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面临的一项紧急任务.本文把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基本情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原因与方向,以及转移过程中各国政府的调控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寻找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2.
利用博弈论模型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进行分析,从理论层次认识地理标志使用中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结论有:在地理标志使用过程中,"搭便车"现象难以避免,"囚徒困境"和"搭便车"仅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根据研究结论,主要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政府应积极发挥在地理标志使用、宣传及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立法和制度设计减少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搭便车"及假冒行为;在地理标志的管理上,大企业应该被赋予更多的发言权;行业自律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63.
中国粮食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通过大量施用化肥获得高产是当前中国粮食生产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基于2004-2013年省级农成品成本收益面板数据,对我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化肥过量施用程度进行测算,并实证分析造成化肥施用过量的原因。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已经超过了其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无论是小麦、水稻还是玉米均存在过量施肥的现象;玉米生产中的过量施肥程度平均达到50.74%;小麦和水稻生产中的过量施肥程度相对较轻,分别为27.26%和24.67%。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自然灾害和上一年粮食价格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前"咨询与经营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户对化肥的过量施用;而适当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则有助于缓解化肥过量施用。为促进化肥减量施用,除应用技术上的手段外,还应当重视社会经济的调控作用。例如,对当前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进行适当干预;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改变目前"咨询与经营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户的自然风险抵抗能力等。  相似文献   
64.
本文提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第3.0.14条和第3.0.11条如何结合运用技术标准的有关问题。对第3.0.11条有关不设超高半径规定提出了进一步补充的意见。  相似文献   
65.
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平原黄牛和高原黄牛睾丸的分布特点,探索其在不同海拔黄牛睾丸组织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生精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NPY主要表达在睾丸各级动脉血管周围或血管壁内,在睾丸白膜、间质结缔组织、睾丸小隔和曲细精管周围也有表达.在高原黄牛睾丸血管周围和血管壁内NPY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部位差异,头部和体部的表达明显比尾部高.NPY在高原黄牛各级生精细胞中为阳性表达,而在平原黄牛除了初级精母细胞外其他各级生精细胞为阳性表达.平原黄牛睾丸头、体、尾3部分NPY的分布无明显差异,高原黄牛睾丸头部和体部NPY的表达明显比尾部高.不同海拔条件下黄牛睾丸NPY阳性表达部位和分布密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提示肽能神经直接参与睾丸内血流调节,直接或间接影响睾丸雄激素生成和精子发生,对不同生活环境黄牛生殖生理的适应性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并结合形态剂量学分析,研究不同年龄(3月、1岁、3岁、9岁)牦牛睾丸的显微结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的发育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月龄牦牛睾丸生精小管细而稀疏,偶见完整的内腔,小管中仅仅是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可以看见单个或者成群分布的间质细胞;1岁牦牛生精小管排列略紧密,上皮中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间质可见3~4群的间质细胞;3岁牦牛生精小管密集、生精小管外直径增加明显(P<0.05),上皮细胞层数较其它年龄达到最大值,大量间质细胞出现;9岁牦牛生精小管稀疏,上皮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明显减少(P<0.05).3月牦牛龄生精小管内无精子生成;1岁牦牛时有精子的出现,间质细胞数量逐渐增加;3岁牦牛生精小管及间质细胞发育充分,处于生殖旺盛的性成熟阶段;9岁牦牛睾丸生精小管内生精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7.
自2013年以来,H7N9亚型流感对我国养禽业和人类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影响。疫苗作为重要防疫工具,在H7N9亚型流感防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H7N9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已在国内广泛应用。随着对H7N9亚型流感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对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及通用流感疫苗等新型疫苗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我国禽流感疫苗的开发与应用夯实了技术基础。本文对各类型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发情况以及优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控禽H7N9亚型流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8.
郭焱  占鹏  李轩复  朱俊峰 《玉米科学》2018,26(5):130-136
依据玉米不同收获环节的机械使用率,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玉米收获方式分为机械摘穗—机械脱粒、人工摘穗—机械脱粒和子粒机收3种。利用我国5省5县的试验调查数据,分别考察不同收获方式下各收获环节损失率及收获环节总损失率。结果表明,子粒机收方式的收获环节损失率最高,机械摘穗—机械脱粒收获环节损失率次之,人工摘穗—机械脱粒收获环节损失率最低。我国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玉米品种、摘穗机型、机手熟练度、收获方式和脱粒机型。  相似文献   
69.
为推进保护性耕作高质量发展,基于14省2 127户粮食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夏普里值(Shapley-value)分解方法和多元Probit模型,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化表现。结果发现:决策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风险偏好、是否受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和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显著抑制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经营规模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家庭特征之于技术采纳决策差异的贡献度逐渐降低。不同经营主体类型中,受教育程度、是否受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和在外务工人数为共同关键因素,年龄、经营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和是否调整过耕地为群体差异性因素;不同兼业化水平类型中,受教育程度和经营规模为共同关键因素,年龄、是否受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耕地细碎化程度和是否调整过耕地为群体差异性因素。此外,多项保护性耕作子技术采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鉴于此,一方面应当结合不同类型农户的资源禀赋与生产实际需求,选择性制定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案;另一方面需要优化配套条件,减少技...  相似文献   
70.
文章旨在通过设计不同密度拉巴豆与旱地玉米间作栽培,研究其对混合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设为11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对照组(D0)为玉米单播,试验组(X1~X10)为不同密度拉巴豆(3000~12000株/亩)与旱地玉米间作栽培。研究发现,(1)生物产量:X8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X5组显著高于D0组(P<0.05),随着密度的增加,生物产量先增加至10000株/亩后开始下降|(2)干物质含量:X1、X2、X5、X6、X9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X5组为中心随着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粗蛋白质含量:X8、X10组显著高于X4、X7、X9组(P<0.05),试验组除X7组外其他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密度增加有微弱增加的趋势|(4)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X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X4、X5组显著高于D0、X1、X3、X7、X8、X9组(P<0.05),随密度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5)总可消化养分含量:X4组显著高于X1、X2、X5、X6、X7组(P<0.05),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6)pH:X7组显著低于X5组(P<0.05),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7)7?h消化率:X9组显著高于X1、X2、X5、X6、X7、X8组(P<0.05),随密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论:拉巴豆与旱地玉米间作栽培能显著提高混合青贮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提高混合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密度为10000株/亩时,虽然生物产量最高,但混合青贮饲料干物质含量较低。因此,综合各项指标建议拉巴豆间作密度为6000~7000株/亩。 [关键词]拉巴豆|玉米|间作密度|混合青贮|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