区有发展山羊养殖的条件.从气候条件看,大多数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和湿度多在山羊适应的范围.  相似文献   
47.
用饱和盐水浮聚法对60只云岭峻王黑山羊筛选肠道线虫感染者,共发现8种消化道线虫,分别是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古柏线虫、马歇尔线虫、仰口线虫、毛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夏伯特线虫,它们的感染率分别为100%、100%、100%、71.67%、86.67%、22.33%、100%、90%;体外寄生虫有软蜱和疥螨,感染率为100%和85%.从中选30只感染寄生虫的阳性山羊,分别用左旋咪唑片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驱虫试验,间隔7 d重复用药一次.结果表明:左旋咪唑组消化道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平均为84.63%,对体外寄生虫无效;伊维菌素组消化道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平均为99%,体外寄生虫软蜱的感染率下降为13.33%,疥螨的感染率下降为3.33%;在增重上,左旋咪唑组平均日增重为48.89 g,伊维菌素组平均日增重为72.22 g,比左旋咪唑组提高47.72%;即伊维菌素注射液驱虫效果明显优于左旋咪唑片剂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48.
鸡粪的微波处理技术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饲用粮、蛋白饲料和磷等资源极为紧缺的局面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另一方面,粗蛋白、钙、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鸡粪,却有相当大的部分被浪费,成为空气、水的污染源,这在集约化鸡场尤为突出。北京市现有大中型鸡场1300余个,鲜鸡粪年人均拥有量已高达150公斤以上。如何将数量如此巨大的废弃物开发成蛋白饲料,既控制住农业的自身污染,解除它对人民健康的威胁,又开辟出一种新的蛋白资源,已是迫  相似文献   
49.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296个陆驿的设置,带动了唐苜蓿的发展。《陇右监牧颂德碑》记载:时在陇右牧区,"莳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茭蓄禦冬"。考查发现,唐时期陇右、关内、河东三道、安西都、毗沙都和渭河与黄河下游流域乃至郢州等皆有苜蓿分布。《新唐书》记载:"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根据《唐六典》记载的驿站马匹数量,最大的都亭驿站有驿马75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00hm2,最小的驿站有驿马8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1.33hm2。驿田之性质与牧田同,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在隋朝设有掌管种植苜蓿的部门,唐有苜蓿丁掌管苜蓿种植,并以律令制度对苜蓿种植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以苜蓿为主的饲草基地,解决了冬季饲草这个大规模发展畜牧业的关键问题;唐代仍沿用着汉代苜蓿分期播种技术,加强了苜蓿秋冬季的管理,苜蓿在饲用、食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都有大的发展。隋唐五代苜蓿的管理经验和种植利用技术,对今天我国苜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鉴借作用。  相似文献   
50.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9):183-193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296个陆驿的设置,带动了唐苜蓿的发展。《陇右监牧颂德碑》记载:时在陇右牧区,“莳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茭蓄禦冬”。考查发现,唐时期陇右、关内、河东三道、安西都、毗沙都和渭河与黄河下游流域乃至郢州等皆有苜蓿分布。《新唐书》记载:“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 根据《唐六典》记载的驿站马匹数量,最大的都亭驿站有驿马75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00 hm2,最小的驿站有驿马8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1.33 hm2。驿田之性质与牧田同,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在隋朝设有掌管种植苜蓿的部门,唐有苜蓿丁掌管苜蓿种植,并以律令制度对苜蓿种植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以苜蓿为主的饲草基地,解决了冬季饲草这个大规模发展畜牧业的关键问题;唐代仍沿用着汉代苜蓿分期播种技术,加强了苜蓿秋冬季的管理,苜蓿在饲用、食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都有大的发展。隋唐五代苜蓿的管理经验和种植利用技术,对今天我国苜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鉴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